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君
(贛州市立醫院消化科,江西 贛州 341000)
胃壁表面的胃黏膜主要由上皮、固有層、黏膜肌層三個部分構成。當胃黏膜受到一定的損傷后,穿透至黏膜肌層以下臨床即將該疾病診斷為胃潰瘍[1]。本次研究對患有胃潰瘍疾病的患者應用奧美拉唑與鋁碳酸鎂顆粒聯合治療的效果進行研究。報告如下。
選擇2011 年10 月至2013 年10 月贛州市立醫院消化科收治的88 例患有胃潰瘍疾病的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44 例。對照組:男26 例,女18 例,年齡33~78 歲,平均(51.4±1.8)歲;胃潰瘍患病時間1~13 年,平均(4.6±0.5)年。治療組:男25 例,女19 例,年齡32~79 歲,平均(51.5±1.9)歲;胃潰瘍患病時間1~14 年,平均(4.8±0.6)年。上述3 項自然指標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胃鏡檢查結果發現有明顯的潰瘍病灶存在;2)病情確診為胃潰瘍;3)胃潰瘍病史在15 年以內;4)患者年齡在30~80 歲;5)排除合并患有其他消化系統疾病的可能;6)患者自愿選擇接受藥物治療;7)患者自愿加入本次研究。
1)胃鏡檢查結果沒有發現有明顯的潰瘍病灶存在;2)病情沒有確診為胃潰瘍;3)胃潰瘍病史在15年以上;4)患者年齡在30 歲以下,或在80 歲以上;5)合并患有其他消化系統疾病;6)患者不愿選擇接受藥物治療;7)患者不愿加入本次研究。
對照組:口服奧美拉唑,每次20 mg,1 次·d-1,口服克拉霉素,每次500 mg,1 次·d-1,口服甲硝唑,每次400 mg,1 次·d-1,計劃治療2 個星期;治療組:口服奧美拉唑,每次20 mg,1 次·d-1,口服克拉霉素,每次500 mg,1 次·d-1,口服甲硝唑,每次400 mg,1 次·d-1,口服鋁碳酸鎂顆粒,每次1 000 mg,1 次·d-1,計劃治療2 個星期[2]。
選擇2 組患者的胃潰瘍癥狀消失時間、藥物不良反應例數、胃部功能恢復正常時間、胃潰瘍疾病治療效果、藥物治療總時間、停藥后胃潰瘍疾病復發率等指標進行對比研究。
臨床治愈:潰瘍癥狀表現用藥后完全緩解或徹底消失,潰瘍病灶已經由活動期變為疤痕期;有效:潰瘍癥狀表現基本緩解,潰瘍病灶已經由活動期變為愈合期;無效:潰瘍癥狀表現用藥后仍然存在,潰瘍病灶仍然處于原來的活動期[3]。
用SPSS18.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均數加減標準差()形式表示,實施t 檢驗,計數資料實施χ2檢驗,P<0.05 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組患者經藥物治療均治愈,治愈率均為100%,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患者應用奧美拉唑與鋁碳酸鎂顆粒聯合治療后(4.41±0.85)d 胃潰瘍癥狀徹底消失,治療后(6.10±1.04)d胃部功能完全恢復正常,共計接受藥物治療(8.87±1.23)d;對照組患者單純應用奧美拉唑治療后(6.80±1.34)d 胃潰瘍癥狀徹底消失,治療后(8.96±1.52)d胃部功能完全恢復正常,共計接受藥物治療(11.78±2.56)d。3 項觀察指標各組數據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單純應用奧美拉唑治療后有9 例出現不良反應,治療組患者應用奧美拉唑與鋁碳酸鎂顆粒聯合治療后有1 例出現不良反應,該項觀察指標數據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在停藥后有11 例胃潰瘍病情再次復發,治療組患者在停藥后有2 例胃潰瘍病情再次復發,該項觀察指標數據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隨著近年來人們飲食結構和生活模式的不斷改變,生活和工作壓力水平明顯增加,消化性潰瘍疾病在臨床上的實際發生率呈現明顯上升的發展趨勢[4]。鋁碳酸鎂是一種覆蓋于潰瘍面層狀網絡晶格結構的胃黏膜保護劑類藥物,可以使黏膜的生理屏障功能顯著增強,對創面進行針對性保護;對胃黏膜微粒體重糖脂質中間體生物合成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可以使黏液中磷脂濃度水平顯著提高,使胃內膽酸濃度水平明顯降低[5];奧美拉唑在給藥后主要作用于胃腺壁細胞,為H+-K+-ATP 酶抑制劑類藥物,是弱堿性藥物的一種類型,通過口服途徑給藥后可特異地在患者的胃黏膜壁細胞的分泌管中分布,在胃壁細胞小管這一高酸性環境中被進一步濃縮轉化為具有一定活性的物質,藥效作用強而且持久,可對胃酸的分泌過程產生明顯的抑制作用,常被臨床用于對胃及十二指腸等消化潰瘍類疾病進行治療[6]。
[1]黃國棟,楊治芳,游字,等.健胃愈瘍片對胃十二指腸黏膜SP 和ITF 的表達及其抗PU 復發的機理探討[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10,33(17):823-824.
[2]孫菁,房靜遠,李兆申,等.鋁碳酸鎂咀嚼片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綜合征的多中心、隨機、開放、平行陽性對照臨床研究[J].中華消化雜志,2010,30(19):619-620.
[3]林秀偉,李娟,趙風玲.奧美拉唑致白細胞減少1 例[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09,29(11):367-368.
[4]柏依海,王紅霞,文繼平,等.雷貝拉唑三聯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89 例療效觀察[J].中國現 代藥物應用,2009,3(2):131-132.
[5]吳詠東,楊迅,王惠吉.蘭索拉唑及膠體果膠鉍的四聯療法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J].中華內科雜志,2010,40(1):101-105.
[6]陳元鴻,王婉梅,王皓,等.埃索美拉唑三聯與奧美拉唑三聯療法治療HP 陽性十二指腸潰瘍對比研究[J].第一軍醫大學學報,2012,25(8):1045-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