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芳 □徐 菲(濮陽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濮陽市位于河南省東北部,黃河下游,屬河南省比較干旱地區之一,降水稀少,水資源缺乏。根據1956-2011年資料統計,全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7.37億m3,人均水資源量只有220m3,是全國人均水平的1/10,全省人均水平的1/2,屬極度缺水(<500m3/人)地區。
2.1.1 地表水資源量
據統計,濮陽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2.11億m3,由于地處平原地區,地表蓄水工程不足,地表水開發利用程度較低,多年平均地表水開發利用率只有14.60%,汛期大量雨洪資源白白浪費。
2.1.2 地下水資源量
濮陽市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6.53億m3,分布趨勢為南多北少。沿黃地區地下水水位較高,平均為1.50~2.00m,多以潛水蒸發和自流排泄方式消耗,地下水開發利用程度較低,屬地下水開發較大潛力區。金堤以北地區因長年持續超采嚴重且補給條件差,形成了較大的濮—清—南地下水漏斗區,據《濮陽市水資源公報》顯示,2011年漏斗區面積達到1806km2。
2.2.1 地表水水質
隨著工業生產和城鎮化建設的迅速發展,工業和城市的廢污水絕大部分未經處理就任意排放,濮陽市境內的地表水幾乎全部呈現被污染的態勢,一些支溝幾乎成了“死溝”和“排污溝”。2011年對全市黃河、海河兩大水系、5條主要河流進行水質監測,金堤河、馬頰河、衛河、潴龍河、徒駭河等河流水質均超過Ⅳ類,部分河段為劣Ⅴ類,地表水體已失去供水功能,污染嚴重。
2.2.2 地下水水質
受地表水污染下滲的影響,局部地區地下水受到污染,2011年全市共選取9處地下水觀測井進行監測,均未達到飲用水標準,其中僅5處達到灌溉用水標準。濮陽市地下水質量形勢嚴峻,人們的用水安全日益受到威脅,其中市城區地下水過度開采,污染嚴重。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加快中原經濟區建設”偉大構想,為全面推進中原經濟區建設、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興、濮陽振興,濮陽市出臺了一系列經濟發展規劃,建設了一大批產業集聚區和工業園區,提出了大量新增用水需求,未來環境壓力將繼續加大,水資源供需矛盾將持續存在并加劇。
為應對濮陽市日益嚴峻復雜的水資源問題,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必須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構建高效的水資源配置利用體系和保障體系,大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因此,迫切需要開展濮陽市水資源綜合規劃,為這些戰略措施的制定、實施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
3.1.1 水資源調查評價
對全市水資源狀況做一個詳細的普查,摸清濮陽市地表水資源量、地下水資源量及污水排放量,各水資源的質量和可利用量及中水回用量等基本情況以及各種水源的可利用條件及特點;了解黃河來水過程及濮陽市引黃指標,弄清引黃條件和引黃水平現狀。
3.1.2 水資源開發利用評價
調查濮陽市社會經濟水平、現狀水利工程各水源供水情況、各用水戶用水情況及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質狀況。對地表水資源開發利用率及水資源利用消耗率進行分析計算,以反映現狀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調查分析河道內生態環境用水和生產用水需求。對地表水過量引用、地下水超采、水體污染等不合理開發利用所造成的生態環境問題進行調查和評價。
3.1.3 節水現狀評價
針對濮陽市各行業用水情況,運用科學方法進行定量分析,確定各行業的現狀用水量、重復利用率及節水潛力,正確評價其節水水平,以便更好地進行水資源管理調配,制定相應的用水節水政策,因地制宜地進行合理布局,解決當地水資源供需矛盾。
3.2.1 水資源保護規劃
通過調查濮陽市污染源、排污口設置、污水排放方式等基本情況,全面掌握各項污染物排放量。根據污染物入河量和納污能力,確定入河污染物控制量和消減量,擬定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規劃。根據濮陽市水功能區劃及各個水質目標,提出針對地表水資源、地下水資源污染的防治措施以及針對各水功能區的保護措施。
3.2.2 水資源供需預測和優化配置
以基礎調查工作和水資源保護為前提,根據國民經濟發展規劃以及濮陽市社會經濟發展規劃、水資源利用規劃及節水措施規劃等,對各水平年需水量、供水量、排水量及污染物排放量進行預測,提出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積極保護生態環境的有效措施,為水資源配置提供優化選擇的科學依據。
根據不同行業對水質、水量的需求情況對水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嚴格執行“先地表后地下、效率優先”的原則,發展什么、限制什么,要講求水資源的投入產出比,實現效率最大化選擇。農業、工業、商業用水要有區別,用地表水、地下水要有區別,用優質水、劣質水要有區別;通過對不同水源的優化配置,實現濮陽市水資源的永續使用。
3.3.1 水資源監測體系建設
實行水資源水量、水質的統一監測,是水資源管理和保護的迫切需要,對地表水、地下水、水功能區和大型取用水庫等建立取退水水資源監測站網,加強取退水口、引黃涵閘監測的管理;建立縣界考核斷面及重點用水企業的水資源監控管理體系。通過一系列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水資源的監測手段和監控能力,為水資源科學管理提供及時、準確、可靠的水量水質信息。
3.3.2 水資源管理體系建設
嚴格規范取水許可審批管理,嚴格地下水管理和保護;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加強用水定額和計劃用水管理,大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建立水功能區限制納污制度,政府和相關部門要把水功能區限制排污總量作為水污染防治和節能減排的重要依據,全面強化水功能區管理,對排污量已超出水功能區限制排污總量的地區,限制審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加強水源保護,落實城市供水水源地安全保障措施,確保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能力相協調,保障濮陽市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人類社會生產越發展,生活水平越高,對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程度就越高。但水資源在一定的地區內總是有限的。因此,要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節約和保護水資源,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