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啟成
(佛山市華材職業技術學校,廣東 佛山 528061)
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是社會建設的基礎力量,是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的根本,中等教育的好壞關系到社會的和諧與穩定發展。目前中等職業院校的課程改革明顯滯后,大多課程結構仍是三段式,過分強調系統性和理論性,教學方法單一,由于職業院校學生基礎差,學習興趣不濃,不擅長抽象思維,造成學生對老師講解內容似懂非懂,教學效果不理想。而理實一體化能夠解決當前職業學習校教學問題,從而培養出合格的職業學生。
(1)“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是中職院校的教學模式的新突破,更適合中職院校教學。21世紀,技術、經濟和社會發展進入了一個以人為本的時代,勞動者綜合能力和個性發展具有越來越重要的意義。要想實現培養高技能人才的目標,必須將理論學習和實踐能力發展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讓學生獲得在職業實踐中相互關聯的綜合能力而不是相對割裂的知識和技能,建立理論與實踐的直接聯系。理論與實踐的統一,也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原則。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工作情境中綜合問題的能力,必須設法讓學生通過學習構建自身的知識體系,于是教學模式的改革就顯得更加重要。“理實一體化”就是這種打破陳規,創新的教學模式,他將理論與實踐通過一定的方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把教學內容分為若干個單元,在每個教學單元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做到理論與實踐相輔相成,這樣的教學模式更能適合中職學校。
(2)“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是提高中職學校學生學習能力的根本途徑。目前,職業學校教育培育出來的學生普遍知識水平低下,能力可擴展的空間有限。從學生角度分析,主要是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程度加快,各大高等院校擴大招生,這使得職業院校不得不降低入學門檻招生,造成學生基礎知識普遍較低,抽象思維差,學習能動性和創造性不高,再加之中學普遍是應試教育模式,這些學習不好的學生過早地被老師們所“放棄”,這樣打擊了學生的自信心,使這些學生學習動力不足、厭學。而“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通過活躍的課堂氛圍、多種的教學手段、人性化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都可以融入教學活動中來,從多個角度理解知識,真真正正成為教學的主體。
(3)“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是培養職業能力最好的方法。職業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綜合職業能力是指人們在真實工作情景中整體化得解決綜合性的專業問題的能力。隨著經濟技術和社會的發展,傳統精細分工的簡單崗位工作正在被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綜合任務所取代,勞動者的綜合能力和個性特征的發展越來越重要。要想真正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必須將學生的理論學習和實踐能力發展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而不能分割二者。“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將理論與實踐通過特定的載體有機融合在一起,通過手腦并用的“做中學”和行動導向的“理實一體化”學習,學生不但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而且通過經歷工作過程獲得職業意識和方法,通過合作學習交流與溝通,最終促進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發展。
國外關于職業“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研究資料十分豐富,發達國家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研究出適合本國特色的“一體化”教學模式,其中比較為人們所熟知的當屬“MES”、“CBE”、學習領域課程等。MES課程開發模式立足于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的理論基礎,將職業技術培訓視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系統。這種職業培訓系統觀的思想,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課程開發過程。系統觀的思想要求對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必須進行一體化考慮,各部分間的平衡、協調與統一是該系統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運行機制的保證。
(1)對“一體化”教學模式內涵的理解。一部分學者從職業技能的視角,將“一體化”理解為在職業教育教學中理論課與實踐課的一種有機結合,體現“能力本位”的職業觀。如鮑強、吳遠志(2002,10,現代技能開發)《運用心理學關于知識、能力間的遷移理論》,從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方面論述“一體化”教學模式;李大衛(2006,8,教育研究)《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新模式—核心技術一體化》從核心技術課程設置方面,強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交叉融合,以技術應用能力為核心的“一體化”教學模式;左進哲(2010,8,職業)《創新職業技術院校專業課的“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認為新時期培養學生的創業就業能力應該通過專業課“一體化”教學來實現。特別值得指出的是,近年來,一些研究者將“一體化”由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結合拓展為“教、學、做一體化”,如:王曉彤(2010,9,職業技術)《“做、學、教一體化”教學模式在機械制圖教學中的應用》中認為做、學、教是一件事情,三者不分先后順序、有機融合,邊做邊學邊教邊創新的一件事情,在做的過程中學習知識、技術和技能,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在做中教,學生在做中學;趙子龍(2010,3,教育與職業)《“教學做”一體化的思想政治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認為“教、學、做一體化”模式提供的是一個系統,在這個系統中,不僅有教師和教材內容對學生的灌輸,而且有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反饋以及對反饋的分析、修正和完善。
(2)對“一體化”教學應用范圍的研究。“一體化”教學模式應用范圍逐漸擴展,由基礎課程如思想政治、英語閱讀寫作,到專業課,如機械專業、護理專業、計算機應用、會計電算化等課程。周海進(2006,10,職業技術)《數控加工專業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則從“整合教學內容,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兩個方面說明數控專業一體化教學模式。郝素軍(2010,碩士論文)《中等職業學校數控專業教學模式研究》就是從分析中職院校學生存在問題入手,提出中職院校數控專業能力本位一體化教學模式,再從能力本位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與策略為方向,研究中職院校數控專業的一體化教學模式。李世滿(2009,碩士論文)《技工學校計算機專業教學實踐與反思》是從教學課堂的情況來說明一體化教學在計算機專業課上的應用與存在問題。由此可見,“一體化”教學模式應用的領域在不斷拓寬,應用范圍越來越廣。
總之,通過整理,可以看出“一體化”教學模式受到普遍關注,廣大教育工作者和教學一線教師都積極投身到“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研究與應用上來,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可是對學生職業能力要求較高的數控專業來說,這方面的研究還不夠,絕大多數停只留在分析數控專業一體化改革的優勢,而本文則是系統的從中職學校數控專業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角度來進行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