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剛 尹蘭蘭(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油田建設工程分公司 天津塘沽 300452)
海洋工程項目主要分為陸地建造和海上安裝調試兩個階段,不同階段不同作業涉及的職業病危害因素不同,不同人群不同時間接觸的職業病危害因素類型也不同,主要涉及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有自然環境、施工環境產生的,也有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比如電焊作業、電工作業、高處作業、打砂噴漆作業、射線測作業等,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如粉塵、噪聲、高溫、放射性物質和其他危險化學品等。
要做好海洋工程項目的職業健康管理,首先要正確識別出不同階段的職業病危害因素。
項目開工前,要按照國家法律法規、標準對項目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識別,列出職業病危害因素清單,包括工作場所、作業活動、主要設備設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以及對健康的影響。識別過程包括所有常規和非常規活動、所有進入施工現場的人員,以及所有物料、設備和設施。
項目施工過程中委托專業檢測機構進行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根據職業危害因素的種類、強度、濃度、接觸人數、接觸時間和發生職業病的危險程度確立職業病危害因素控制的重點。
海洋工程項目主要涉及職業病危害因素如下:
1.粉塵。長期接觸粉塵的作業人員,當吸入的粉塵量達到一定數量即可引發塵肺病,還可以引發鼻炎、咽炎、支氣管炎、皮疹、眼結膜損害等。
2.噪聲。致使聽力減弱、下降,時間長可引起永久耳聾,并引發消化不良,嘔吐、頭痛、血壓升高、失眠等全身性病癥。
3.高溫。對人體體溫調節、水鹽代謝等生理功能產生影響的同時,還可導致中暑性疾病,如熱射病、熱痙攣、熱衰竭。
4.電離輻射。電離輻射可引起放射病,短時間內接受照射可引起機體是的急性損傷,長時間接受可引起慢性放射性損傷,造血障礙,白細胞減少。
5.苯。苯可經呼吸道、皮膚進入人體。主要損害神經和造血系統。短期大量接觸可引起頭痛、頭暈、惡心、嘔吐、嗜睡、步態不穩,重者發生抽搐、昏迷。長期過量接觸可引起白細胞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
1.控制原則
海洋工程項目職業病危害因素主要采取以下措施進行控制:
(1)工程控制:從源頭上避免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產生。
(2)工藝控制:通過調整工藝流程、參數、使用低毒或無毒的原輔料、調整項目施工方案等措施減少危害因素的程度。
(3)行政管理:通過合理的作息時間、培訓、信息溝通、演練等措施,使作業人員認識危害因素,減少接觸危害因素的程度。
(4)個體防護:向作業人員提供合格的、適用的個體勞動保護用品。
2.控制過程
(1)電焊作業
項目建造過程中會涉及大量的金屬焊接作業,主要采用手工電弧焊和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兩種焊接方式。手工電弧焊時會產生大量弧光(主要是紫外線和紅外線),電焊條藥皮和金屬焊芯在焊接高溫作用下,發生化學和物理變化,產生大量對人體有害的煙塵;同時電弧周圍的空氣在弧光強烈輻射作用下,還會產生臭氧及氮氧化物等有毒有害氣體。
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在焊接時二氧化碳氣體在電弧高溫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一氧化碳和氧,一氧化碳對人傷害很大,嚴重時可導致人員傷亡。二氧化碳保護焊的焊接溫度高達60000C以上,弧光輻射非常強烈。
電焊作業職業危害因素控制技術措施主要如下:
金屬焊接作業產生的危害大多與焊條藥皮成分有關,通過改進焊條材料,選擇無毒的或低毒焊條,降低焊接職業危害。
采取通風方式對作業場所進行換氣。在自然通風較差的室內、封閉的罐體進行焊接時要采取強制機械通風。
電焊作業時應佩戴電焊面罩、防護工作服、防塵口罩,耳塞等。
(2)檢測作業
項目建造過程中會涉及大量的無損檢測作業,主要使用X射線機或Y射線對鋼結構焊縫進行檢驗。無損檢測作業過程產生輻射,會對人體產生職業健康危害,主要采取以下措施進行控制:
