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定蘭,楊鴻兒,葉碧玲
(深圳市蛇口人民醫院ICU,廣東 深圳 518067)
靜脈輸液是最基本的臨床護理操作之一,是醫院治療與搶救患者的重要手段。隨著靜脈輸液技術的不斷發展,靜脈輸液的安全管理問題受到護理管理者越來越多的關注[1]。輸液泵產品是預期通過泵產生的正壓來控制流入患者體內液體流量的設備,也是常用的護理設備。它在嵌入式軟件的控制下能夠精確控制輸液速度和輸液量,并能在輸液完成、管路發生氣泡或堵塞等情況下進行報警,使用方便,也減輕了護士的工作量[2]。ICU 病房以急、危重患者為主,需要長期大量輸液、輸入血液制品、營養物質等[3],Space P 中央輸液治療系統是專門針對ICU 進行設計的,不僅能完全滿足臨床的治療需求,還具有精確給藥、網絡管理、提供多種輸液模式的功能。2012 年6 月至2013 年7 月,深圳市蛇口人民醫院ICU 對56 例患者使用Space P 中央輸液治療系統進行輸液治療,并與之前使用普通輸液泵的60 例患者相對比,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2012 年6 月至2013 年7 月在本院ICU 使 用Space P 中央輸液治療的患者(觀察組,n=56),男35例,女21 例,年齡22~95 歲,平均65 歲;重度顱腦外傷25 例,各種嚴重休克10 例,呼吸衰竭11 例,心衰6 例,敗血癥患者2 例,腎功能衰竭患者2 例。2010 年1 月至2012 年5 月收治的60 例患者(對照組),使用普通輸液泵進行輸液治療,男38 例,女22例,年齡25~93 歲,平均63 歲;重度顱腦損傷20例,各種嚴重休克18 例,呼吸衰竭10 例,嚴重心衰10 例,其他2 例。2 組患者年齡、性別、疾病類型等資料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 組患者均采用右鎖骨下深靜脈置管[4],患者取仰臥位,上肢位于軀干兩側,頭取正中位,兩肩胛區適當墊高,頭偏向左側。常規消毒肩、頸、胸部,鋪無菌單。取右側鎖骨內1/3 下1.0~1.5 cm 處為穿刺點,操作者站于患者穿刺側,進針點與胸骨上窩連線為進針方向,進針角度與胸壁皮膚夾角15°角,注射器帶一定負壓緩慢進針,穿刺深度約為3~4 cm。抽得回血后固定穿刺針,置入導絲,退出穿刺針和擴張器,沿導絲放人中心靜脈導管,置管深度約13~15 cm。檢查導管位置和通暢與否,固定導管,尾端連接輸液設備。
對照組患者采用普通輸液泵進行輸液。觀察組使用Space P 中央輸液治療系統,護理方法如下:
1.3.1 開啟藥品庫
在治療開始之前確保泵中的藥庫與患者目標群相符,打開藥庫,檢查在主菜單中的藥品簡寫名稱與所選的藥品名稱是否相同,檢查主菜單中的參數,然后開始輸液。
1.3.2 設定劑量
根據輸入的劑量參數以mL·h-1為單位進行劑量率計算。選擇藥物劑量處方,設置藥物劑量,系統會自動計算出劑量率并在顯示屏的底部顯示出來,檢驗參數無誤后,運行輸注。
1.3.3 Piggyback(搭載)功能
Piggyback 模式提供了臨時中斷當前輸液而進行搭載輸液的可能性,在泵的上方搭載輸液管通過一個Y 形接頭與給藥裝置相連接。
采用Excel 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中央輸液泵因可提前輸入藥物配伍禁忌,觀察組56 例患者無一例發生藥物配伍禁忌;而對照組在輸液過程中因護士缺乏配伍禁忌知識,有2 例次發生藥物配伍禁忌。觀察組所有患者使用藥物劑量準確無誤,而對照組有3 例錯誤地使用了藥物劑量。觀察線藥物配伍和藥物劑量的正確性優于對照組(P<0.05)。
