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曼
(貴州省花溪公路管理段)
瀝青路面再生技術基本原理就是將需要改造的舊瀝青路面,通過銑刨、破碎舊瀝青混合料,然后結合添加劑將新瀝青混合料與其按一定配比,重新拌和,逐漸形成路用性能的再生瀝青混合料。瀝青路面再生技術按施工溫度可以分為熱拌再生技術和冷拌再生技術;按照廢舊瀝青混合料拌和加工場地的不同分為廠拌再生技術和就地再生技術。首先介紹了舊瀝青混凝土路面材料回收利用的工藝優化,同時重點介紹了廠拌熱再生技術在瀝青公路改造項目中,利用再生技術進行試驗施工工藝的。
在大修試驗路段中,考慮路面必須保暢施工,于是采用美國凱斯430銑刨機對舊路面進行銑刨回收,其最大銑刨寬度60 cm,銑刨厚度為3 cm;銑刨后材料由人工同時裝車,運至拌合場。
再生混合料應采用干凈、有金屬底板的自卸汽車運輸,車槽內不得沾有有機物質,車底及兩側應清掃干凈;運輸過程中均要用篷布覆蓋并扣牢,防止材料在運輸過程中時水分散失。
首先將攤鋪現場清掃干凈,然后由測量員放邊線,邊線應清晰順暢。攤鋪時設專人跟隨攤鋪機看守邊線。運料自卸汽車連續進料。車輛的運輸能力要適當大于攤鋪機的攤鋪能力,對攤鋪料進行嚴格檢測,確保質量。攤鋪機就位,在已驗收合格的底面層上,將熨平板至于地木墊上,木墊厚度為混凝土壓實厚度乘以松鋪系數。最后由測量員用水準儀校正與設計一致。調試導梁,以控制路面高程和厚度,確保路面的平整度。專人指揮運料汽車徐徐倒車;當其后輪距攤鋪機約20~30 cm時停車,讓攤鋪機推料車前進,按指令緩緩起斗卸料。攤鋪機熨平板進滿混凝土后,推動汽車慢慢前進攤鋪5~10 m后,測量員立即檢測攤鋪好的混凝土厚度、高程和橫坡度,如全部達到要求就繼續前進,否則,按設計要求邊調機,邊修整已攤鋪的混凝土,須在20 m內整修達標,再繼續攤鋪。
嚴格按初壓、復壓和終壓三階段進行,派專人進行檢查和指揮。要把握住合理的碾壓長度,即不要過長,也不能太短。壓路機要合理組合,較低的均勻速度、碾壓足夠的壓實遍數和及時的檢測修整。
初壓目的是穩定泡沫瀝青混合料,避免泡沫瀝青混合料產生推移,采用1臺DD-110雙鋼輪振動壓路機靜壓1遍、低頻振壓2遍。復壓是保證壓實度的關鍵,采用1臺SD-100D單鋼輪振動壓路機,低頻振動1遍,高頻振動2遍。終壓目的是進一步密實混合料表面以及消除輪跡,采用1臺XP302膠輪壓路機及鋼輪壓路機靜壓。
壓實過程中根據表面是否出現過振現象而調整壓實變數,根據表面含水量決定是否補充水分。碾壓應從低側向高側,外側向內側。壓路機起步或剎車應緩慢,不得在新鋪混合料上轉向,調頭或突然剎車。直線和不設超高的平曲線段,由兩側路肩向路中心碾壓;設超高的平曲線段,由內側路肩向外側路肩進行碾壓。碾壓時應重疊1/3輪寬,后輪壓完路面全寬時即為1遍。初壓速度為1.5~3 km/h;復壓和終壓速度宜為2~4 km/h。
我單位于2006年對管養路段S101貴紅線K9+000~K10+000進行了1 km的熱再生瀝青混合料試驗。在實際施工中,利用廢舊可用材料節約了成本,確保環境不受污染;只是未能解決再生材料冷卻過快,攤鋪困難的問題。在第二年質量回訪時,該試驗路段路面平整無坑凼,路面行車安全。
[1] 于振林.廢舊瀝青混凝土路面材料回收利用的工藝優化[J].公路交通科技,2012,(12):43-44.
[2] 霍尚斌.廢舊瀝青砼路面材料回收利用成套設備的研制[J].山西交通科技,2008,(3):20-21.
[3] 陳曉琳.廢舊瀝青混凝土路面再生技術的研究[J].黑龍江交通科技,2006,(4):10-11.
[4] 張金喜.我國廢舊瀝青混合料再生利用的現狀和課題[J].市政科技,2010,(8):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