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貴芳,梁澤青
(原平市農業機械安全監理站,山西 原平 034100 )
農業機械監督管理工作在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農業持續穩定增長、提高農機經濟效益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了確保農機安全生產、客觀、優質、高效的推動農機安全工作穩定發展,農機監理隊伍必須加強人員素質的提高,為適應新形勢,做出新貢獻,就必須認真抓好農機監理隊伍的建設。
內業管理是及時了解變動情況的窗口,內業為農機的管、供、修提供信息,為領導提供資料,為制定農業機械化規劃打下基礎。
農機工作自成體系,農機各部門工作互相依存而又互相促進,內業工作是各部門工作的前提,拖拉機在投入作業前,要先報戶,申請牌證,建立檔案,同時駕駛員必須經過培訓和考核。
(1)農機監理檔案應齊全統一,其檔案不僅全面、客觀地記載著監理工作的全過程,為監理業務提供技術資料,而且還是執法的依據。
(2)初始記錄必須認真填號,有關拖拉機的來歷、生產廠、型號、出廠日期等技術資料,以及技術狀態和適應的作業項目,同時,技術檔案還需不斷地積累材料,如年檢表、異動手續等,駕駛員考核、審驗等要認真細心,并且要錄入電子檔案。
(3)對待駕駛員要滿腔熱情,積極主動地為其服務,如年檢審對機具技術狀況好的要鼓勵,對機具狀況差的要給予幫助,要經常與駕駛員研究查找事故隱患,一經發現,及時解決。對前來辦事人員要耐心解釋,一次性告知,使其到站辦事有一種回家的感覺,并用禮貌用語,使其聽的懂,做到來有問聲,走有送音。合格的農機監理人員,不僅應有一定的思想覺悟和必要的業務知識,技術水平,而且還必須是具備高尚品德和工作作風,否則,我就不能很好地為人民服務。
隨著農機補貼力度的加大,機手致富心切,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忽略了安全生產,他們沒有真正認識到安全與致富的辯證關系,只買車不愿參加培訓,駕駛員素質低,法制觀念淡薄,盲目行車,無牌、無證現象嚴重,使的機手錯誤的認為是在田間作業,不上路行駛,因而上戶培訓概不參加,這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了嚴重威脅,給農機監理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難。
路查路檢是監理工作的重要環節,是衡量監理工作優劣的重要標準,作為一名農機監理員,不但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而且要懂的農業機械的應用與維修,如果監理隊伍不能保持相對穩定,那么培養高水平業務素質的監理員就是空談。
要想管理好,用好農業機械,保證安全生產,充分發揮農機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作用,必須將農機監理納入法律、法規管理的范疇,并且引起各級領導的重視,只有這樣,我們在路查路檢工作中才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執法必嚴。遇到特殊情況能夠得到當地政府部門的支持,農機安全才能有所保障。
農業機械及其駕駛員年度檢審驗雖是農機監理的一項常規性工作,但都是監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環,年度檢審驗工作的好壞不僅直接關系到農業機械全年作業能否正常進行,關系到養機戶的經營效果,更重要的是關系到農機的安全生產能否得到保證。
拖拉機等農業機械主要活動田間、場院、縣鄉道路,對于未檢審驗的機車和駕駛員以及黑車黑戶沒有約束力,形成了有無牌證一個樣,檢審與不檢審一個樣的狀況,一些養機戶錯誤地認為檢審驗沒有必要,就不去參加檢審驗。因此,當地市政府要帶頭,領導要重視農機年檢審驗,成立領導組全面負責檢審驗的領導工作,協調各業務部門的關系,檢查督促檢審驗工作,并且要宣傳到位。在農機檢審驗前,在電臺播放專題講座,印發傳單,采取多種形式,利用多種媒體層層發動,將年度檢審驗的方法、時間、地點收費等要求印成通知,送到每個駕駛員和養機戶手中,通過宣傳,增強農機人員的法制觀念,提高他們參加年檢審驗的自覺性,為檢審驗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
與此同時,要服務到位,要深入基層,以鄉鎮為單位組織進行檢審驗,向養機戶送法規、送技術、在對駕駛員進行短期培訓時,贈送《當代農機》、《中國農機安全報》等學習資料,并做到機車隨到隨檢的流水作業,在檢審驗的當天,開宣傳車到各村再次通知機手參檢,對一些因故當天不能參檢的機車和駕駛員,允許他們到其他鄉鎮進行補審。
農機監理隊伍的思想素質、業務素質、工作作風、職業道德,必須適應精神文明建設,必須適應日新月異的農機化形勢發展,只有把我們自身的素質提高,就能時刻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就能按章辦事,禮貌相待,平易近人,克服粗暴行為,秉公辦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在提高思想覺悟、嚴明紀律作風的同時,端正農機監理作風,確立以法治機思想,建立一支依法辦事的農機隊伍,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甘當人民公樸,秉公辦事,不循私情,自學接受群眾的監督,忠于職守,盡職盡責。
監理員在執行任務中,要把“文明監理”放在首位,應著裝嚴整,標志鮮明,證件齊全,紀律嚴明,堅持原則。總之,農機監理隊伍在工作上嚴、作風上廉、經濟上清、利益上公,讓文明思想作風、精神在農機監理隊伍中深深扎根,使文明之花牢固占領農機監理隊伍這塊陣地。
農機監理工作如能如上述發展,一定會達到新的科學化、現代化的水平,將農機事故降低到最底限度,保證農機的安全生產,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促進農業機械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