吳建萍
(陜西省交通建設集團公司西長分公司)
某新建互通立體交叉1處,有兩座立交橋,AK0+548.33(匝道橋)、BJK0+302.245(跨線橋),都是20+2×25+20m跨徑。上部構造為預應力現澆混凝土連續箱梁;下部構造為柱式橋墩、∪型臺;基礎為明挖擴大基礎。其它中、小橋上部采用裝配式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下部采用輕型敦臺,擴大基礎。
(1)鋼筋表明應當確保清潔整直。對鋼筋表面采取清潔處理,使用鋼筋前還應當清除干凈鋼筋表面油漬、漆皮和鱗銹。盤筋和彎曲的鋼筋,采用冷拉方法調直鋼筋時,HRB335(Ⅰ級)鋼筋的冷拉率不大于2%:HRB400、500(Ⅱ、Ⅲ級)鋼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2)鋼筋的截斷及彎曲。對本工程橋墩臺所有鋼筋的截斷及彎曲工作均在工地加工場內進行。鋼筋按圖紙所示的形狀在加工場內進行彎曲。除監理工程師書面指示外,埋置于混凝土內的鋼筋,不得就地彎曲。
(3)鋼筋焊接。對本工程呢過的熱軋鋼筋連接采取電弧焊形式,要求鋼筋焊接的焊工應在開始工作之前經考核和試焊,合格后持證上崗。施焊場地應有適當的防風、擋雨設施,溫度低于-20℃時不得施焊。鋼筋焊接宜采用雙面焊,長度不小于5倍的鋼筋直徑,采用單面焊,長度不小于10倍的鋼筋直徑;受力鋼筋焊接接頭應設置在內力較小處,并錯開布置,兩接頭間距離不小于1.3倍搭接長度。受拉鋼筋搭接長度I級鋼筋不小于25倍鋼筋直徑,HRB335鋼筋不小于35倍鋼筋直徑,且不小于300mm。在構件任一有鋼筋焊接接頭的區段內,接頭的鋼筋面積,在受拉區不得超過其總面積的50%。對采取電弧焊所采用的焊條應保證質量合格,焊接試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且不同級別的鋼筋應使用相應的焊條,即:Ⅰ級鋼筋使用結422焊條;Ⅱ級鋼筋使用結506焊條,Ⅱ級鋼筋不得使用結422焊條。
(4)安設、支撐及固定鋼筋。所有鋼筋應準確安設,當澆筑混凝土時,用支撐將鋼筋牢固地固定。鋼筋應可靠地聯接在一起,不允許在澆筑混凝土時安設或插入鋼筋。用于固定鋼筋位置,保證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的墊塊采用塑料墊塊,不得用卵石、碎石或碎磚、金屬管及木塊作為鋼筋的墊塊。鋼筋的墊塊間距在縱橫向均不得大于1.2m。任何構件內的鋼筋,在澆筑混凝土以前,經監理工程師檢查認可。
本工程橋墩臺混凝土施工流程采取如下:施工準備→材料試驗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及報批→開工報告→軸線放樣→綁扎鋼筋→安裝鋼模、清除模板內雜物→鋼筋及模板檢查→(合格后)分層澆筑混凝土→達到拆模強度時拆除模板→灑水養生→自檢→交驗。混凝土施工時重點控制軸線偏位、模板接縫與垂直度、幾何尺寸以及混凝土強度等。混凝土澆筑采用混凝土泵車或吊車輸送,在澆筑混凝土前首先應當檢查模板內是否存在雜物,同時對模板內面涂脫模劑,符合以上要求后,再進行混凝土的澆筑施工。對橋梁墩臺身澆筑混凝土時,鑒于墩臺身較高,因此應當在自高處傾卸時,控制自由傾落高度小于2m,當大于2m應設串筒或溜槽進行倒料,禁止把混凝土直接倒進墻身模板內。本工程的混凝土振搗采用插入式振動棒振搗,振搗混凝土施工時,振搗順序采取先外側后中間,而且振搗過程應當快插慢撥,與模板保持50~100mm距離,避免振搗棒觸碰鋼筋或模板,同時還應當做到混凝土振搗時出現漏振。從工程實踐效果表明,澆筑混凝土的分層厚度適宜為30cm,振搗棒插入下層50~100mm,上下層同時澆筑前后距離保持在1.5m以上。振搗直至混凝土不再出現下沉為止,而且應當保證混凝土表面平坦、泛漿、平整無氣泡。另外,在澆筑混凝土的全過程中,應當隨時檢查支架、模板、鋼筋、預埋件等穩固情況,對于出現支架燈有松動、變形、移位時應當對其采取即時加固處理。
(1)地基處理。對鋪設方木支墊、搭設鋼管支架、鋪設方木、安裝底模和側模、設置底模木楔調整塊、測量底板高程(含預拱度)、綁扎鋼筋、裝端模和側板模型、自檢及監理工程師驗收、澆筑混凝土、養生、拆除底模和支架。
(2)支架與模板施工。橋墩鋼筋混凝土蓋梁采用碗扣鋼管支架做支撐,鋼管底鋪設方木作支撐墊,支架頂部設方木。組合鋼模板作蓋梁底模,底模板頂鋪PVC板作內襯。按照支架設計搭設碗扣鋼管支架,支架頂設方木,采用斜度為1∶8的對口木楔做底模的拆卸塊、調平塊。支架寬度應留有不少于1.0m的操作臺。支架搭設方案,要報監理工程師批準,搭設完畢后,要經監理工程師檢查認可。
(3)混凝土澆筑。混凝土集中拌和,水平運輸為混凝土攪拌運輸車,混凝土采取機械搗固的技術方案。灌注時應對稱進行,分層厚度20~30cm,混凝土入模時,要均勻分布,采用插入式震動器振搗密實,震動器插入下一層混凝土中的深度不得超過5cm。支座處混凝土要精細整平,以便于將來安裝支座。
(4)鋼筋加工、安裝。受力鋼筋焊接接頭設置位置應按規范及設計要求設置在內力較小處,錯開布置,兩接頭縱向距離不小于1.3倍的搭接長度,配置在搭接長度區段內的受力鋼筋其接頭的截面積占總截面面積的百分率應符合規范。焊接時,對施焊場地,應有適當地防風、防雨、防寒設施,環境溫度應在5~20℃。施焊時應采取技術措施,低于-20℃時不得進行施焊。
(5)施工順序采取施工準備→材料試驗→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及報批→開工報告→用鋼管搭設支架→安裝底摸→綁扎安裝鋼筋→予埋支座墊石鋼筋→安裝側模→鋼筋及模板檢查→(合格后)澆筑、振搗→拆除側摸→養生→混凝土達到設計要求拆底模支架→自檢→交驗。結合工程實踐經驗,對該環節重點的控制方面在于幾何尺寸、平面軸線、模板支撐牢固、混凝土強度、支座墊石頂面高程及平整度。
[1] 唐乾富.淺析橋梁下部結構施工工藝[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9,(25):30-31.
[2] 王江偉.橋梁下部結構施工技術探究[J].黑龍江交通科技,2006,(21):28-34.
[3] 萬德坤.橋梁下部結構施工及質量控制[J].科技與企業,2005,(2):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