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方/河北省昌黎縣畜牧局 柏森/福州大北農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鴿衣原體的防控
項方/河北省昌黎縣畜牧局 柏森/福州大北農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鴿衣原體俗稱單眼傷風又稱為鳥疫,是一種全身接觸性傳染病。本病在每年夏秋季節多發,主要是公棚或肉鴿場、或一些鴿舍都會發生,嚴重的會造成大批的死亡,其臨床表現為:張嘴呼吸,有啰音,眼睛結膜發炎,流淚,機體消瘦等。
鴿舍的通風不良、飼養密度過大,機體營養缺乏、飼養管理不當等是本病發生的主要原因。
衣原體在世界各地均有發生,各年齡鴿均可感染。不但可以通過呼吸道、消化道傳播,也可以通過直接接觸傳播。臨床癥狀有不相同之處,且多為隱性感染,病鴿僅表現為短暫的腹瀉或惰性或精神欠佳。其特點是傳播快、感染率高、發病率低。通常本病流行持續時間為2~4個月,病鴿康復后具有一定免疫力。每年的夏季秋季是鴿常發生衣原體病的季節。并且常伴隨著發生腸道疾病、支原體病、毛滴蟲病等。衣原體對幼鴿的危害較大,在擁擠、衛生不良和高劑量衣原體感染的情況下,幼鴿群可暴發衣原體病,耐過的幼鴿也變為慢性感染,這樣的個體在 無病變的情況下也會向外界排出衣原體,不斷地污染周圍環境。一般死亡率可達10%~20%,賽鴿死淘率可達30%~50%。成鴿一般多呈隱性感染,一旦遭受嚴重應激,如長途運輸、中、長距離賽事,以及營養缺乏,飼養管理條件的突然改變,尤其是出現繼發感染或并發癥時,即可導致發生。
臨床表現為精神沉郁、嚴重下痢、幼鴿機體消瘦衰弱、生長發育緩慢,體況明顯下降,種鴿或賽鴿可出現單側或雙側結膜炎、鼻炎、眼臉腫大、結膜增厚,流淚,有漿液性及膿性分泌物流出。后期出現上下眼瞼粘連,淚液蓄積,致使閉合的眼瞼向外凸起,繼發感染者炎癥加劇,以至角膜混濁或失明。單純性結膜炎,一周后逐漸康復。由于淚管堵塞,淚液溢出,病鴿以羽翼摩擦奇癢處,造成羽毛粘連。眼周及翼羽污穢,是發生本病的明顯跡象。康復鴿群在受到不良應激時,可能再次發病。有的鴿子還會出現暫時性的癱瘓等。病程較短一般為1~3 d。
病理變化:可見氣囊增厚,腹腔漿膜面和 腸系膜上附有纖維蛋白性滲出物,肝臟常見腫脹、柔軟和變色,脾臟淤血腫大、柔軟、色變深,腸道黏膜充血、出血。發生卡他性腸炎時,則可見在泄殖腔內容物內含有多量的尿酸鹽。隱性感染的老齡鴿如復發時,可見肝腫大,嚴重充血,實質彌散有針頭大小壞死灶,脾臟異常腫大。
根據病例變化和臨床癥狀只能初步診斷,確診需進行病原體分離與鑒定:根據患鴿不同的臨床表現,可選擇采取肺、心胞膜、腦脊髓等。接種于雞胚卵黃囊分離病原體。
鑒別診斷要注意與巴氏桿菌、大腸桿菌相區別。
1.治療。
(1)衣原體對四環素類和紅霉素都較敏感,治療可選用強力霉素成鴿每天每只20~25 mg,連用3~5 d,或紅霉素25~35 mg,連用3 d,停2 d再用強力霉素飲水2 d。
(2)如果混合感染支原體病時,應用泰樂菌素原粉0.5~1 g加水5 kg,連用3~5 d。若與沙門氏菌混合感染,可應用恩諾沙星原粉0.5~1 g,加水5 kg,連用5 d。
(3)對于眼睛流淚的可以使用氯霉素眼藥水點眼,一日兩次。
(4)在飲水中添加魚肝油飲水,促進黏膜修復。
2.預防。
(1)平時應加強飼養管理,防止應激,加強營養,做好藥物預防工作。
(2)注意加強鴿舍,用具及其周圍環境的消毒、滅菌工作,及時清理鴿糞和污物。
(3)公棚新收鴿子或引進的種鴿必須隔離觀察。
(4)發現病鴿及時隔離,對病鴿接觸過的飼料墊草、鴿具等做好生物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