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建華(渤海鉆探第二鉆井工程公司 河北 廊坊 065007)
執行力體現了企業的精神,是企業的靈魂所在。它是企業在創業初期到發展過程中凝練而成。而這種過程正是執行力不斷地付諸于實踐的過程。可以說,企業精神來源于通過執行力的實踐活動,而又反過來對執行力產生深刻的影響。因此,凡是大型企業,必然閃爍著蓬勃向上的企業精神。這種企業精神一旦注入到執行力中,肯定會以其強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形成一個意志統一,步調一致,上下聯動的團隊,從而對企業的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執行力指的是一種實施能力。具體有兩個內容,一種是思想方面,即所謂德,表現為精神風貌;二種是能力方面,即所謂才,表現為創造力。通過兩個方面的內容可以看出執行力存在差別性,反映了企業人力資源的效能和質量,并由此決定了企業的發展速度和發展前景。
90%×90%×90%×90%×90%=59%<60%(不合格)
從上式可以看出,一個指令經過5級傳達落實,每一級都較好的完成了90%,但得到的最終結果卻是不合格。工作中的不符合,就是因為我們每一級的工作不夠扎實,各項措施沒有得到全部落實,歸根結底是執行力不夠。
執行力是推動整個安全工作順利進行的有利武器,執行的過程就是抓安全措施落實的過程。員工執行力高低可以反映出一個企業的安全管理水平,也決定安全管理的最終結果。要實現公司年初確定的安全生產目標、任務,就必須強化執行力建設,通過落實責任、突出重點、完善機制、營造氛圍,狠抓各項安全措施的落實,切實提高每一位員工在落實制度上的執行力。
任何工作只有得到領導的重視,才能順利進行。如果領導不重視安全工作,就會出現安全生產“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各級領導既是安全決策的制定者,又是執行者。安全生產各項決策和規章制度要由領導干部帶頭執行,其執行力狀況如何,直接影響著其他職工的積極性和安全生產目標的實現。因此,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本著嚴謹、科學、負責的態度,對安全生產決策和各項規章制度認真地、不折不扣地去執行。
制度是一個工作標準,如果僅有制度沒有行動,制度與落實形成“兩張皮”,這樣的管理既創造不出效益,也保障不了安全。如何將強制性的制度升華到企業文化層面,使員工普遍認知、認可、接受,完成他律到自律的轉化,建立“人人要安全、人人管安全”的安全理念,是構建安全制度文化的真正內涵。因此,有了完善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我們還應將相應職責落實到每一個人,讓所有員工都知道自己的職責與義務,對自己的職責作出承諾并認真履職,這樣才能為下一步提高安全執行力提供依據。
如何使公司的指令傳達到每一個神經末梢而不衰減?責任是安全執行力的關鍵,安全責任制作為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明確了各職能部門和各級人員的安全責任。安全責任落實到位是安全執行力的關鍵,責任落實不到位往往造成安全問題上互相推諉的現象,三個和尚沒水吃,最終導致安全隱患無人去消除,引發事故。提高執行力,就是要層層落實安全責任,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向一級負責,確保執行的過程中,政令暢通、令行禁止。
目前公司的安全管理還處在“嚴格監管”階段,嚴格監管是確保安全制度切實執行的關鍵所在。在生產過程中,各級部門嚴格履行督導職責,落實日、周、月、季“四查”,使安全責任落到實處,確保安全監管不留死角。同時,要加大考核力度,對未能履行安全職責的職能部門和人員給予處罰,把安全業績作為各級人員晉升、獎勵、處罰、免職的主要依據,確保所有人員均能履行安全職責,使大家真正實現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轉變和工作轉變,從而養成良好的安全習慣。
在現實工作中,我們常常聽到類似“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的聲音,這正是執行力出了問題的表現。把“執行力”看作管理中最重要的事,能讓我們看清問題的本質。企業規章制度的建設和完善并不能從根本上提高執行力,而是應該提高企業員工的素質。由此可得:執行力作為企業的主體力量,反映了企業人力資源的總體狀況水平,對企業的興衰成敗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企業間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也就是企業執行力的競爭。要使企業在強手如林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做強作大,永遠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牢牢抓住提高企業執行力這個內在動因。
安全管理只有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以安全責任為核心,以深化安全文化建設為手段,將各項安全管理制度落到實處,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管理,才能形成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安全生產長效機制。總之,安全環保管理沒有最好、只有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