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瑩佳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哈爾濱 150010)
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作為先進的輸液技術已經廣泛地應用于臨床,尤其在腫瘤科,化療患者的帶管率高達80%以上,使以往的化學性靜脈炎和化療藥物外滲的現象大幅度降低,保證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療。然而,PICC置管禁忌證的存在,使部分患者依然毫無選擇的接受傳統的穿刺方式,承擔著穿刺并發癥的風險。禁忌證是必須絕對禁忌,還是可以視治療需求而定,成為臨床護士的難題。我科成功地為1例完全符合PICC禁忌證的患者置管并順利使用,現將處理過程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患者女,47歲。于2010年行右乳癌根除術及同側淋巴清掃術,術后右全臂中度腫脹,后來我院腫瘤科,經左臂置入PICC,行化療6周期后拔除。于2013年1月,患者再次行右乳部癌腫切除、左乳癌根除術及同側淋巴清掃術,術后雙全臂中重度腫脹,為行ECF方案化療經頸外靜脈置管,反復操作失敗后放棄,故來我院腫瘤科進一步置管治療。于2013年1月27日成功置管,至今已順利完成3個周期的化療,正擬行第4周期化療中。實驗室檢查:D-二聚體定量檢測值 0.61 mg/L。
1.2 病情分析 該患者具有多個PICC禁忌證。預插管途徑有反復穿刺史;接受乳腺癌根治術和腋下淋巴結清除術后的患側上肢[1];肢體腫脹;預插管部位不能完成穿刺或固定;存在高凝的危險。因此不建議置管。
1.3 溝通結果 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相關知識,以及不建議置管的理由?;颊呒凹覍俦硎境浞至私鉁贤▋热?,但依然強烈要求置管,并在穿刺同意書上簽字,表示愿承擔相應的后果。
根據患者病情,選擇超聲下改良后的塞丁格穿刺技術,進行右上臂貴要靜脈置管。
2.1 置管前 超聲下觀察預穿刺靜脈情況,自預穿刺點至腋下靜脈可見3~4個靜脈瓣,鎖骨下靜脈內壁欠光滑,無明顯異?;芈晠^,無血栓及靜脈畸形。
2.2 置管中 預測到管置入長度,預穿刺點上方10 cm處測量臂圍,測量頸圍,記錄。穿手術衣。在無菌環境下,常規消毒皮膚,鋪無菌單和孔巾,距穿刺點10 cm處系無菌止血帶。用無菌超聲探頭選擇穿刺點,局部麻醉。左手食指探測血管位置,拇指稍用力繃緊皮膚以30~45°角進針,見回血后馬上停止進針,推鞘,松止血帶,退針芯,送導絲進入血管直到導絲進入體外剩下10~15 cm的長度后停止推送[2]。持開皮刀沿導絲上方與導絲成平行的角度,用刀尖極其輕微地刺入皮膚表皮擴張穿刺點[3]。沿導絲推送擴張器和血管鞘,全部送入血管,分離擴張器和血管鞘組件,將導絲與擴張器一起拔出,手指按壓針眼上方,從鞘口置入PICC導管,當置入約27 cm,遇到阻力,輕撤導管至無阻力處,指導助手協助患者取半坐臥位,手臂高抬,與測肋中線呈120~140°角,協助患者頭向右轉,下頜緊貼右鎖骨中線,緩慢置管,仍有阻力,輕輕旋轉導管,反復輕柔探試,阻力消失,順利置入預定長度,拔出血管鞘。超聲下觀察頸外靜脈,未見異常,撤導絲,修剪導管末端,連接導管鎖扣及正壓接頭,10 mL肝素鹽水脈沖正壓封管,無菌敷貼覆蓋。
2.3 置管后 詢問患者主觀感受,確定患者無心慌和憋氣等癥狀,陪同患者行胸部正位X線平片檢查,影像示PICC導管頂端位于上腔靜脈下端?;夭∈?,常規靜脈輸液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后行化療及輔助治療,過程順利。
3.1 置管指導 向患者講解帶管期間的注意事項,如穿刺手臂避免拎重物。置管當日,每2小時做手抓撓動作30~50次。臥床休息時避免右側臥位。盡量抬高置管肢體。洗澡時避免敷料潮濕。如出現任何不適應及時告知護士。
3.2 置管觀察 每日靜脈輸液前后仔細頸圍測量上臂圍,對比記錄。觀察穿刺點有無紅腫、滲液。觀察穿刺靜脈走形有無硬結及條索樣改變。觀察局部皮膚溫度有無異常。觀察并記錄導管體外導管的刻度。觀察輸液速度,如發現流速明顯降低時應及時查明原因并妥善處理。
3.3 置管護理 隨時了解患者的心理及主觀感受,有無局部疼痛和突然腫脹感。置管后1~3 d,每日1次更換敷貼,觀察局部皮膚是否能承受敷料張力。遵醫囑給予注射用低分子量肝素鈣(立邁青5 000抗XaIU/支),每12小時皮下注射1次,連續3 d,并檢測患者出凝血時間變化。每周期化療前后,復查置管側手臂靜脈超聲。使用前先注入10 mL生理鹽水確認導管通暢,輸液后用10 mL生理鹽水以脈沖方式沖洗導管后,用10 mL濃度為50 U/mL的肝素鹽水正壓封管。50%硫酸鎂注射液濕熱敷置管肢體,每日2次,每次30 min,連續3 d。
該患者置入PICC后,得到了3個周期積極有效的化療,即將擬行第4周期的化療,PICC導管正常使用,雙臂腫脹癥狀無進一步發展,暫無其他并發癥的發生?;颊邔ξ以耗[瘤科護士的綜合素質高度贊揚,對疾病的預后充滿信心。如果為了避免操作風險,絕對遵循禁忌證,無視患者的需要,拒絕為該患者置管,就使患者失去了建立化療通道的機會,對患者的生理、心理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害。操作禁忌證是指某種行為不適宜應用于某些疾病、情況或特定的人群,或應用后可能會引起不良后果,但在臨床護理操作中,應將操作的適應證和禁忌證詳細分析對比,如實告知患者及家屬,并尊重患者的決定,為生命創造機會。
[1]喬愛珍,蘇迅,主編.外周中心靜脈導管技術與管理[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0.
[2]劉為紅,聞曲,鮑愛琴,等.運用改良塞丁格技術行PICC肘上置管的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10,24(6C):1670-1671.
[3]陳影潔,陳春賢,簡黎,等.B超引導下運用改良塞丁格技術置入PICC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10):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