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芬
(惠州市惠陽區人民醫院婦產科,廣東 惠州 516211)
妊娠后由于保持子宮正常位置的各條韌帶及盆底肌肉、筋膜等松弛,分娩過程均可致盆底肌肉、筋膜的損傷,故產后可能并發子宮脫垂、膀胱膨出、直腸膨出、張力性尿失禁等[1]。中國傳統的“大吃靜養”的方式坐月子,常常導致自己的身體較懷孕前從里到外變化非常明顯,乳房、陰道、子宮變形嚴重。在這個時期,不僅會留下許多婦科疾病,同時還影響她們的生活質量,甚至還會影響到夫妻感情[2]。產后康復操是運用現代科學的產后恢復技術,變被動恢復為主動恢復,針對產后女性在身體主要器官的變化,盡快復原腹壁、子宮和骨盆底肌肉張力,使產婦松弛的腹壁和盆底組織的緊張度和彈性得到增強,機體的代謝機能得到調整,從而解決了廣大婦女因產后身體機能變化帶來的煩惱。為了促進產婦在產后盡快康復,提高純母乳喂養率,惠州市惠陽區人民醫院婦產科在產后護理中每天按時教授產婦做產后康復操,取得滿意效果,報告如下。
選擇2013年1—6月在本科住院分娩的200例產婦為研究對象,年齡 23~33歲,平均(27.3±6.7)歲,孕周 38~42周,平均孕周(40.3±0.9)周。 按簡單隨機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00例。2組產婦年齡、孕周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按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同時于產后24 h后行康復操訓練。
1.2.1 產后康復操開始時間及注意事項
1)產后第1天,產婦根據自己的情況,由弱到強、循序漸進地進行,避免過于勞累,運動時有出血或不適感時,應立即停止;2)進行前先排空膀胱;3)衣著寬松、舒適;4)床墊不宜太軟;5)勿在飯前和飯后30 min進行;6)早晚2次,每個動作做2個8拍。
1.2.2 產后康復操訓練方法
參照文獻[3]進行。第一節:腿部運動。1)產婦取仰臥位,兩臂放于身旁,兩小腿繃緊,腳尖朝前、朝后,一緊一松;2)兩側踝關節同時向內或向外旋轉;3)舉一腿與身體垂直,然后慢慢放下,再舉另一腿,再放下。第二節:抬臀動作。兩臂放于身旁,屈腿,有規律地抬高臀部離開床然后放下。抬臀的同時,進行縮肛動作。第三節:膝胸動作。抬頭看胸腹部,同時左手摸右側膝蓋。然后慢慢放下,換右手摸左側膝蓋。第四節:伸展運動。雙上肢向上舉,過肩、平展、后直放于身旁。
比較2組產婦產后2個月并發癥(包括子宮復舊不良、子宮脫垂、張力性尿失禁、膀胱膨出、腰骶痛)的發生率以及體質指數(BMI)。
子宮復舊不良的標準:惡露未干凈,彩超顯示子宮長寬厚之和大于15 cm;腰骶痛的評定標準:平臥時有或無疼痛癥狀,站立15 min后出現腰骶部疼痛或疼痛癥狀加重;BMI=實際體質量(kg)/身高(m)2,BMI<23 kg·m-2為標準指數,即體形逐漸恢復正常[4]。
應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并發癥:產后2個月,對照組并發子宮脫垂7例,膀胱膨出5例,張力性尿失禁11例,腰骶痛19例,子宮復舊不良9例,共51例,占51%;觀察組并發子宮脫垂2例,膀胱膨出4例,張力性尿失禁4例,腰骶痛11例,子宮復舊不良3例,共24例,占24%;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BMI:產后 2 個月,觀察組為(23.1±2.3)kg·m-2,對照組為(25.3±4.2)kg·m-2,觀察組 BMI恢復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t=4.594,P<0.05)。
產后是婦女一生最特殊的階段,由于承受了妊娠和分娩的巨大應激反應,因而要面臨諸多問題,如子宮收縮導致的產后痛、乳房腫脹、消化能力弱、食欲差等。高質量的產后保健對產婦機體功能的恢復是至關重要的。我國婦女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認為產婦在產后1個月內應臥床休息,產后1個月不下床、不活動,對產后鍛煉的認識不足。加上盲目進補,不注意合理膳食,產后體質量持續不降可能引起遠期肥胖,對產婦健康也有很大的影響。由于產后較長時間不活動,很容易使血液原本就處在高凝狀態下的產婦發生靜脈血栓;同時產后盆底部的肌肉組織也因缺乏鍛煉,托不住子宮直腸或膀胱而膨出。毛麗梅等[5]研究表明:婦女在產褥期出現的健康問題較多,59.34%的婦女在產褥期有一種以上的病癥發生,如腰背痛、乳腺疾病、子宮復舊不良等。由此可見,對產婦進行科學合理的產后健身操訓練非常重要。
針對產婦這一特殊時期的特點,本科開展了產后康復操訓練。產后康復操為應用各種形式的運動,促進病人康復和達到預防疾病的一類療法。本研究結果表明,產后2個月,觀察組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BMI恢復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均 P<0.05)。因此,產褥期婦女進行康復體操鍛煉能促進產后的康復,有利于體力恢復、排尿和排便,避免或減少靜脈栓塞的發生,且能使骨盆底和腹肌張力恢復[6]。堅持做產后康復操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產婦功能,縮短康復時間,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1] 夏淑敏,顧偉.婦產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65.
[2] 蘇應寬.臨床產科學[M].天津:天津科學出版社,1994:585-590.
[3] 巫華英.產后康復操在產科護理中的應用與效果[J].吉林醫學,2013,34(11):2196.
[4] 王建英,陳芳,滕淑萍,等.產后康復操對產褥期婦女康復的影響研究[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0,30(10):883-884.
[5] 毛麗梅,孫秀發,劉烈剛,等.婦女產褥期飲食行為及影響因素研究[J].營養學報,2005,27(2):110-113.
[6] 豐有吉.婦產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