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強 龔波 李正偉(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第八采油廠 陜西 西安 710000)
目的區塊構造屬于鄂爾多斯盆地伊陜斜坡大的構造背景,主力產油層集中分布在三迭系延長組長8段,其中長3、長6、長7段于局部地區也有不同程度分布,其成藏效果明顯差于長8段主力產油層,近年來,主要產能建設項目始終集中在延長組長8段的主要產層上,力圖有所新的突破。
根據這樣的發展思路,目標區塊產能建設項目組將本區塊的錄井段集中在延安組,自該油田開發至今,現場地質錄井工作始終主要圍繞著延長組這套地層而展開的。隨著各項數據、資料、技術的逐步完善,對該區塊的研究也逐步深入、細化,這也就需要對原始資料的采集、分析、歸類更加細化、科學、合理,其中對本區塊兩套具有開發潛力的地層的合理劃分則是這項工作的基礎,也是現場各項工作能夠有效開展的的前提,顯得尤為重要。
然而目前該區塊的地層劃分尚欠成熟,其地層劃分或單方面依賴電測綜合解釋結果,或僅依據分布較為混亂、局限的煤層作為標志層,或僅依據地層巖性變化,而忽視了整套地層沉積規律以及地層沉積相史及地層沉積發育規律等問題,其地層層段劃分帶有隨意性,已無法滿足日臻細化、嚴密、科學的地層研究的需要。
長慶油田鄂爾多斯盆地傳統理論上的地質層段劃分則是打破了這種大的沉積韻律,單方面從小層段著手進行劃分,形成了將延長組劃分為10個小層段的劃分模式,而且這10個小層段的劃分都是以正向沉積旋回的沉積模式出現的,這一劃分方法有違其沉積發育史。
固然,這種劃分方法也有其一定的道理,至少使各層段的劃分模式能夠得以井然統一,具有簡便、實用的操作效能。這種劃分方法也不失為一種有效實用的地層劃分方法。這也是長慶局一直沿用的傳統的延長組劃分模式。
近幾年,在諸多的現場錄井、電測、文著等資料里對延長組的劃分出現了不該有的混亂,本文以為其所出現的這種不同的劃分方法所參考的資料太過于局限,對本區沉積相、沉積史以及沉積特征的認識有所偏差所致,致使許多資料采集以及歸類都無法對口,對地層研究以及現場工作帶來了諸多的不便。現在很有必要對此進行再論證,統一認識,統一標準,從而完善局這一重要產層科學、合理的劃分規范。
延長組沉積形成后,本區域由于受前期印支運動的影響而抬升,于三迭紀末期上部長1、長2局部出露水體而遭風化剝蝕,故而導致該區塊延長組長1、長2段的缺失,由于構造運動的影響,直到侏羅世初期該區開始沉陷,被物源雜亂的形成富縣組的水體淹沒,富縣組沉積開始形成。
海西構造運動中后期,該區沉陷構造已基本形成,水體開始侵入,這為延長組沉積體的形成提供了較為良好的物質基礎。延長組沉積體形成期,仍然受海西構造運動不同程度地影響和改造,但構造運動相對減緩,有利于沉積盆地沉積體的形成,由于海西構造運動貫穿整個三迭世,且中后期有所減緩,沉積盆地相對穩定,從而形成沉積厚度相對的較大三迭系,僅三迭系上統延長組沉積厚度已近600米。部分地區已超過600米的沉積厚度。其特征的沉積旋回也是海西構造運動不斷影響的結果。
同樣,延長組各層段也是以其特征的沉積旋回為依據而進行劃分的,縱觀三迭系上統延長組,其沉積旋回主要為正向沉積旋回(“上粗下細”),而頂部為反向沉積旋回,從沉積相看,屬于三角洲沉積背景下河流相與湖泊相過渡沉積,其水體相對穩定,其沉積相史大致為:河流相—湖泊相—三角洲—河、湖過渡沉積(以三角洲的構建-衰減為沉積背景)。其沉積微相主要為:天然堤、河口砂壩、河漫灘、濱淺湖、半深湖、等沉積微相。并兼有三角洲特有的沉積模式(“砂泥巖互層”—“生、儲、蓋”組合分布完整),同時具有較為豐富的有機質,具備了良好的生油能力,是鄂爾多斯沉積盆地主要的產油層。油層在不同區塊其分布層段也有所不同,在目的區塊油氣顯示在長3、長6、長7、長8都有不同程度發現,其目的層主要為長8段。
延長組根據其沉積剖面,一般可劃分為四個大的沉積旋回,大致可分為:第一沉積旋回:長10—長9;(三角洲建設期);第二沉積旋回:長8—長6;(三角洲形成期);第三沉積旋回:長4+5—長6;(三角洲成熟期);第四沉積旋回:長3—長1(三角洲衰減期)。其中第一到第三沉積旋回沉積模式皆為正向沉積旋回,代表了沉積三角洲從建設期到成熟期的一個沉積發育過程,其中地層的主要生油層、儲油層的物質基礎在這一過程中已基本形成。而第四沉積旋回則是整個三角洲沉積體形成后的一個衰減過程,其沉積旋回則表現為反向沉積旋回。整個地層的沉積特征、沉積相史以及巖性變化規律都能從其中的四個沉積旋回中得以體現,如果延長組的層段能本著這一思路去劃分的話,那么,延長組的沉積發展史、沉積相極其沉積特征則會從其層段劃分上一目了然。
對地層的劃分,本文主要對近幾年目標油田幾個主要錄井層段的地層劃分從其沉積發育史、沉積相及其沉積規律著眼做以淺析,并對延長組地層的劃分輪廓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在今后現場錄井資料的采集和歸類中能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并使相關專家對此引起重視,從而使現場錄井數據的采集、分析與歸類日趨規范、合理。
[1]王平等.鄂爾多斯盆地東南部延長群的劃分及其在油田開發中的應[J].地層學雜志2013,21(01):62~72.
[2]董建輝.蘇里格地層劃分與對比研究[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2,20(14):343-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