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紅(中油遼河油田分公司興隆臺工程技術處 遼寧 盤錦 124011)
1.汽車排氣公害
據研究表明,汽車排氣成份非常復雜,有一百種以上,其主要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 x)、碳氫化合物(H C),鉛(Pb),苯并芘(B aP)等,這些有害物主要是汽車發動機的燃燒產物(尾氣污染占汽油機總污染量的65%—85%)。此外還有發動機曲軸箱通風污染(主要是H C),以及占燃料箱和化油器逸出的汽油蒸汽等。這些污染物一旦達到一定濃度,將對人和生物造成傷害[5]。
(1)可燃混合氣空燃比的影響
在理論空燃比(A/F)對氧附近,CO曲線有一個拐點,當A/F減少時(A/F<14.7:1),可燃混合氣過濃,燃油無法充分燃燒,CO生成物便急劇增加;當A/F增大時(A/F>14.7:1),氧含量充足,燃油可以充分燃燒,使CO生成量減少,而且比較穩定。
(2)發動機轉速和負荷的影響
由于NO x是高溫燃燒時的生成物,當發動機的轉速和負荷提高時,使氣缸的燃燒溫度升高,NO x生成量隨之增大,CO和H C的生成量稍有增加,但影響比較小。
SO 2和Pb微粒的生成主要與燃油中的含硫量和鉛化合物的加入量有關。因此,往往對燃油中的最大含硫量作了限制,推行使用無鉛汽油[3]。
1.由于汽車的數量、品種和用途不斷增加,汽車噪聲已成為影響人們生活環境質量的重要污染源,汽車噪聲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嚴重影響人們的工作和學習,損害人們的身心健康。試驗結果表明,人們長期在85~90dB(A)噪聲級環境下工作,將會造成永久性的聽力損失。
.車內外噪聲的產生機理
汽車噪聲分為車內噪聲和車外噪聲。行駛汽車的噪聲包括發動機噪聲、底盤噪聲、車身噪聲以及汽車附件和電氣系統的噪聲。發動機噪聲是汽車的主要噪聲源。在我國,車外噪聲中,發動機噪聲約占60%左右。車內的噪聲主要是由發動機等機械構件噪聲(發動機噪聲)、輪胎與地面的摩擦聲(路噪)、駕駛艙內飾板等部件發生震動產生的內部噪音等組成。
電波污染的成因及途徑
在汽車電氣設備中有很多導線、線圈等電氣元件,它們具有不同的電容和電感.而任何一個具有電感和電容的閉合回路都會形成振蕩.因此,在汽車的電氣設備中有很多的振蕩回路.當火花放電時,就會產生高頻振蕩以電磁波的形式放射到空中,切割無線電、電視廣播等通訊設備的天線,從而引起干擾.在汽車的電氣設備中,點火系的干擾最為嚴重,此外還有發電機、調節器、刮水器以及燈開關等.
1.汽車污染的控制標準
(1)汽車尾氣排放標準目前,世界汽車排放標準并立,分為歐洲、美國、日本三大標準體系。
歐洲標準是由歐洲經濟委員會(EEC)的排放法規和歐共體(EEC)的排放指令共同加以實現的,歐共體(EEC)即是現在的歐盟(EU)。排放法規由ECE參與國自愿認可,排放指令是ECE或EU參與國強制實施的。
(2)噪聲污染的控制標準
目前國際通行的三種標準,一種是以歐盟為代表的大多數國家直接采用國際標準ISO 362-1981;第二種是以美國為代表力求測出汽車運行工況下最大噪聲值;第三種以日本為代表的介于兩者之間。
排氣公害主要是汽車發動機的燃燒產物(尾氣污染占汽油機總污染量的65%—85%),所以治理排氣公害的主要措施集中在尾氣污染上。由于汽車運行嚴重的分散性和流動性,因而也給尾氣污染控制技術帶來一定的限制。
1.行政手段控制汽車數量
在一些城市,政府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相應的地方法規。政府可以用宏觀調控的方法提高汽車的價格,適當減少汽車的購買量,促使小型制造汽車的企業的轉產,把汽車的數量控制在生態允許的范圍內。同時要使公共汽車、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迅速發展起來,向市民提倡騎自行車、少乘坐私家車,盡量降低汽車尾氣排放量[8]。
2.改善現有的汽車動力裝置
采用設計優良的發動機,現有一種不用活塞、渦輪和三角活塞,尾氣排放物為清潔的水滴,蒸汽及二氧化碳的新式發動機——齒輪轉子發動機是一種把熱能轉變成為機械能的機械裝置。試驗中的齒輪轉子旋轉發動機可使用汽油、煤油、和石油液化氣做燃料,運轉后整套裝置無煙、無塵、無異味,排出物為白色的水蒸氣和水滴。此項技術對解決傳統發動機的污染環境的難題無疑是個佳音,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就能普及這種“零排放”動力裝置的汽車。
降低聲源噪聲是噪聲控制的最根本、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徑。在任何有限的空間內,噪聲源輻射噪聲形成的聲場都包含直達聲和混響聲兩部分。如果在噪聲源周圍的有限空間內布置一些可吸聲的材料,就會降低聲能的反射量,使混響聲部分大大降低,從而達到降噪的目的。這種降噪方法叫做吸聲法。
和平時代的兩大主題是經濟與發展,也是這個時代的必然趨勢,隨著世界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國經濟也面臨著更大的機遇與挑戰,中國走上國際舞臺與世界接軌的同時,更應當走可持續發展的路線,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就是對中國經濟與環境的巨大考驗,本文通過對汽車污染途徑及控制措施的研究,深入了解環境污染的嚴重性,以及采取必要措施治理環境惡化的必要性。提高每個人的環保意識,去創造綠色的和諧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