X射線/Y射線檢測作業前要及時告知各施工單位,明確射線作業的范圍及內容。夜間作業時,全場進行警戒,防止無關人員進入射線作業現場。作業人員必須準備標準防護用品和監測設備設施,確保現場進行射線作業時不產生計量照射和誤照射,不對現場作業人員造成傷害。
在探傷室進行作業時,探傷室外設置固定的電離輻射警告標志和工作狀態指示燈箱。探傷作業時,由聲音警示,燈箱醒目顯示“禁止入內”,無關人員禁止入內。
更換放射源時,由射線實施單位向當地環保局提交《放射性同位素轉讓審批表》,再向政府主管部門報批申請轉入放射源。
(3)打磨作業
打磨作業主要是除銹和對組對外觀處理、焊縫處理。打磨過程中使用的工具為手持砂輪機、角磨機、直磨機,會產生大量的屬粉塵,同時伴隨噪聲、振動的產生。涉及的主要工種為打磨工,作業過程中要采用佩戴面罩、防塵口罩、耳塞等措施降低職業危害因素的傷害。
(4)涂裝作業
涂裝作業伴隨著鋼結構加工的全過程,主要分為打砂作業和噴漆作業。打砂作業過程中會有大量噪聲及粉塵的產生,而噴漆作業會使用大量的油漆及稀料,此過程中的苯、甲苯是作業者接觸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對涂裝作業的職業病危害因素,主要采取以下措施進行控制:
采用性能好的,能持續作業的噴砂機開展打砂作業,作業過程中采用大功率風機進行通風。
噴漆系統采用高壓無氣噴涂機,噴漆作業時產生的漆霧及溶劑通過漆霧排放機進行排放,開啟強制進風風機以保證風量平衡。
打砂噴漆作業過程主要的勞動防護用品有防塵口罩、防毒口罩及耳塞。
3.職業健康體檢
因海洋工程項目周期較長,針對項目實施過程中長期接觸有毒有害工種的員工組織崗前、崗中、離崗及調崗職業健康體檢。
(1)上崗前體檢
及時發現受檢者的職業禁忌癥,以判斷其是否適合從事該項作業,還可獲得其就業前健康狀況的基礎資料,建立或更新個人健康檔案,明確法律責任。
(2)在崗期間體檢
按照接觸職業危害因素的性質、程度,定期對接觸有毒有害工種開展職業健康檢查,能夠及時發現職業病危害因素對機體健康的影響,檢查出易感人群。
(3)離崗時體檢
對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員工進行離崗前的職業健康體檢,及時評估離崗時的整體健康狀況,初步判斷工作期間職業危害因素對其健康有無損害。
(4)應急檢查
對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職業病危害的員工,及時組織進行的健康檢查和醫學觀察。其目的在于早期發現職業損傷,早期治療,防治損傷的進一步發展。
(5)職業健康檔案
項目組應為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員工建立職業健康檔案,以確保隨時能對員工的職業健康信息進行跟蹤。
4.職業健康培訓
項目組要開展針對項目經理、安全管理人員、班組長、作業人員及新上崗人員的職業健康培訓,培訓內容包括職業危病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及標準、項目職業危害因素及其預防措施、職業病典型事故案例等內容。
5.職業危害因素監測
項目組應建立職業危害因素監測點,并建立臺賬,制定年度監測計劃,對于監測結果進行分析,并將結果進行書面告知。對存在職業危害因素超標部分要及時采取整改措施,確保接觸人員的職業健康。職業危害因素監測點應覆蓋涉及的職業危害因素的場所。
6.承包商職業健康管理
承包商職業健康管理是海洋工程項目職業健康管理的重要環節。參與項目建造的承包商人員多,地域不同,職業健康意識不足,人員流動性非常大,這也加大了對承包商職業健康監管的難度,可采取以下措施進行管控:
(1)做好入場審核關
檢查承包商職業健康管理相關制度及勞動防護用品的配備,檢查接觸職業危害因素的人員是否進行了職業病體檢,避免用常規體檢代替職業病體檢,對于沒有進行職業健康檢查的承包商人員不予使用。
(2)加強作業過程的監管
加強對施工現場承包商人員職業健康監護工作的監督檢查,并將此項內容作為對承包商的考核內容,督促做好現場職業危害因素識別與風險提示。
對特種作業人員的職業健康體檢加強監督檢查,如(高處作業、起重機械作業、電工、壓力容器作業);對有禁忌的員工,要求承包商單位及時調整原崗位。
(3)績效考核
將承包商的職業健康狀況納入安全績效評價,通過對承包商進行安全績效監測與評價,可不斷規范承包商的安全作業,提高其職業健康管理水平。
職業病危害因素伴隨著海洋工程項目的全過程。作為項目管理者,要嚴格按照國家法律法規的要求,及時識別和評估項目建造過程中的各種職業病危害因素,采取職業健康防護、職業健康體檢、職業危害因素告知等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強對接觸危害因素的人員的健康管理,真正做到“以人為本、關愛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