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佩飛
(江西工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系,江西 萍鄉337000)
繼2010年《國務院發布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新36條)提出允許民間資本興辦金融機構之后,2013年7月,國務院提出“嘗試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在加強監管的前提下,允許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今年3月,確定了首批5家民營銀行試點方案,其中阿里、騰訊榜上有名。這意味著國家對民間投資金融業是積極支持的。未來將有更多的民營資本進入金融行業,激活金融市場,為中小企業等提供更多的籌資渠道。
中小企業融資難已經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而經濟的發展,就業機會的提供離不開中小企業的支持。然而中小企業要從傳統的金融機構獲得貸款是相當困難的,這就滋生了民間借貸。民間借貸在浙江等發達地區已非常盛行,其利息遠高于銀行利息,但也存在更大的風險。近幾年發生的吳英案就是民間融資的一個經典案例,其向民間個人借的巨額貸款到期無法償還而且涉及非法集資導致吳英面臨牢獄之災。這其中的根本原因還是企業缺乏資金,高利貸又增加了成本,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導致無法收場的局面。縱觀全國各地,都或多或少存在民間借貸的行為。如何規范民間借貸,加強中小企業的風險評價和控制,是民間融資要解決的一個主要問題。而民間金融機構的成立有利于中小企業融資。目前,金融機構在傳統金融組織銀行、證券、保險、基金等基礎上發展了民間金融機構如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農村資金互助社等金融機構。這些民間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同時又承擔了民間借貸者的風險。特別是我國的小額貸款公司,主要服務于三農、中小企業。合理的將一些民間資金集中了起來,規范了民間借貸市場。
(1)市場化是中國既往金融改革的目標之一,更是后續金融發展的主攻方向。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提高金融運行效率,就必須放松甚至解除政府管制,推進利率、匯率市場化,完善金融市場體系。2013年7月貨幣當局完全放開貸款利率管制后,未來幾年將解除存款利率上限,實現完全的利率市場化。2005年“匯改”以來,人民幣匯率更具彈性,雙向波動特征逐步明顯,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中國利率改革的長遠目標是建立以市場資金供求為基礎,以中央銀行基準利率為調控核心,由市場資金供求決定各種利率水平的市場利率體系。最近,國務院法制辦發布了《存款保險條例(征求意見稿)》。存款保險制度是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的重要標志之一,是我國金融體系市場化的必然選擇。存款保險制度引入了保險公司,為存款人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時,銀行必須定期為保險公司提供財務等相關信息,接受保險公司的監督和檢查,有利于銀行從自身利益出發加強風險控制。長期以來,我國銀行業由少數銀行壟斷且風險由政府擔保,嚴重影響了競爭和效率,不利于銀行業和金融體系的健康穩定發展。我國四大國有銀行上市期間幾次剝離不良資產就是明證。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從根本上撤銷了銀行長期以來的政府這個靠山,完全由市場來決定存亡,從根本上推動了銀行必須要采取各種措施增強自身效益,控制風險。所以,今年發布的《存款保險條例(征求意見稿)》為我國金融市場化奠定了基礎,我們相信未來將會逐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等,真實地提高銀行業的競爭力。
(2)信息技術在金融業也已經廣泛運用。國內各銀行紛紛投巨資,建立起計算機網絡系統,實現綜合業務數據大集中,通過統一的電子化平臺來處理各項金融業務;由傳統單一的柜臺式銀行網點向綜合性網點、無人自助銀行、網上銀行發展;柜臺業務、外匯業務以及清算業務基本實現了電子自動化,各種應用系統的開發和推廣取得明顯效益,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信息系統也取得重大進展,金融電子服務正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隨著銀行業務的不斷擴展和系統的不斷升級,更加龐大、冗雜、分散的客戶信息和業務往來更需要電子信息技術的支撐。但是,信息技術是把雙刃劍,為我們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風險。近幾年經常出現客戶的銀行卡被盜刷的情況。或者是銀行卡被人復制被人盜刷;或者是銀行監督不力,犯罪分子有機可乘,在ATM機等處安裝攝像圖盜取客戶密碼及銀行卡信息;或者是客戶的銀行卡里突然多了巨額匯款;或者客戶在ATM機取錢的時候突然吐出巨額鈔票等等。這些問題嚴重損害了儲蓄者的利益,增加了銀行與客戶的糾紛。基于此,銀行等金融機構就必須要提高信息系統的技術水平,提高責任心,加強監管,嚴格控制操作風險等。同時,這方面的立法也應該盡快建立起來,如何明確儲戶和銀行的責任,確保儲戶的利益也是目前面臨的重大問題。可以預見,隨著金融市場化的推進,在信息技術安全方面有保障的銀行將獲得更多的客戶資源,將更有競爭優勢。
(3)互聯網的興起與發展也導致金融業發生了變革。網上銀行、網上證券、網上投保等網絡金融已經成為一個新的金融模式。2012年以來,互聯網金融發展迅猛,填補了傳統金融服務的空白和薄弱環節。一方面,互聯網公司或從事金融業務,或成立網絡銀行;另一方面,傳統金融機構使用互聯網平臺解決金融服務問題。其在支付、信息處理和金融資源配置等三個方面都有重要創新。另外,互聯網理財產品也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支付寶推出“余額寶”,網易推出“現金寶”,蘇寧推出“零錢寶”,以及百度推出“百發”,微信推出“理財通”,還有支付寶二代“元宵理財”等等,為投資者提供了多樣化的投資渠道。
隨著全球金融一體化和自由化浪潮的不斷高漲,混業經營已成為國際金融業發展的主導趨向。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包括美國、歐洲和日本,都實行混業經營的國際大環境下,中國金融業從分業經營走向混業經營,成為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最終選擇和歷史的必然選擇。未來,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機構的業務將更加互相滲透、交叉,而不僅僅局限于自身分營業務的范圍。
據統計,1998~2013年,銀行業總資產增長14倍至151萬億元;證券業、保險業的資產規模分別增長218倍、27倍至17159億元、73546億元;信托業的資產規模從46億元增長48.6倍至2011年的2308億元。金融市場的層級不斷豐富,容量及規模快速擴展。如1998年至2014年底,股票總市值由1.95萬億元增加至30萬億元。金融部門的營利能力隨著規模擴張而不斷提高。2012年中國金融部門增加值(2.86萬億元)是1998年的7.7倍,占GDP的比重由4.38%增至5.51%。從金融業網點擴張看,截至2012年末,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總數達到20.51萬家,全年新增網點超4200家;銀行業金融機構擁有自助設備50.9萬臺,全年新增10萬臺。到目前為止,金融機構的網點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張,各大銀行之間競爭也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