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智能手機逐漸深入到人們的生活中,微信作為一種新的網絡社區軟件,不僅帶給人們生活上的便利,而且還為氣象預報提供了一種新的服務渠道,本文就在分析討論微信系統開發技術原理的基礎上,開發出能為群眾提供更好的基于微信平臺的手機氣象服務和應用平臺。
今年初,《人民日報》在《2013新媒體猜想》文章提出的“8個猜想”的第一條就是對“微信政務信息發布新平臺”的分析,文章認為:“在可預見的新的一年中,微信會成為氣象信息發布的重要平臺之一,將比其他渠道更快,獲得公眾的認可度和網絡輿論的認可度也會更高。可能對我國的社會輿論格局產生杠桿效應。”
微信公眾平臺于2012年8月23日正式上線,曾命名為“官號平臺”和“媒體平臺”,形成一個不一樣的生態循環。微信公眾平臺主要面向名人、政府、媒體、企業等機構推出的合作推廣業務。在這里可以通過渠道將品牌推廣上平臺。這段時間以來,用微信隨便搜索一下,便可發現各類商家微信公眾平臺賬號悄然興起。可以看出以微信為代表的移動社交新媒介,正對社會輿論格局產生新效應。有部分業內分析人士指出,隨著移動社交吸引力的不斷增強,移動社交網民和微信公共賬號數量也將會大幅增加,并將進一步擴大突發公共事件與社會熱點話題的網民參與。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內社會組織、主流媒體和意見領袖入駐移動網絡輿論場,由無數個圈子化部落聯網合成的微信輿論場就會逐步形成雛形,亟待建立官方政務微信公眾號去發聲。
微信作為一種新的網絡社區軟件,不僅帶給人們生活上的便利,而且還為氣象預報提供了一種新的服務渠道。
有助于搶占輿論陣地。隨著互聯網手機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第一,顛覆了信息原有的傳播模式,多渠道傳播成為當下一大趨勢,政府信息發布將可能面臨移動互聯網趨勢下全媒體環境的挑戰。如何拓展傳播空間渠道,實現從傳統單一媒介平臺為主向立體化多功能平臺轉型,促進政務信息的不斷外延,這是接下來政府可能面臨的時代要求。建立氣象微信,是做好全媒體戰略布局的有力嘗試,有助于拓展網絡問政的深度與廣度,使獲取社情民意的途徑更加多樣,是擴大政府影響力,塑造政府部門“威信”,站穩輿論陣地的重要保障。
第二,有助于擴大輿論影響。自2011年初騰訊微信進入大眾視野至今,短短兩年的迅猛發展,微信用戶現已突破3億人,直逼擁有4億用戶的新浪微博,并會繼續保持快速的增長。隨著微信和騰訊、新浪等新媒體以及QQ好友(群)、位置社交(附近的人)等人際關系圈的互通,未來的微信有可能成為用戶最重要的“可移動的信息中心”,并由此相互鏈接而形成無數個密集分布的圈子網絡。政府氣象部門開通政務資訊微信,對拓展新的用戶人群,提高信息受眾面有積極的意義。
天氣查詢是微信平臺天氣預報系統最重要的一個模塊,直接影響用戶的使用感受,講究能讓用戶所得即所要。共設置了三種獲取天氣的手段:發送城市名、發送地理信息、發送電話區號。在算法上經過多次的優化,讓定位更加精準而穩定。返回的數據也盡量圖文并茂,符合國人習慣。微信平臺手機天氣預報系統可以進一步擴大天氣信息的覆蓋面,以便提前預防,把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使得廣大公眾能夠在第一時間方便且快捷地獲取最新的天氣預報信息。同時也可以強化天氣公共服務的職能,改善公共服務的手段、增加公共服務的產品、完善公共服務的體系、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更好地發揮氣象事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作用。這款微信天氣預報系統給人們生活帶來方便快捷的全天候信息,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信息。本系統界面明了,操作簡單,適合所有年齡階段的運用。對于提高人們生活水平質量有一定的促進。
雨量查詢模塊可以查詢最近24小時全市各地的雨量,在地圖上可直觀看到全市各地的雨量概況,對決策服務起到重大的保障,該功能還可提供可查詢最近24小時的天氣云圖天氣雷達回波信息,通過衛星云圖圖像的形態、結構、亮度和紋理等特征,氣象員可以直接在手機上識別云的種、屬及降水狀況。
我國的公共氣象服務正處在穩步發展的階段,雖然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氣象產業將越來越被大家所接受,氣象服務也必將進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提升公共氣象服務的水平是防御和減輕氣象災害、應對氣候變化、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并解決了民生問題、促進了社會和諧、全面建設小康的迫切需要,是增強公共氣象服務業務在整個氣象業務中的主導地位、實現氣象綜合實力整體躍升的必經之路。本系統基于中國天氣網(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數據庫為用戶提供實時天氣信息查詢,結合本地氣象單位提供最新本地化的氣象防災抗災信息服務百姓生活和社會防災減災,著力提高氣象服務的社會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