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廣(山西汾西礦業高陽煤礦 山西省孝義市 032306)
近年來我國的煤礦事故的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重大事故頻頻發生,得不到根本上的遏制。究其原因,全國大部分地區的煤礦開采條件十分惡劣、技術裝備落后、工作人員的素質不高、管理錯位、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等等都是導致煤礦事故多發的因素。應從根本上樹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加強煤炭行業的安全管理,并不斷完善管理制度。
在我國的能源工業中,煤炭占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的70%左右,預計到2050年將占50%以上,煤炭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仍然是我國的主要能源。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對煤炭工業的發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為了實現煤炭工業持續穩定的發展需要加強安全生產。
由于我國煤礦事故多發,死亡率居高不下,不但造成公民生命和財產的巨大損失,也影響了我國的國際聲譽。當前我國95%的煤礦開采主要是地下作業,由此發生的煤礦事故占工礦企業特大事故的70%以上,煤礦企業的安全事故中,面臨的重大災害事故相當嚴峻,并造成了極其慘重的損失[1]。
表面上看,我國的煤礦事故多發是因為惡劣的開采條件、落后的技術以及人員素質的因素等,這些因素是導致煤礦事故的重要原因,但是從更深一層看,可以歸結成是我國煤礦安全規制的問題,煤礦的安全規制與經濟性規制一樣,屬于社會性規制中的工作場所安全制度,是對市場失靈的一種有效治理方法,是為保障煤礦工作者在煤礦生產的安全而在法律、技術和組織制度等多方面采取的措施,如果這些措施滯后于當前煤礦安全管理工作的話,勢必導致煤礦事故的發生。
由于煤礦安全規制存在一定的不完全性,導致了煤礦安全規制制度下無法涵蓋的各種可能性的發生,盡管我國煤礦安全生產法律體系看起來較為完善,但依然存在著相關法律法規內容的滯后、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現象普遍存在,這些問題的存在將降低煤礦安全規制的效用,并會逐漸放大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因此我國煤礦安全規制中存在的這種弊端應該盡快解決[2]。
對于煤礦企業來說,企業自身的經濟效益和生產水平的提高是企業投入的目標,然而煤礦企業的經濟效益有其獨特性,企業經常為了實現最大的經濟效益而降低經營成本,但是煤礦生產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一定的經濟投入才能夠消除煤礦生產的不安全因素,煤礦企業進行安全生產管理費用的投入雖然能夠快速提高安全保障度,但是當投入過量時,反而會導致煤礦生產安全速度的下降,也就是說,隨著煤礦安全管理費用投入的越多,反而會造成安全效果呈遞減狀態。
企業、政府和煤礦工人是整個煤礦安全生產工作中的主體,企業是責任主體,政府是監管主體,然而煤礦工人卻是工作中的弱勢群體,在工作中僅僅是生產者的角色,所以在煤礦安全生產中需要企業和政府的共同保護。但是在煤礦生產中企業和政府面臨著選擇——加大對煤礦安全生產的調控以降低事故,還是加大煤礦開采的工作量以確保企業的經濟效益,尤其是以煤礦為主要發展的地區,同時需要加強對煤礦生產的安全管理,使地方政府面臨選擇的困難,但是大多數地方政府會把經濟效益放在首位,從而忽視了監管工作[3]。
可以結合國內外安全規制的相關經驗,在建立高質量的煤礦安全規制的過程中,明確相關法律法律確保的權利,保持煤礦安全規制的獨立性,同時建立與之相應的監管體系,在完善和改進煤礦安全規制的基礎上消除煤礦事故發生的內在隱患,同時適當調整煤炭的產量,避免超工作量的開采和非法開采,這樣我國煤礦安全規制的改進才會收到好的效果。
煤礦企業應當提高管理和技術水平,為了實現企業的良性循環,應加大煤礦生產的安全投入。可以設計一種合理有效的制度以保證企業安全投入的自主性,,在安全投入的強化機制作用下迫使企業投入安全成本,確保煤礦的生產安全。
政府應加大監督職責,地方政府在獲得經濟收益的同時要承擔相應的安全監管的成本,同時地方政府加強對當地煤礦企業的安全生產監管,實現權責對稱。從以往的安全事故的經驗中看,地方政府的監管部門面對煤礦事故的發生經常采用“一刀切”政策,對出現的問題整批整頓,所以提高政府的監管功能能夠推動煤礦企業安全生產的投入[4]。
綜上所述,文章通過對煤礦安全生產事故的致災因素進行了分析,并結合現狀提出了相關的建議,希望通過這些分析和建議能夠幫助避免事故的再發,從而保障煤礦工人的生命安全和企業的效益。煤礦安全生產是一項長期的、基礎的系統工程,近些年來我國不斷加強煤礦的安全生產工作,但是重大事故仍有發生,依然面臨嚴峻的安全生產形勢,安全工作任重道遠,需加強管理。
[1]張洪杰.煤礦安全風險綜合評價體系及應用研究[D].江蘇:中國礦業大學,2010.
[2]陳靜.我國煤礦安全培訓管理體系的現狀及存在問題研究[D].云南:云南大學,2013.
[3]馮慧平.基于行為測量的煤礦安全生產激勵機制研究[D].山西:太原理工大學,2013.
[4]喬鋼柱.基于無線傳感器網絡的煤礦安全綜合監控系統設計與關鍵技術研究[D].甘肅:蘭州理工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