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葆紅(河南集誠化工工程有限公司)
安全評價技術起源于20世紀30年代,在60年代得到了很大發展。由于安全評價在減小事故,特別是減少重特大事故方面取得的巨大成效,許多國家政府和生產經營單位愿意投入巨資進行安全評價。20世紀80年代初期,安全系統工程被引入我國,許多研究單位、行業管理部門及部分企業開始對安全評價方法進行研究及實際應用。為將安全評價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并在實際工作中更好地發揮作用,1996年10月,原勞動部頒發了第3號令《建設項目(工程)勞動安全衛生監察規定》;1999年5月,原國家經貿委發出了《關于對建設項目(工程)勞動安全衛生預評價單位進行資格認可的通知》(國經貿安全[1999]500號);2002年6月,原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發出了《關于加強安全評價機構管理的意見》。2002年1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頒布實施,對于安全評價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隨著包括《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44號)等相關配套法規的出臺,安全評價逐步深入展開。目前,安全評價從勞動安全衛生預評價擴展為安全預評價、安全驗收評價、安全現狀評價等類型,覆蓋了工程、系統的全部生命周期。十幾年來,安全評價在安全生產管理中發揮的技術支撐作用越來越明顯,但同時一些問題也暴露出來,在某些方面削弱了安全評價查找事故隱患的力度和深度,限制了其技術支撐作用的發揮。
通過安全評價,可以查找在生產、使用、儲存危險化學品過程中存在的危險因素,主要危險源并提出改進建議,為企業提高安全設施整體水平提供技術保證。要使得安全設施狀況得到根本改觀主要在于問題查找的準確性、措施提出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實際落實的情況。
要想在安全評價中發現生產裝置存在的問題,找出建設方案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建議和措施,要求評價人員必須掌握先進的評價方法,具備一定的生產實踐經驗。但目前專業評價人員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評價人員掌握很多安全評價方法,理論知識較扎實,但現場經驗不足,甚至有些評價人員從沒有在企業工作過的經歷。這就導致在實際工作中死搬硬套標準規范要求,提出的建議缺少針對性。有些甚至在按照標準規范查找問題時都存在一定的困難。比如,不認識止逆閥,不認識減壓閥,不了解常用設備的基本結構等,工作中不知道怎么檢查,更無法檢查其安裝是否正確等深層次的問題。這些因素直接導致查找隱患有遺漏。
另外,在考取職業資格時沒有專業的劃分,但實際工作中存在個人專業范圍的差異問題。化工專業的人員在評價生產裝置電氣和儀表設施等相關內容時,就很難提出針對性強、有深度的問題,反之亦然。評價組人員配備不合理造成評價工作質量不高。
評價人員職業操守的不同,也影響到評價工作質量,一個缺乏嚴謹的工作態度,不負責任的評價人員,很難從企業角度出發,盡心盡力幫助企業消除隱患。
評價機構作為中介機構,在為企業提供服務時,要收取一定的服務費,并考慮承接項目的盈利性。這從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評價機構有時不得不為了公司利益而屈從于企業的要求。評價中提出的一些問題,有些甚至是對安全生產影響較大的問題,由于企業缺少資金或不愿整改,評價機構為盡快完成評價項目,取得評價費用,不得不做出妥協,放棄對企業提出的整改要求,事故隱患得不到治理。這一現象長期持續,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1.評價機構提出的問題得不到重視,企業隨便整改一些小問題應付評價;2.把一些問題留給后面的專家審查,專家提出了就進行整改,未發現就不了了之;3.把安全評價這一需要較長時間完成的任務,交給專家審查的短短一兩天時間,長期以往,評價機構的工作力度和工作積極性大打折扣;4.一些在評價中認真負責的機構,由于對企業整改要求嚴格,逐漸導致企業反感情緒的滋生,在不規范的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
