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許平,周恩海
(貴州省公路局試驗檢測中心)
工程材料是建筑工程的物質基礎,建筑、材料、結構、施工四者緊密聯系,相輔相成。在建筑工程中,工程材料所占的比例很大,一般情況下,材料費約占總造價的50% ~60%。建筑材料的品種、規格及其質量,直接影響到工程是否堅固、耐久和適用,工程材料能夠按時、按要求進入施工現場,又直接影響施工進度。然而,在施工過程總,一些施工單位為了追求經濟效益的最大化,不惜采用廉價、劣質的材料,為工程建筑帶來了極大的質量隱患和安全隱患。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須對工程材料進行嚴格檢測與控制,這是監理工程人員工作的重要環節。對工程材料的檢測,內容主要有:(1)監督施工現場所有的材料,保證各類證明材料齊全、完整,確保相關原材料、配件、半成品及成品的質量符合設計要求和相關標準。(2)對承包方進行督促,使其嚴格按照合同及規范要求進行自檢試驗,監理單位展開抽檢試驗,并確保實驗文件的準確性、合理性。(3)檢測項目施工所有的文件、會議記錄、合同變更情況等等。
當前,工程材料檢測市場的競爭異常激烈,為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實現自身的經濟效益,很多檢測單位會做出損害業主利益的行為。加上監理制度目前僅限于在施工階段,對檢測單位的監督管理力度不夠,以致檢測單位違規操作行為層出不窮,如何保證工程材料檢測的真實性成為重要課題。目前,監理人員監管材料質量檢測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1)根據《見證取樣計劃》進行見證取樣工作,按照規定嚴格控制工程材料檢測的次數,并保證合理的取樣程序。(2)嚴格檢查進場材料的質量,包括檢查材料外觀的顏色、壁厚、直徑、厚度、尺寸等,看其是否符合設計規范要求;(3)檢查材料的外觀、質量證明等相關文件,確定無誤后按照規范要求取樣,然后送檢;(4)核對試驗合格后檢測報告的相關數據。實際上,前三個工作內容均有相關的制度保障,使監理人員在執行過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執行情況較好。但在執行最后一個工作內容時,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難以保證材料檢測試驗的真實性。即使監理人員嚴格審查實驗室的制度、資質(包括工作人員資質),也難以確保檢測報告的真實性。因為工程材料從進入實驗室檢測到出檢測報告這一過程屬于監理無法控制的區域。因此,為全面真實的反映材料質量,需采取綜合措施。
監理方可要求施工方建立并健全質量保證體系,以促使施工單位在組織管理、人員配備、檢測程序等方面加強管理力度。另外,在監理委托書、施工承包合同上明確對材料質量的標準和要求。通過這一措施,明確監理人員和施工單位的職責以及權限。
當工程需要由多個施工單位合作完成時,采取由業主直接發包材料檢測合同的措施,即由業主指定同一個實驗室進行工程材料的檢測措施,可提高材料檢測的真實性。因為承包商與檢測單位并未存在直接的利益關系,所有可在很大程度上增強檢測結果的可比性,從而提高檢測報告的真實性及可信度。不過這一措施可能會增加業主招標的費用以及內容,因為檢測單位可能對中小型的檢測招標不太感興趣,但適用于比較大型的檢測招標活動。
在工程項目中,一般都會為預防工程量變更設置一定數額的可用資金,即預留金。這一部分費用被列入施工合同的總價中,其實際的支付權利控制在業主手中。為此,監理人員可建議在預留金內加入材料檢測的費用。這一措施有利于限制檢測單位進行盲目的價格競爭,并能進一步強化業主對材料檢測單位的選擇權,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檢測單位與承包商的違規交易行為,因而有利于提高檢測報告的質量。另外,若業主采用了這一建議,則應在招標文件、施工合同中明確注明,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爭端。除此之外,監理人員或業主可指定檢測單位,可提高檢測報告的真實性。
建立并完善實驗室抽檢機制是提高檢測材料報告真實性的重要舉措。為此,監理單位或相關政府部門應加大人力和物力加強現場抽檢的力度。包括嚴格把關原材料質量、標準試驗、外業抽檢等。并做好記錄實驗檢測的臺賬工作,尤其在登記原材料時,為控制好抽檢的頻率,可要求承包人將進料的批次詳細登記入冊。通過加大抽檢的力度,使監理人員掌握可靠的檢測數據,有利于開展后續的控制工作。并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提高監理工作的有效性。
實行這一制度主要是防止檢測單位與送檢單位的違規操作行為。在送檢樣品時只編號碼,而不標注送檢單位的名稱和工程名稱。另外,檢測人員對于不符合原樣封存要求的樣品有權拒絕領取。實行“背靠背”的制度,能促使檢測人員僅對樣品的檢驗質量負責,而不受其他部門、單位或個人的影響。檢驗后由檢測人親筆簽字,上交質量負責人進行審核,然后再由技術責任人將其發往相應的送檢單位。通過實行這一制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樣品檢測的真實性。
綜上所述,工程材料的質量問題關系整個工程建設的質量問題,而要確保工程材料的質量,消除質量隱患,則應保證工程材料檢測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為此,加強材料檢測的監理力度,從多方面嚴格管理制度,包括健全質量保證體系、由業主直接發包材料檢測合同、提議將材料檢測費列入預留金內、完善實驗室抽檢機制、實行送檢單位與檢測單位的“背靠背”制度等來規范實驗室的檢測行為,能有效確保材料檢測數據的真實性,從而保證建筑材料的質量。
[1]許文娟.淺議試驗檢測工作對提高公路工程質量的重要作用[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2):278-279.
[2]姚美珍,曾俊標.瀝青路面層間粘結材料施工質量控制技術[J].交通標準化,2010,(19):102-105.
[3]仇婭媛.公路材料檢測與質量控制技術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21):242.
[4]仇凡,楊能羽.公路常用材料的檢測方法與控制技術探析[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3,(25):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