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玲(青島科技大學 山東 青島)
我公司年產24萬噸合成氨凈化裝置采用德士古氣化壓力為3.8MPa水煤氣氣頭,采用中變串低變全變換、NHD脫硫、脫碳、甲烷化精制的工藝流程。其中脫碳系統采用NHD物理吸收法,利用NHD溶液(聚乙二醇二甲醚溶液)在-10℃左右時對CO2的選擇性吸收,使脫硫氣中的CO2濃度由35.7%降到0.3%以下。
來自脫硫工段的脫硫氣分兩路并聯進入氣體換熱器A、B管程,與殼程氣體換熱后,溫度降至2℃左右進入脫碳塔,氣體自下而上與從塔頂來的NHD溶劑逆流接觸,氣體中的CO2被溶劑吸收。從塔頂出來的凈化氣含CO2%0.3%(V)經分離器除去少量霧沫夾帶的NHD后,凈化氣進入氣體換熱器A殼程,溫度升至25℃左右,凈化氣去甲烷化工段。脫碳低壓閃蒸氣(≥98.5%的二氧化碳)進入氣體換熱器B殼程與管程脫硫氣換熱升溫后送尿素。
(1)流程設置不合理。系統自開車以來,脫硫氣量達到100000m3/h時,脫碳系統阻力高達0.2MPa。經現場測量分析,發現脫碳系統阻力主要集中在氣體換熱器。利用檢修機會對兩臺氣體換熱器封頭拆下后發現,列管及管箱內,大面積結冰。
(2)氣量分配不均。由于氣體換熱器A為脫硫氣與脫碳氣換熱、氣體換熱器B為脫硫氣與二氧化碳氣進行換熱,脫硫氣溫度為30℃左右,脫碳氣及二氧化碳氣溫度均在-14℃左右。由于氣量及氣體成分差異,通過脫硫氣進兩臺氣體換熱器入口閥進行換熱氣量控制。若其中一臺溫度低于0℃,導致列管內水逐漸結冰,直至列管堵死,阻力增加。
(3)操作原因 。系統在大減量低氣量運行中,負荷降低但是氨冷凍制冷效果較好,NHD貧液溫度溫度過低至-17℃,長時間造成氣體換熱器A、B出口脫硫氣溫度都低于0℃,造成氣體換熱器管程結冰,阻力增加。
(1)換熱管堵塞造成阻力增加,氣體換熱器換熱面積減少,影響產能。
(2)同時,出脫硫的氣體溫度在30℃左右,由于換熱器列管堵塞,經氣體換熱器換熱后的脫硫氣溫度較高,導致進塔氣分離器分離出的水較少,而直接代入脫碳系統,進而造成脫碳水含量高,溶液水平衡失調,嚴重影響系統加量,及脫碳指標。
(3)脫碳系統水含量嚴格控制在3%左右,由于水平衡失調,脫碳水含量明顯增高。脫碳系統多為為碳鋼設備,脫碳塔填料亦為碳鋼扁環。氣體中含有硫化物,在過多水的作用下,嚴重腐蝕碳鋼設備、管線及填料。
(1)實施一:改變氣體流程,預防列管內積水
①將氣體換熱器出口封頭旋轉180°,使脫硫氣出口由原來的上進上出,改為上進下出。
②流程改變后,將氣體換熱器管程進口一端適當抬高,預防列管內積水結冰。
(2)實施二:嚴格操作,制定操作方案。
氣量正常時,氣提塔底貧液溫度控制在-12~ -14℃之間,用E6401 B入口脫硫氣閥調節,使氣體換熱器A及B出口脫硫氣溫度均在0℃以上,同時溫差小于2.5℃,定時排放脫碳塔前分離器,提高脫碳氣提氮氣流量,保證脫碳溶液水含量穩定。
(3)實施三、系統不停車,在線疏通。
利用系統大減量的情況進行氣體換熱器在線疏通。系統大減量后,用現場氣氨閥逐漸提高氣氨壓力,提高脫碳系統溫度。當脫碳氣溫度提高至0℃以上,具備疏通效果,氣體換熱器前后壓差明顯降低,說明疏通成功,當壓差降到一定程度不再下降,說明疏通完畢。可以恢復系統正常生產負荷。
改造費用:全部利用現有材料,施工費:6000元
脫碳系統阻力消除:改造后系統阻力由原來的0.23MPa,降低至0.11MPa,系統可多加量6000m3/h,每小時約增加3.3噸合成氨。每噸氨的效益按100元計,則正常滿負荷生產,生產滿負荷天數按150天計,則年效益為11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