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麗娟(中油遼河油田公司錦州采油廠油藏工程研究所 遼寧 盤錦 121209)
1.地質概況
歡17塊興隆臺油層位于歡喜嶺油田的西南部,含油面積2.3Km2,地質儲量841×104t。斷塊內共發育12條四級斷層,將斷塊切割成12個小塊。開發目的層為S1下-S2的興隆臺油層,油層平均有效厚度20.8m。區塊儲層巖性以細砂巖和含礫中、細砂巖為主,屬于孔隙式膠結,膠結物為泥質,泥質含量為15%,儲層有效孔隙度28%,滲透率0.7μm2。
斷塊原油性質屬普通稠油,原油密度為0.971g/cm3,脫氣原油粘度155~2333mPa/S;地層水總礦化度2681.76,水型為NaHCO3型。
2.開發歷程
區塊自1979年4月采用400~500m井網干抽投產,平均單井日產油10t/d,生產周期短,僅3~15個月;1984年4月在斷塊東部進行蒸汽吞吐試驗研究,取得好較效果,平均單井初期日產油117t/d。
1989年將斷塊井網加密完善為141m井網,共布井33口,至1990底年全部投產,使斷塊采油速度上升至3.75%,年度油汽比1.6。
1993年后區塊進入吞吐采油中后期,又分別進行了4次調整,共部署各類油井89口。在吞吐開發中后期采油速度1.96%,含水71.5%,與1993年相比含水下降6.1%,年油氣比0.56,采出程度31.38%,實現了斷塊持續高產穩產。
1.編制科學的開發方案是斷塊實現高效開發的前提
針對斷塊油藏地質特點和蒸汽吞吐試驗結果,1982年編制了《歡喜嶺油田歡17興隆臺油層布井方案》,方案對斷塊的開采井網、開采方式、采油速度及穩產年限做了較為科學的設計。方案要求:斷塊主體部位采用141m正方形吞吐,設計開發井118口,分批實施,采用注蒸汽開采方式;取全分層試油資料,提高電測解釋精度。蒸汽吞吐階段以1.0~1.5%的采油速度穩產6年,地層壓力降至5.2MPa、吞吐階段采收率16.22%。實施結果表明:該方案是科學合理的:
一是主體部位采用141m正方形井網,符合了當時的生產力水平;
二是取全取準資料,對于搞清區塊主體部位構造及油氣水關系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2.平面上剩余油挖潛配套技術
(1)加密調整技術
到1993年,斷塊進入了吞吐采油中后期,為了實現斷塊持續高產穩產,我們繼續開展井網加密調整研究,采用油藏工程方法和傳統經驗公式計算:歡17興隆臺油層的加熱半徑為55m,泄油半徑為78m。因此,對區塊分別進行了4次調整,1993年~1997年西部整體完善100m井網調整,共部署新井36口;1998年在斷塊中部細分層系調整,布井15口;2000~2011年完善井網,共布井38口。
(2)動用避水層,減少儲量損失技術
歡17斷塊為一個邊底水較活躍的稠油藏。區塊開發初期,考慮蒸汽吞吐降壓式開采,邊底水會入侵過快,早期開發方案要求油井均保留5~15m的避水厚度。進入蒸汽吞吐開發中后期,隨著邊底水被大量采出,邊底水能量大大減弱;并且動態監測資料及側鉆井的電測解釋分析,認為避水油層未水淹。2005年~2009年,為了提高縱向上儲量動用程度,補開避水厚度措施8井次,單井平均射開避水層10~15米,油汽比0.8以上,累積增產原油2.86×104t。
3.縱向上剩余油挖潛配套技術
(1)深入研究剩余油分布,實施層系互換
本文所指的層系互換是指在多套開發層系的油藏中,不同層系交叉油井間互相交換目的層,而形成加密效果的措施。1998年在斷塊中部錦204塊實施細分層系綜合調整,斷塊日產油由190t/d增加到314t/d,增加了124t/d,采油速度由1.68%提高到2.77%。歡17塊興隆臺油層在處于蒸汽吞吐采油中后期階段,共實施層系互換28井次,累增油22.82×104t。
(2)充分利用動態監測資料,應用分層注汽技術改善產液剖面
歡17塊興隆臺油層縱向上儲量動用程度由于受多種因素影響,有50%左右的動用差甚至未動用。2003年以來本塊主要采用分層注汽不斷改善產液剖面,應用機械分注和投球選擇性分注技術,已實施106井次,平均單井增油246t,平均單井節汽284m3,累增油2.6×104t。
(3)配合動態監測實施重水淹區挖潛技術
通過對區塊整體開發特點及水侵規律研究,編制了《歡17塊興隆臺油層2000~2004年動態監測系統方案》,并引進適合油藏特點的監測手段和技術,如環空產液剖面及中子壽命等監測技術,進一步指導水淹規律研究,抓住時機,對主力出水層適時地進行機械堵水、超細水泥堵水等措施,不斷挖潛層間剩余油,取得了顯著的效果。2000年~2004年綜合應用各種找水技術24口,指導在水淹區實施堵水、堵水補層等進攻性措施83井次,初期日增油440t/d,平均單井日增油5.3t/d,累積當年增油6.6×104t。
4.應用鉆采工藝技術,實現控水增油
(1)側鉆大修恢復油井產能
歡17斷塊由于多輪次的蒸汽吞吐,導致許多油井套管損壞,進入吞吐開發中后期,平均每年新增套損井占總井數的12%左右,套損嚴重的油井因不能正常生產而停產。側鉆技術是是指從原井眼油層頂界以上的某一深度處開窗定向另鉆一新井眼。1994年以來,我們優選潛力油井共實施側鉆23口,累增油7.84×104t;實施大修措施28口,年累增油2.92×104t,平均單井年增油1272t。
(2)利用機械和化學堵水技術實現控水增油
歡17興隆臺油層已進入吞吐開發中后期,有82%的油井均已見地層水。為了實現斷塊的控水增油,我們針對水淹井認真分析出水層位,綜合考慮油井的隔層發育情況及油井生產厚度等因素,采用不同方法進行堵水措施,實施機械堵水25口,措施有效率85%,日增油2~15t/d,年增油1.69×104t;采用選擇性稠化油堵水技術實施堵水34井次,增油1.77×104t。
1.科學研究,把握油藏開采趨勢,是歡17塊興隆臺油層稠油藏蒸汽吞吐實現高產穩產的關鍵。
2.稠油吞吐中后期應把剩余油分布規律研究作為重中之重,是區塊實現高效開發的前提和基礎。
3.稠油藏進入蒸汽吞吐開發中后期,必須不斷的采用先進的鉆采工藝技術,實現斷塊的控水增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