企業最重要的目標是獲得利潤,而安全生產的投入一般情況下不可能有直接收益,主要是通過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等來達到間接盈利的目標,存在隱性效益的現象。加之一些評價質量差、水平低,對企業改進安全生產條件作用不大,企業認為安全評價加重了企業負擔,不愿意在安全方面進行較大的資金投入,造成一些事故隱患長期得不到治理。周期性的安全評價工作在某些企業流于形式。
(1)目前,雖有安全評價機構管理規定等部門規章,但一些具體的行業作業要求管理力度不夠。加之評價機構逐利性的存在,導致評價市場盲目競爭、惡性競爭。為減小成本,評價機構只有減少評價人員現場工作時間,減少現場工作評價人員數量等方法進行應對,直接導致評價水平的下降。而堅持專業合作模式運作的評價機構,由于受惡意壓價的影響,在市場占有方面處于劣勢,影響了其良好技術作用的發揮。
(2)評價報告審查機制、標準也不明確,各地執行標準不同,同樣的省份,各地市標準不同,同樣地市,專家不同,評審的結果也不盡相同。造成評價報告的質量差異較大。質量好的評價報告不一定得到認可,差的未得到相應的處罰,直接導致評價中敷衍了事,查找隱患不認真,甚至出現重大遺漏。
(3)評價后后續監督力度不夠,為應付取證等要求,一些現場核查時已暫時整改的問題,在審查過后,重新恢復原貌,繼續違規操作和使用。
以上諸因素,導致了安全評價應起到的積極作用在實際工作中大大削弱,限制了技術支撐作用的發揮,必須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予以治理和防范。
針對以上分析提出的諸因素,逐條提出解決辦法。
在申請評價師職業資格時,要求提交在企業生產一線工作的經歷和已從事安全評價的業績,提高從業門檻。切實做好評價人員業績考核和繼續教育工作,不斷提高評價人員業務素質和專業水平。
從事評價時,考慮評價人員專業構成,按專業需要配備評價人員組成項目組,保證現場查找問題的針對性和高水平。
河南省安陽市龍安區采用的政府采購幫企業查找安全隱患的工作模式值得推廣,可以減小企業負擔,提高企業查找隱患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由于是政府買單,企業和評價機構之間不存在利益關系,減小了評價機構的逐利性,可保證評價人員能毫無顧忌的查找隱患,為企業改進安全生產條件發揮切實的作用。
除進行定期的安全評價之外,可以利用評價機構的技術水平,開展其他形式的技術支撐服務,如事故調查、安全檢查、安全培訓等,更深入全面的發揮其積極作用,并將實施效果納入評比和考核,形成激勵機制。
制定較為統一的服務收費標準,并進行調查監督,形成良好的市場競爭模式,真正做到高水平的服務有好的市場,最終做到優勝劣汰。
制定較為統一的評價報告評審標準,嘗試實行打分制,使評審結果更加明確,并將評審結果納入機構考核。促使評價報告多出精品,真正體現評價報告在技術方面的高水準和專業化。
(1)嘗試建立安全評價信息化作業平臺,從評價各環節進行把關,杜絕違法違規現象。
(2)每次評審后,由評審專家對評價機構工作打分,對經常出現查不出重大隱患的評價機構進行處罰或考慮取消資質。
(3)加大評價業務的日常監督、抽查,對出現的評價過程不規范、甚至弄虛作假的現象堅決嚴懲。
評價機構和評價人員在工作中付出了很多,但由于缺少一定的激勵機制,導致評價人員感到付出沒有價值,缺少成就感和自豪感,從而缺少努力工作不斷進取的動力。建立評價機構、評價成果的評先機制有利于解決這一問題。
通過對現有安全評價中存在的制約其技術支撐作用發揮的因素進行分析,建立有針對性的監督、激勵機制,完善相應的管理措施,安全評價必將繼續發揮其突出的查找隱患、改善安全生產條件,提高安全設施本質安全性的積極作用,更好地服務于安全生產。
[1]畢素英.化工企業安全管理的探討[J].中國公共安全(學術版).2010(02).
[2]黃德亨.化工企業安全網格化管理的思考與實踐[J].化學世界.2008(08).
[3]廖彰清.淺談化工企業的安全管理[J].化工技術與開發.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