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鴻 張曉軍/內蒙古烏蘭察布市集寧區動物疫病防控中心張建華 靳忠葆 馬文勝/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李玨慧/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察右后旗大六號獸醫站
育肥豬死亡的原因分析及對策
閆鴻 張曉軍/內蒙古烏蘭察布市集寧區動物疫病防控中心張建華 靳忠葆 馬文勝/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李玨慧/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察右后旗大六號獸醫站
2013年9月份,烏蘭察布市集寧區新電路電業倉庫豬場,畜主租賃該場飼養育肥豬。第一批從江西省引進仔豬250頭,第二批從當地陸續進場育肥仔豬150頭。
1.第一批豬。從江西省引進體重平均在20 kg以上,品種有長白、大白、杜洛克等雜交豬。首先氣候條件及環境的不適應,再加上飼料的突然改變,專業技術指導人員一時的疏忽,沒有進入一個一定時間的穩定適應期飼養,就開始驅蟲,所用的驅蟲方法是群體飼料內混合驅蟲藥自由采食,結果造成中毒死亡。因個體差異和采食量不均勻,越是個體好的采食量越多,死亡的越快。個體大的死亡的多。呈慢性中毒死亡。今天三頭明天五頭驅蟲共造成中毒死亡94頭。中毒死亡往往是全身發黑、腹漲、可視黏膜發紺。未經解剖和實驗室檢驗診斷,僅憑全身發黑就草率定為藍耳病。接著就緊急接種了藍耳病疫苗。陸續又注射了豬三聯苗。與此同時就開始了緊張的消毒工作。持續了30多天的驅蟲中毒死亡穩定了沒幾天,一開始消毒就又出現死亡。豬是幾乎每天都有零星死亡。消毒工作甚至兩到三次。況且在消毒過程中違規操作仍然繼續。按照消毒藥說明棚舍、環境及用具消毒,藥液配制濃度為5%,而該場消毒液的配制濃度卻在20%,一天兩到三次,可想后果。按要求帶豬消毒的濃控制在2.5%左右,隔天一次或每周一次,需要時間隔開,以防動物中毒。結果違規操作一天兩到三次,超出正常濃度的4倍消毒。消毒藥物中毒在一個多月死亡67頭。期間飼養員在消毒過程中中毒,頭暈惡心,經休息醫治才康復。消毒藥物中毒所表現的癥狀主要為侵襲上呼吸道,咳嗽、哮喘,最后心力衰竭死亡。也有表現為嘔吐、惡心的豬只。所有這些都是在該場無奈前來求醫就診,我們經過尸體解剖和流行病學調查、既往發病史等情況綜合分析,并立即停止了消毒才控制了死亡,減輕了病情。
在飼養上,飼料的單一也是造成豬群抵抗力下降,抗病能力相對低下,死亡率高的原因之一。該場在江西省引進育肥豬時就未做所引豬的飼料配制成分、飼喂方法、飼喂次數的調查,盲目引豬,豬回來后只喂40%的玉米面、55%的豆腐渣、5%的豬育肥料。突然改變飼料和飼喂方法也是導致豬只發病死亡的原因之一。
我們去就診,全群豬都出現了坐臥姿勢,添食墻皮泥土。畜主說不明原因。這是長期以來一點鹽都不補,鈉離子缺乏的典型表現。當然也不排除有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的原因。隨后在我們的飼料配方中首先加了1%的食鹽和1%的微量元素和維生素,根治了添食墻皮、泥土的這一現象。在死亡豬的解剖也發現豬的背最長肌、心肌、個別豬的肩胛肌肉都是發白色的,沒有血色的肌肉,也說明了是長期缺乏納離子、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表現。
2.第二批豬。從當地引進體重在10~20 kg的仔豬150頭。個體參差不齊。群體仔豬飼養在水泥地面上,夜間溫度太低,剛引進沒幾天就開始拉稀、消化不良。獸醫專業技術人員每天都在打針治療,幾乎每天都有死亡。各地引進仔豬所喂的飼料和飼喂方法及飼喂次數都不一致,無法穩定改變飼料。該場喂仔豬的飼料又是以50%的豆腐渣、40%的玉米面、10%的仔豬混補料,一點鹽和維生素、微量元素也未加,普遍也出現了啃咬墻皮和地面的泥土的現像。剛引進仔豬每圈15~16頭,沒有合理分群飼養,豬群密度大,地面排水不利,每天夜間豬都基本在糞尿中度過。由于體表骯臟和潮濕,本來引進的仔豬就有豬疥螨病,環境的適應,使的疥螨蟲大量的繁殖蔓延傳播,導致整個豬群的豬感染發病,漸而發病嚴重的消廋死亡。雖然幾次的進行分群隔離,也未能避免大部分的豬發病。