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玉(中國地質大學 北京 100083)
日本人從小就受周圍環境及家長、學校教育的影響,而且如果不按規定進行垃圾分類,就會收到來自各方的輿論壓力,因此日本人從小就具有強烈的垃圾分類意識。而且如在東京的涉谷區,其居民小區每天扔垃圾的種類是固定的,居民必須按當天環衛集團收的垃圾種類裝入專用的垃圾袋中在固定時間段內扔到制定的地點。這種垃圾處理制度也逼迫日本人必須要有分類意識以及正確分類的能力。
目前,各國的居民垃圾收費標準由定額制度演變為了按量收費。繳費方式樣式較多,由物業收取、由制定管理部門收取、按垃圾袋收費等。如韓國的居民必須去超市購買指定的垃圾袋,每個垃圾袋的售價就包含了垃圾處理得費用,即將銷售垃圾袋的大部分收入用于后期的垃圾轉運與處理。這種按照垃圾袋計算費用,體現了“誰污染,誰付費”的原則,想少花錢就得做到垃圾減量或分類。如果不使用指定的垃圾袋將會被罰款,而且韓國在容易扔垃圾的地方基本都安裝了攝像頭,防止居民隨意丟棄垃圾。
目前垃圾處理方式有:衛生填埋、焚燒、堆肥和綜合利用(再循環利用)。我國垃圾處理方式主要是填埋,在這方面可以借鑒歐美國家成熟的垃圾處理方式。由于焚燒垃圾產生的二惡英劇毒物質的排放量較難控制,且投產會消耗較多的人力、財力,故這種處理方式現在不是很提倡。不過通過堆肥或再循環利用可以變廢為寶,如城市生活垃圾堆肥是美國主要垃圾處理方式,美國除主要推進庭院垃圾、餐廚垃圾堆肥發展外,也重視發展其他垃圾堆肥方式。其庭院垃圾堆肥處理廠以及歐洲大陸大型垃圾堆肥場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數量劇增,處理成效顯著。除此之外,丹麥的垃圾再循環系統也是很完善的。
通過走訪調研發現,雖然絕大部分小區居民認為有必要進行垃圾分類但超過80%的人因為“怕麻煩”而沒有付諸于行動,而且居民對具體的垃圾分類標準也不太明確,由此可看出北京市居民的垃圾分類意識不夠高,缺乏覺悟。大部分人為了方便就隨手扔進垃圾桶,而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
2011年11月18日通過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只指出:2012年,北京全市非居民垃圾將計量收費,而居民生活垃圾的收費改革方案和計量方式目前仍在研究中,還尚未出臺。
目前北京市市居民生活垃圾收費標準為清運費每戶每年30元,處理費每戶每月3元。雖然標準不高,但收繳率卻很低,而且交了的沒有鼓勵,不交的也沒有懲罰。
北京市居民生活垃圾有90%采用填埋法。據統計,北京目前有政府投資建設的大型垃圾填埋場約20個,非正式的或者由其它所有制單位建立的各種垃圾場約3000個。且幾乎所有的垃圾處理廠都是政府下的企業,享受國家補貼,沒什么經濟來源。
教育部門等機構應該注重垃圾分類知識的教育,應從小孩子開始就培養起其自覺進行垃圾分類的意識;加大宣傳力度,可以制作宣傳手冊發放給每戶居民一本、在電視等傳播媒體上發公益廣告、定期舉行環保類的講座、活動等;建立獎懲制度:一定量的垃圾分類排放不收取費用,超過一定量的垃圾收費采用分類分量階梯式收費制度,對垃圾分類做得好、排放量少的居民進行現金、生活用品等獎勵(如廣州市云龍苑小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執法力度以防止居民的違規行為。
吸收國內外的垃圾收費經驗對居民垃圾收費制度進行改善,建立切實可行的居民垃圾收費制度,利用價格杠桿效應來減少居民生活垃圾的排放量。因為畢竟是收費,所以在實施初期應制定較低的收費標準以提高居民的接收程度,后期可根據收費情況進行調整。可如韓國般賣垃圾袋,也可按一定的收費標準與水、電費捆綁在一起由物業來收取。在制定好收費標準的同時,一定要加強監管力度,對不按規定排放垃圾的居民進行罰款等,這樣才能保證垃圾收費制度的有效運行。
無論再好的垃圾處理技術都需要人力、物力和資金的投入,有的處理方法還會對環境造成危害,因此,首先必須是通過提高居民環保意識、制定相關法律法規、收取垃圾處理費等方式盡量減少居民垃圾的排放量,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在努力減量排放的基礎上,多學習外國的垃圾處理技術,引進好的垃圾處理設備,培養此方面的技術人才,結合本市生活垃圾特性的研究,目前應做的是提高填埋技術,減少污染物,在此基礎上,逐步建立符合國家廢氣排放標準的垃圾焚燒廠,并利用焚燒熱量進行發電,再者需不斷進行堆肥處理、再循環利用技術的開發,爭取能將大部分垃圾變廢物為資源,在保護環境的同時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1]國外垃圾處理收費的現狀和啟示.[R]廣東省海外價格采集分析中心.2009.5.4.
[2]北京市征收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實施辦法(試行).京政辦發[1999]第68號.
[3]徐海云.完善垃圾收費制度,提高垃圾處理能力[J].價格理論與實踐.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