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 棟
(黔西南州交通勘察設計院)
農村公路的前期工作主要是對農村公路項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建設規模方案項目投資及社會評價等方面作可行性研究,為項目的實施提供決策依據。該階段主要工作內容圍繞項目所在地的社會經濟、地形地貌、沿線材料、產業結構等建設條件做詳細研究,以確定項目的合理、可行的建設規模和技術標準,利用合理資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建設規模及標準,達到投資效益最大化,為項目更好、更優質地服務于社會及沿線人民群眾。避免因盲目決策造成項目在實施過程中變更頻繁、協調工作難度大、管理工作成本增加等情況,現時還有可能產生項目功能退化、服務水平降低、投資浪費等嚴重后果。
所以項目前期工作是農村公路順得建設的基本保障。因此該階段在項目管理的過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農村公路總體規劃過程已完成,項目庫確定的基礎上,從項目影響區的社會經濟、產業結構、社會影響等方面進行綜合性分析,從合理配置資源角度以提高投資的社會效益,達到基礎建設的合理布局,更好地于服務區域經濟。是項目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工程可行性研究的重點。
在編制過程在對項目影響區的范圍、原有綜合交通現狀及項目影響區的主要產業結構進行詳細的調查,分析和提出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為項目的建設提供基礎依據。
建設規模是從定性、定量兩方面去進行系統分析及計算,從社會經濟發展及交通量的預估對項目建設規模進行定位和論證,以確定項目的起終點、控制點、路線等級、路基、路面、橋涵等建設標準,以滿足項目的預計功能及服務等級。是對項目規劃的一個細化過程,也是為施工圖設計的規模、標準等級及技術指標提供設計依據。
這個階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施工圖設計的雛形,是施工圖設計的指導文件,它的深度及可靠性直接影響到建設項目是否滿足使用功能,是否合理利用資源,為今后項目的使用功能、服務水平及使用壽命起決定性因素。為此應著重以下幾個方面的研究。
(1)交通量調查及預測
交通量調查及預測是通過對項目區社會經濟及交通運輸發展歷史資料的調查,并結合本省農村公路布局及實際,建立數據模型,以數理分析的方法客觀反映計算交通量的發展趨勢,即確定合理預測遠景交通量,為項目規模、方案及技術指標提供原始計算數據。
(2)項目規模、方案及技術指標
通過交通量預測結合規劃的路線走向、項目區地形地貌、地質、水文及建材等條件,確定合理的路線等級及技術指標,并在進行詳細現場踏勘的同時結合以有地形圖進行布線,對控制點、重要地物及地形難點進行細部研究,提出項目比選方案,確定實際可性方案。
(3)結構(層)物等工程量估算
在確定的路線方案及交通量預測基礎上,對路線各重要結構路基、路面、橋梁、排水、防護及沿線實施等分部分項工程進行結構擬合及驗算,最后進行工程量估算,在此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各結構層(物)滿足現行設計規范及使用功能,確保工程質量及行車安全。
投資估算是依據已有編制的項目完整估算工程量,按照估算指標及編制辦法,對建設項目的投資額進行的估算。從而為項目的資金來源及施工圖預算提供依據。主要工作內容是采用合理的取費標準,估算指標的套用,詳細的材料價格計算,綜合分析計算項目的投資費用,并提出項目資金的來源渠道以滿足項目建設需要。關鍵步驟為注重計算過程中項目缺漏項,避免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建設投資無法滿足建設費用的需要。
在目前我國環境污染嚴重、資源缺少的現狀下,國家出臺了多部環境保護及節能相關法律、法規,有效地控制了這個影響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因而在農村公路建設的可研究階段,也應對這兩個重要環節進行論證及評價。在評價過程中應根據環保、節能相關法律法規。在項目規模、標準及相關結構的方案確定過程中考慮節能、環保及新工藝、新技術的應用,減少資源及能源消耗,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農村公路建設主要解決農村人口的生產及出行問題,在社會影響、互適性及地區文化上都能得到當地政府及大多數居民的支持。由于農村公路項目建設不可避免地占用土地,將影響部分群眾的利益,需要當地政府做好相應的補償及疏導工作,考慮到大多數人的利益因素以及當地政府的協調配合,農村公路建設在社會評價方面應能滿足評價要求。
可行、優質的前期工作有助于合理配置資源,提高農村公路項目管理效益,為建設行車安全、質量保障、投資合理的農村公路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