對疥癬的治療,在過去可以藥浴,浸泡時間必須保持在2 min以上,才能將體表皮下的疥蟲殺死。該場的專業技術指導服務人員用噴霧器噴淋,一方面是用5%的濃度,濃度太低不能很好地達到治療的目的。另一方面噴淋時間假如向消毒一樣,噴霧全身過一遍即可,未達到浸噴時間。只能起到預防的作用。雖然在半個月內用噴霧器噴淋了兩次也無濟于事。疥螨的發病越來越嚴重,有的出現全身局部出血結痂,頭部、眼部、面部出現浮腫,簡直和熊貓一樣。體重縮小、消廋,不時的出現死亡。患豬與同圈同群的健康豬相比,體重相差懸殊。健康豬在引進場90日齡體重已達到70多公斤,而疥豬體重僅為20 kg左右。請我們就診時間為2013年11月8日,其中有16頭豬為熊貓豬。畜主說這16頭豬已無法挽回,不抱有希望了,把其它好一些的豬控制住就行了。這時第二批豬因突然改變飼料,飼料單一,缺鹽、陰冷潮濕拉稀、疥螨死亡66頭。我們用林丹乳油藥物,濃度配制成7%,每頭豬在豬身上噴淋時間不少于10min,每頭豬一噴霧器藥。并在豬的耳殼內、腋下、股內側、蹄葉部等隱避部位保持足夠的藥液和噴淋時間。同時做了舍內包括頂棚墻壁的徹底噴淋消殺。在噴淋后的第五天用伊維菌素針劑大劑量肌肉注射,徹底治愈了該場疥螨病豬。16頭熊貓豬都挽救康復。在2014年4月15日我們回訪,16頭熊貓豬據飼養人員介紹日增重迅速,大約在750g左右。
通過該場的情況也反映出如下幾個問題。
1.首先是獸醫專業技術人員不夠專業,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基層獸醫從業人員專業技術水平有待提高,只限于防疫和個體動物的疾病治療是遠遠不夠的,對于規模養殖用藥程序規則應有所了解。綜上所述,無論是驅蟲藥、消毒藥或是殺外寄生蟲的藥物,某種程度講都是毒藥。凡是毒藥在應用過程中都有“多用要了命,少用治不了病”之說。對于規模養豬群體驅蟲也得走個體驅蟲這個坎,一對一的過。因每個豬的體重不同,用藥量也不同,豈能群體飼料中給藥驅蟲?其他畜種也不行。去年5月份,山西省懷仁縣金沙灘育肥羊園區也出現了群體飼料中混合給藥驅蟲,中毒死亡47只的事件。消毒也是如此,不遵循藥物說明私自濫用劑量豈不是付出了沉痛的代價,造成了特別重大的經濟損失。外寄生蟲的殺滅還是藥物的濃度出現了問題。這次相反是用低了濃度,沒有保證噴淋時間,造成大量死亡。
2.場家對養豬的條件認識不足。尤其在飼料的使用上,總考慮了成本,有什么喂什么,根本不顧動物最基本的營養搭配和全價概念。就連最基本的混合飼料的標準都未能達到。這在規模養豬是一大忌諱。損失慘重,教訓沉痛。去年6月份以來,商都縣優美養殖公司在剛建場時所養的18頭母豬就是因為飼料單一造成母豬流產、斷乳后幾頭母豬死亡、斷奶仔豬成活率低下,營養不良,生長發育緩慢等現象。
3.消毒藥物、驅蟲藥物過量使用,長期使用以及由此所致疾病大量的抗菌素、抗生素的使用,不符合畜產品安全的要求。
4.正如《獸醫導刊》2013.2期“別讓制度成為墻上的一張紙”一文所說的“在目前養殖業中從事獸醫服務的技術員,大多暨不在執業獸醫的范疇,也不在鄉村獸醫的范疇,中間造成了一個管理的真空地帶,讓這些管理辦法不能執行于目前獸醫服務主流的技術員,這也在很大程度上為藥物濫用創造了條件”。此外,畜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機構對畜產品安全監督制度的執行不到位,變相縱容了養殖戶及養殖公司的藥物濫用。
1.驅蟲。對規模養豬的驅蟲也必須一對一的按體重下劑量個體驅蟲。
2.消毒。必須嚴格按照藥物說明去執行。尤其帶動物消毒嚴格控制濃度和消毒間隔時間。
3.對殺滅豬疥螨蟲,用林丹乳油治療,全身治療的濃度必須控制在7%,局部治療10%。噴淋時間必須保證在10 min以上,并著重淋透部位是耳殼內、腋下、股內側、蹄葉部。噴淋間隔時間7~10 d方可再噴,否則會出現中毒。或者,噴淋外治5 d后結合內驅治療,用伊維菌素針劑大劑量注射。
4.無論在什么地方引進豬,必須了解引進豬地,豬所處的氣溫、舍溫、環境、飼料、飼喂次數和飼喂方法,必要時可把他們的所喂飼料購買10多天的量,以便回來逐步更換。為了避免應激和疾病的傳播,最好是實現自繁自養。豬仔出生在產床,滿月斷乳在仔豬培育床,105日齡下水泥地面飼養,避免引進仔豬個體太小,水泥地面陰冷造成拉稀死亡。在飼料配制上要全價,不能為了降低成本有什么喂什么反而出現生長發育緩慢導致負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