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濤 (中石化勝利油田分公司西部新區研究院 山東 東營 257000)
雅布賴盆地位于華北地臺阿拉善地塊南半部,系阿拉善地塊“活化”基底上發展起來的中新生界盆地。南部以北大山北緣逆掩推覆斷裂為界,北部以雅布賴~羊圈溝斷裂為界。東以巴彥烏拉山為界與巴彥浩特盆地相隔,西北以雅布賴山為界與銀根-額濟納旗盆地相鄰。
雅布賴盆地的形成與演化主要受蒙古—鄂霍茨克洋、古特提斯洋及太平洋西岸等地區的三個板塊構造活動的影響和控制。雅布賴盆地在其形成演化過程中,構造性質發生了多次轉變,早期處于伸展構造環境,晚期處于擠壓構造環境。因此,盆地構造比較復雜,既有拉張盆地的構造特征,又有擠壓盆地的構造特征。
侏羅紀初,南緣斷裂活動加劇,南部急劇下沉,形成南斷北超,沉積厚度數百米;中侏羅世,盆地整體下沉,堆積了巨厚的青土井沉積,發育了主要的生油巖,沉積中心位于薩爾臺凹陷;中央相對隆升為水下低凸起,形成南北雙斷、中央隆升的格局;晚侏羅世,湖盆萎縮,為干旱氣候的濱湖~沖積扇沉積環境。侏羅紀末,北部急劇隆升,北緣侏羅系遭受剝蝕,形成侏羅系與白堊系大角度不整合;白堊紀初,盆地重新轉入整體下沉,出現穩定的河流—湖泊相沉積環境;白堊紀末,南部隆升加劇,白堊系遭受剝蝕,形成白堊系與第三系的不整合;
中生代盆地構造演化可以概括為“早期南降北升、中期南升北降、晚期西升東降”。現今中新生代盆地構造面貌為西部坳陷/東部隆起。西部坳陷可進一步分為薩爾臺凹陷、黑茨灣低凸起紅杉湖凹陷三個二級構造單元。
雅布賴盆地的烴源巖層主要為中下侏羅統青土井群二、三段。青土井群分布廣泛,最大殘留厚度可達3000 m以上,雅參1井源巖厚度達501m。
雅布賴盆地中下侏羅統烴源巖的豐度特征具有上好下劣的特點。青三段烴源層具有較高的有機質豐度,達到了好~中等烴源巖標準;青二段泥巖有機質含量一般較低,生烴潛能明顯差于青三段。雅參1井青二段底部高碳泥巖的有機碳、產烴潛量與氫指數均較高,屬中等~好的烴源巖,而黑沙1井青二段底部煤樣的生烴潛力與氫指數較低,屬差烴源巖。
雅布賴盆地青土井群源巖有機質類型以Ⅰ型和Ⅲ型為主,少量Ⅱ型。青三段干酪根類型以Ⅰ型為主,含有部分Ⅲ型干酪根,顯微組分主要為腐泥組和殼質組;青二段干酪根以Ⅲ型為主,顯微組分主要為鏡質組,但在局部層段可能存在好的有機質類型。
雅布賴盆地青土井群下部烴源巖豐度低、類型差,但成熟度較高;上部烴源巖有機質豐度高、類型好,但成熟度較低。盆地有效烴源巖主要分布于薩爾臺次凹和小湖子次凹。
盆地發育有兩套儲集層,主要為中下侏羅統青土井群青二段及青三段。
縱向上,青二段砂巖占地層百分比高,粒度較粗,厚度較大,為扇三角洲沉積,黑沙1井和雅參1井分別鉆遇砂巖厚439.5m和1348 m。青三段砂巖占地層百分比低,粒度細,為湖泊相和扇三角洲相沉積,厚度較小,一般小于400 m。平面上,盆緣為沖積扇發育區,砂巖粒度粗,含礫重,厚度較大。盆內主要為扇三角洲前緣—濱淺湖亞相發育區,砂巖粒度細,厚度較小。
雅布賴盆地存在兩種生儲蓋組合:
1.自生自儲型:青土井群湖沼相暗色泥巖、碳質泥巖及煤層與河流、沖積扇與扇三角洲相砂巖構成互層式生儲蓋組合。儲層以低孔滲為主。
2.下生上儲型:青土井群湖沼相暗色泥巖、碳質泥巖及煤層為烴源巖,上侏羅統沙棗河組濱淺湖—洪泛平原相砂巖為儲集層,棕紅色泥巖為區域性蓋層。
雅布賴盆地沉積巖最大厚度5500 m,暗色泥巖厚度較大為810-1100 m,有機質豐度較高;油氣資源較豐富,資源量1.96×108t,資源豐度1.30×104t/k m2,雅參1井和黑沙1井已見到油氣顯示,勘探前景較好。
1.薩爾臺凹陷為有利的勘探凹陷
該凹陷是河西走廊地區最大的沉積凹陷,面積4900 k m2,沉積巖厚度大,最大可達5500 m。中下侏羅統青土井群厚度大,分布較穩定,其青二段、青三段以濱淺湖—深湖相沉積為主,暗色泥巖發育,厚810—1100 m,其中好生油巖大于220 m。盆地周緣發育有沖積扇、扇三角洲相沉積,存在厚度較大,物性較好的儲集層段,圈閉條件較好,以晚侏羅—早白堊世形成的圈閉為主。目前,區內已見井下油氣顯示,如雅參1井發現油跡4m/1層,熒光4.96 m/3層。
2.黑沙構造帶、黑茨灣地層不整合帶是較有利的勘探區帶。
黑沙構造帶位于薩爾臺次凹和小湖子次凹之間,可以較好接受來自兩個次凹雙向油源的供給。該構造帶油氣顯示豐富,黑沙1井見油斑0.49 m/3層,油跡11.46 m/11層。黑茨灣地層不整合帶位于薩爾臺侏羅系生油凹陷與北部紅杉湖白堊系凹陷之間,侏羅系與白堊系呈大角度不整合接觸,主要目的層為中下侏羅統青二段、青三段。該帶緊鄰南部侏羅系生油凹陷和生排烴中心,是油氣短距離運移和主要指向區,以尋找巖性圈閉和潛山型油氣藏為主。
3.勘探風險分析
盆地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地質風險:a、油源條件:早白堊世沉積中心北移,非繼承性沉積造成目的層系中下侏羅統青土井群埋藏深度較淺,大部分暗色泥巖仍處于未熟—低熟,致使油氣資源不夠充足;b、保存條件:晚燕山期盆地整體抬升,缺失新生界沉積,盆地北部侏羅系地層遭受強烈剝蝕,且長期暴露地表。
[1]雅布賴盆地西南緣煤礦床地質特征,李科,寧夏工程技術,2010.6.
[2]雅布賴盆地中生代構造特征,鐘瑋、林常梅等,四川地質學報,2013.3.
[3]雅布賴中生代盆地構造特征,趙宏波,石油化工應用,2011.9.
[4]內蒙古西部雅布賴盆地侏羅紀沉積-構造演化及油氣勘探方向,地質通報,2007.7.
[5]雅布賴盆地y1油藏形成條件及勘探方向,劉燕等,西部探礦工程,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