Space P 中央輸液治療系統是專門針對ICU 的輸液治療管理系統,對輸注泵按照臨床的治療需求,進行了創新和升級。Space P 中央輸液系統采用全新模塊化設計,體積緊湊,大大節省了床旁空間,為臨床醫護人員的治療操作提供了寬敞、簡潔的環境。其輸液、輸血、輸營養多泵合一的功能也節約了ICU 的采購成本,多種泵采用同一種操作界面,便于臨床使用,可避免誤操作帶來的醫療風險。精確給藥、劑量率計算能滿足ICU 臨床給藥精確性的需求,保障患者安全已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話題,保證接受輸液患者的安全同等重要[5],中央輸液治療系統從藥庫中獲取包含相關治療數據的藥品名稱,如果輸入的藥物存在配伍禁忌,系統會自動報警,本研究中觀察組無一例發生配伍禁忌且藥物劑量準確無誤。
ICU 患者的病情危重,血管活性藥物等搶救用藥的使用決定了ICU 的輸注泵需要做到更高的精度要求。Space 輸注泵可精確到0.01 mL·h-1,能滿足ICU 臨床給藥精確性的需求,避免醫療風險。普通輸液泵給藥只能做到1 mL·h-1或0.1 mL·h-1,根據輸入劑量參數以mL·h-1為單位進行劑量計算,可滿足臨床血管活性藥物給藥計算的需要。自動計算減少了手工計算的工作量,有效規避了人為的計算失誤,規避治療風險。由于體質量和計量調整而對其他參數造成影響時,系統會在其屏幕底部自動顯示,方便醫生對其進行調整和分析。
普通輸液泵輸液過程中的信息、數據無法保存,一旦患者在輸液過程中發生意外,引發嚴重醫療糾紛,需要醫院倒置舉證時,醫院無法提供關于輸液速度及輸液過程中有無發生異常情況的證據而影響對事實和責任的判定[6]。Space P 工作站實現了科室中央輸液治療網絡管理,SpaceCom 系統通過無縫數據傳輸到PDMS 和SpaceOneview,在線顯示輸液治療全過程,輸液治療數據文件無縫連接到醫院常規數據庫。現代數據管理將重癥監護數據的文件無縫制成電子病歷,為醫師提供輸液出入量分析數據,對護理工作提供報警監護管理,可合理安排給藥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在特殊環境下中央監護管理能更快掌握患者信息數據,為臨床治療提供方便,同時減少醫護人員接觸特殊患者(移植患者、白血病患者、SARS、HIN1 等)的機會,減少感染概率。同時系統支持接入HIS 以及CIS 系統,整合各種設備信息數據到醫院管理系統和電子病歷中,符合醫院信息化管理趨勢。普通輸液泵不能與醫院(CIS/HIS)連接,帶來發展的局限性,面臨的設備重復采購也會提高科室經濟成本。
系統中儲備了包括治療數據和信息在內的720種藥品名稱,可以從藥庫中獲取包含相關治療數據的藥品名稱,還可以根據臨床需要輸入更多的藥品名稱。當主菜單中已有詳細規定的速率、定量輸液和時間參數,藥品名稱和數據設置的調整值將被保存。如果輸入的藥物存在配伍禁忌,系統會自動報警,防止輸入錯誤的藥物,提高護理安全。
Piggyback 模式提供了臨時中斷當前(主要)輸液而進行搭載(次要)輸液的可能性。在泵的上方搭載輸液管通過一個Y 形接頭與給藥裝置相連接,當次要藥物需要在主要藥物中間插入輸液時,設定參數后此泵可跳轉為搭載輸液。當輸完搭載藥量后又自動轉為主要輸液。這不但降低了替換藥品造成的污染概率,還減少了護理人員工作量,而普通輸液泵則沒有此功能。
[1]王晨,劉志成.美國FDA 對輸液泵風險管理中的危害分析概述[J].首都醫藥,2012,2(4):6-7.
[2]曹英.外科護理差錯中靜脈輸液的安全管理[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0(8):107-109.
[3]陳嘉,韓曉妍,崔成愛.股靜脈留置套管針在ICU 病人中的應用體會[J].吉林醫學,2004,25(9):14.
[4]孫素娟,張衛紅,劉月欣,等.中心靜脈導管留置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及預防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7,4(6):9-10.
[5]王穎,刁惠民,季兵.靜脈輸液監控系統的研制與應用[J].護理學雜志,2009,24(20):93-94.
[6]孫曉,施雁.美國靜療護士管理介紹及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7):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