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的氣象觀測數據資料具有實時性、準確性和可靠性,這種特點可以幫助氣象觀測部門更好地開展氣象工作,同時也可以提高氣象預報的準確性。最近幾年來,各省市的氣象工作部門加強了關于地面氣象觀測資料質量控制處理方面的研究,力圖實現對地面氣象觀測資料的高質量的處理。本文將就目前地面氣象觀測資料中的質量控制處理所涉及到的內容進行相關的介紹,并就如何提高地面氣象觀測資料的處理質量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
地面氣象觀測資料的質量控制涉及地面氣象站的基本數據采集、數據處理、數據存儲和傳輸,主要包括地面觀測月資料的編制、觀測軟件在資料處理中的運用以及人機結合對觀測資料進行預審等方面,一些地區的氣象觀測資料質量處理還包括基礎臺賬自動氣象數據日監控和預審、多線程實時氣象資料處理、不定時系統自動氣象資料處理和臺賬基礎參數的錄入與審核等內容。
在氣象觀測中,地面的自動氣象站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對觀測資料的質量影響也最大。因此地面氣象站的技術水平決定了氣象觀測資料的質量。地面氣象站的技術要求包括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和算法要求。功能要求是要求氣象觀測站能夠滿足氣象觀測站的觀測需要;性能要求涉及到了很多方面,包括物理、電氣、環境方面等等;算法要求是要求將自動氣象站觀測到的氣象資料來轉化成具有一定應用價值的氣象資料的方法。
氣象觀測站臺的選擇對于氣象觀測資料的質量有著一定得影響,為了減小氣象觀測站對觀測資料的影響,必須對站址和自動氣象站進行慎重的選擇。站址的選擇應當考慮到觀測資料的需要,而自動氣象站的安裝對于氣象觀測資料的質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要對自動氣象站進行嚴格的技術監測。
一般來說,自動氣象站存在著網絡級別上的監控來對氣象觀測數據進行把關,氣象觀測數據的質量是否符合標準受到網絡運行性能的影響,利用網絡對自動氣象站的運行性能進行監控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同時,網絡性能是否良好也是影響觀測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
影響地面氣象觀測資料質量處理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觀測設備運行的情況。因此,要集中資源來大力發展自動氣象站。自動氣象站可以把傳統的人工測報的復雜觀測流程大大地簡化,利用電子自動測報,并且縮短了氣象數據觀測的時間跨度,實現了觀測數據的電子傳輸,同時也減小了觀測過程中的數據誤差。此外,目前使用的控制系統可以實現很好的人機結合,既解決了人工觀測不準確的問題,也解決了電腦不能對觀測數據進行詳細的判斷的問題,大大提高了觀測數據處理的效率和質量。
氣象觀測的基礎數據資料都是來源于觀測站的,因此在觀測站級別的氣象資料質量控制就為重要。在進行觀測站級別的質量控制時,要充分利用計算機自動數據采集的優勢,對自動化控制系統進行嚴格的檢測。臺站級別的質量控制是在整個質量控制工作中最基礎的部分,因此在質量控制的設計方案中要充分重視基層的氣象觀測站的質量控制工作,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強質量的控制和監管,如果發現數據缺失等一系列的問題要及時進行處理。
在進行氣象數據的質量控制工作時,可以分為國家級、省市級和臺站級三個不同的級別來進行。每個層級的部門采用不同的措施來對氣象觀測質量進行有效地控制,這樣環環相扣層層把關,使每個層級的質量控制工作都得以有效的進行,進而提升整體的質量控制水平。
觀測站儀器設備的正常運行是氣象觀測數據有效性的保證。根據經驗,氣象自動觀測站的儀器產生的校準誤差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氣象資料觀測數據的誤差,影響了觀測質量。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強對觀測儀器的性能檢測,制定出詳細的質量監管流程,對儀器進行定期保養,減小因儀器問題產生的觀測誤差。
人機結合處理氣象資料觀測數據目前已經十分常見,而在一些特殊情況下的儀器自動測報數據過程中遇到的一些特殊的問題,要進行必要的人工檢查,這就對觀測站的技術人員的專業素質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加強對觀測人員相關技能的培訓,探索人機結合的新模式,突出人機結合中人的主體作用。
目前在我國,氣象觀測資料的質量處理控制措施還處于探索階段,缺乏實際的經驗,因此,在進行氣象觀測資料的質量控制工作時要集思廣益,積極借鑒和引進國外比較成熟的管理體系,在我國的實際情況上加以創新,同時,融合快速發展的計算機技術來建立起氣象觀測數據的數據庫,采用多元化的質量控制措施來提高氣象觀測數據的質量控制的科學性、合理性、有效性。
地面氣象觀測數據是進行氣象預報的基礎數據,其質量對于氣象預報的準確性有著重要的影響。目前,氣象觀測資料的質量控制已經得到了重視,在進行質量控制過程中,要加強質量控制的體系建設,利用多元化的質量控制措施來提高氣象觀測數據的準確性,更好地為我國氣象預報以及國家的氣象防災減災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