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是人類生命之源,也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做好水資源保護,推動排污企業污水處理是事關人類生存發展的頭等大事。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我國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違法排放的現象依然嚴重。
企業污水排放尤其是中小企業污水處理效果欠佳是導致我國水資源污染形勢嚴峻的重要原因。深入考察我國中小企業污水處理現狀,不難發現中小企業污水處理依然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為中小企業治污意識淡薄,治污設備落后,使用率低,治污專業人才匱乏等。
部分中小企業業主的環境保護意識較差,社會責任感低下,沒有充分認識到工業污水排放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巨大破壞和對人類社會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嚴重損害,認為企業的核心職能是發展經濟和追逐經濟效益,經濟利益與環境保護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絕對對立關系,環境保護是政府和社會的責任;認為工業污水處理只會增加企業運行成本,給企業發展帶來沉重的經濟壓力;認為企業修建污水處理設施的根本目的并不是為了處理工業污水、減少污水排放;只是為了應付環保部門的檢查,只要達到政府要求的最低標準,在形式上具備污水處理的功能,不需要在污水處理設施先進性和污水處理效果花費太多精力。
此外,由于國家環境保護和污水處理的相關法律法規對企業違法排放污水的違法犯罪行為設定的行政處罰較輕,因此導致環境行政管理部門對違法排污企業的處罰威懾力低,企業違法成本非常低。法律規定的違法排污罰款數額比較低,對排污企業來說簡直是九牛一毛,一些企業寧愿繳納排污罰款,也不愿執行污水處理的相關規定。
根據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建設項目“三同時”制度的要求,我國絕大多數污水排放企業都修建了污水處理設施,但是中小企業的污水處理設備運行效果欠佳,工業污水排放量呈不斷上升趨勢。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中小企業的污水處理設備較為落后,污水處理效果差。由于污水處理設備的投入成本較高,中小企業的經濟負擔能力有限,許多中小企業為減少投入,在采購和修建污水處理設備、設施時,大多選擇價格低的應淘汰的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產出的陳舊技術和設備;二是一些企業為了降低運行成本,常常采取各種方法規避設備運行,例如部分企業的污水處理設備白天運行,晚上關閉,或是檢查組來時全部運行,檢查組走后則馬上停機,或是只對部分污染物進行凈化處理,而大部分污染水源則暗渡陳倉直接排放。國家環保部調查結果顯示,全國所有排污企業的污水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行率僅為30%。
企業污水處理工作是一項具有復雜性、專業性特征的系統工程。污水處理設備的運行、調試和管理需要具備一定專業技能的管理技術人員承擔,以保證設備的整體管理和調試工作順利開展,保障污水處理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污水的生物處理系統,在運行過程中必須根據污泥濃度及狀況、溶解氧濃度等指標和生產中出現的異常狀況來調整曝氣量、污泥回流量等運行參數。”
我國多數中小企業出于降低人力資源成本的考慮,大多都沒有聘用污水處理專業人員。污水處理設備的維護、保養以及污水處理工作往往由企業生產人員或行政管理人員兼任。兼職管理員基本沒有受過污水處理的專業訓練,缺乏專業知識,對污水處理的程序和模式不甚了解,甚至只會開關電源。這一狀況造成污水處理設施功能發揮不足,治污效果難以達標,也提高了企業治污成本,增加了企業經濟壓力,挫傷了中小企業治污的積極性。此外,污水處理設備的技術先進性對污水處理的效果產生相當大的影響。但高科技的污水處理設備往往意味著高昂的資金投入,多數中小企業無力承擔高額的污水處理成本,對污水處理也只能望而卻步。
中小企業污水處理工作是一項關系人民群眾及子孫后代生存發展的戰略性任務,需要政府、公民、企業以及環境保護等公益組織等多方共同努力,從做好水資源保護和水污染處理宣傳教育工作,增強企業和全體社會成員環境保護意識,構建污水處理人才隊伍,強化環境執法力度等多方面,完善污水治理制度建設,創新污水處理工作方式,推動中小企業污水處理工作再上新臺階,取得好效果。
強烈的環境保護意識和正確的污水處理觀念是做好中小企業污水處理工作的思想基礎,也是水污染治理和水資源保護工作常態化、長效化的根本路徑。環保部門要轉變工作理念,創新宣傳教育方式方法,不斷增強環境保護意識教育的實效性,尤其要加強對中小企業業主的環保意識教育。
環保部門抓好中小企業的環保宣傳教育要多管齊下:正面突破,定期舉辦培訓班,對企業業主進行環保知識培訓,切實增強其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充分發揮榜樣的力量,一方面要樹立中小企業環境保護先進典型,并通過電視、報紙、互聯網以及其他新媒體宣傳報道,介紹其好經驗、好做法,另一方面要做好警示教育,對違反環境保護法規、頂風作案、明知故犯的企業加大處罰力度,并通過新聞媒體公開通報批評;在電視臺、網站等開設環境保護尤其是污水處理的宣傳專欄,宣傳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環境維權的相關案例,增強中小企業主環保意識,使企業業主樹立綠色生產觀,恰當處理好企業合法經營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將環境保護思維貫徹到生產經營的全過程中去,在企業生產過程形成關注污水處理、重視污水處理、做好污水處理的良好氛圍,真正做到守法經營、達標排放。
人才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性資源,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構建一支環境保護意識強、污水處理專業技能精的治污人才隊伍是做好中小企業污水處理的前提和基礎。污水處理人才稀缺是當前企業污水處理效果欠佳的重要原因。相關調查顯示,國內多數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大多存在著“有污水處理設備,無污水處理專業人才,污水處理設施成擺設”的尷尬局面。“對企業的環境保護評估,不僅要看是否具備環保設施,而且要看其技術和人力條件,并將其作為一個硬性的指標”。政府要推進中小企業污水處理專業人才培養工作,一方面為中小企業人才培養等方面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還要創新工作方式,調動中小企業培養污水處理人才、用好污水處理人才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一是通過集中舉辦企業污水處理人員短期培訓、專家講座以及聯合培養等方式,幫助中小企業對現有污水處理人員進行污水處理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
二是鼓勵企業聘用污水處理專業人才,對聘用專業污水處理人員的中小企業予以適當補貼。
三是逐步建立企業污水處理人員資格審查制度,對企業污水處理人員聘用資質予以審查,沒有取得污水處理資質的人員不得從事污水處理相關工作。
四是政府環保部門要根據企業經營狀況和污水排放量對企業污水處理經費做合理規定,并對企業的治污經費總額和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污水的問題不光是末端污水處理系統的問題,更應該是污水的產生源頭的問題。”因此,環境保護部門必須加強對污水源頭的監督檢查,并構建政府、企業、公民及環境保護公益組織多元協同的治污體制機制。首先要加強政府尤其是環保部門的執法檢查力度,增強環境執法力量,加大對排污企業經常性監督檢查,增加動態跟蹤管理,加大污水排放監督的經費投入,提高監測技術手段,構建遠程全時段監督制度,同時加大對違法排放企業的處罰力度,增加對違法行為的震懾性,提高企業排污成本。其次,構建中小企業污水處理的群眾參與機制、群眾監督機制,拓寬群眾環境投訴渠道,成立由公民、新聞媒體、環保公益組織等多方組成的公共污水治理監督團,與公共污水處理監督團共同構建協同一致的污水處理機制,充分發揮環保公益組織、公民及新聞媒體的監督作用,形成全社會人人關注治污,人人參與治污、人人監督治污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