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雅安市全面實行農民工工資實名制發放管理工作,進一步規范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支付行為,建立和完善農民工工資支付長效機制,有效治理和預防拖欠農民工工資現象發生,全力服務雅安災后恢復重建工作。該市通過認真安排部署、深入建筑工地現場宣傳、定期報送推進情況和強化執法力度等措施,農民工工資實名制發放管理工作推進順利,并取得顯著成效。截至6月中旬,全市共有162 家災后恢復重建工程和其它建設工程已繳納農民工工資保證金,152 家(其中10 家尚未開工)建設工程實行了農民工工資實名制發放管理,較去年增加126 家,增幅484.6%。
本刊通訊員
今年,內江市社保局進一步采取便民措施,規范養老金領取資格認證工作,切實保障退休人員的合法權益,有效確保社保基金安全完整。內江退休人員有24萬余人,其中居住在行政區域以外的達1.2萬余人。針對這一實際,市社保局按照“分門別類、區別對待、分類認證”的認證工作原則,建立規范統一的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資格認證辦法,做到認證工作全市統一、服務標準城鄉一致,最大程度便民利民。推行常年認證方式,退休人員可自行安排認證時間就近選擇認證,同時在社區認證、異地認證、特殊人員預約上門認證等多種方式并存的基礎上,結合金保系統網絡覆蓋實行網絡認證,全市范圍內認證信息共享,互查互驗,退休人員可選擇任意一種方式進行認證。目前,市中區、資中縣、經開區所轄鄉鎮、社區已實現金保系統網絡全覆蓋,各級社保經辦機構也公布認證點電話和舉報電話接受公眾監督,提升了資格認證的便利性。
本刊通訊員
巴中是我省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試點城市,去年以來,該市根據國家和省的要求,堅持低標準投保、低門檻起付、分段實施賠付、“一站式”服務、分級聯動監管的原則,系統規劃設計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將全市347.8萬參保居民全部納入大病保險范圍。該市通過招標采購,確定實力雄厚、信譽度高的商業保險機構承辦大病保險,對參保居民自付合規醫療費用按四個檔次予以賠付,最低賠付比例為75%,最高賠付比例為97%,綜合賠付比例比省、市規定的起付線平均提高了23 個百分點。2013年度,全市17234 名大病患者的自付合規醫療費用已由承辦的商業保險機構實施賠付,賠付總額達9000萬元以上。
王波
近年來,廣元市城區城鎮醫保定點的民營醫療機構逐年增多,目前已達21 家。針對部分民營醫療機構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從而出現醫保政策執行不到位、醫保協議履行打折扣的問題,市人社局強化醫保監管的有效性,實施疏堵結合的過程管理。年初以來,市醫保局逐一約談城鎮醫保定點的民營醫療機構投資人,宣傳醫保政策規定,強調嚴格執行醫保政策和認真履行醫保協議對民營醫療機構長遠健康發展的重要性。目前已約談了廣元雪峰醫院、廣元何吳友好醫院等10 家民營醫療機構投資(控股)人。通過約談,使投資(控股)人明確了醫院與醫保、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表示嚴格按醫保政策和協議約定為參保人員做好服務工作,促進民營醫院健康發展。
曹輝 姜小平
近日,成都市金牛區青年(大學生)創業園榮獲由省委組織部授予的首批“四川省大學生創新創業示范園”稱號。截至目前,金牛區青年(大學生)創業園區已引入孵化項目近936 個,注冊公司821 家,孵化出園129 余個具備較強創新能力的優質中小企業,集聚創新創業青年人才2200 余人,直接帶動大學生就業近5000人,已實現主營業務收入近3.2 億元。下一步,金牛區將著力提升創業園承載能力,完善大學生創新創業“全過程”支持鏈條,推動形成以青年人才為主體,具備較強創新能力的優質中小企業集群的創新創業載體。
本刊通訊員
今年4月以來,南充市順慶區對轄區內3萬余戶城鄉低保戶的資格進行了全面清理核查,重點清理情況發生變化的低保居民家庭,做到有進有出,動態管理。截至5月中旬,全區各鄉鎮、街道通過核查已取消1009 戶2532人的城鄉低保資格,同時新增低保742 戶1395人,有部分城鄉低保戶按規定降低了低保標準,確保低保政策惠及城鄉廣大低收入群眾。近年來,區就業局對有就業能力的城鄉低保對象實施就業援助,有針對性地組織免費培訓,投入救助資金和創業啟動資金,在白土壩社區、合眾街社區開辦創業一條街,幫扶低保對象擺攤開店,已先后有400 余戶900 多名低保對象退出低保生活,走上自助之路。
毛利英 李加林 李先培
巴中市巴州區人社局立足服務民生窗口行業實際,堅持以“能辦快辦、高效便民、群眾滿意”為目標,扎實推進經辦能力建設,著力優化業務辦理流程,改進服務方式,讓辦事群眾少跑路,快辦事。一是延伸服務職能。按照社會管理“扁平化”的要求,將城鄉居民醫療、養老保險參保業務和就業失業登記、退休人員資格驗證等服務工作下放到基礎平臺窗口辦理,實現群眾辦事不出村、不出社區。二是增設服務窗口。在原有29 個鄉鎮(街道)服務中心、24 個社區服務站的基礎上,全區各行政村配備了社保協管員,在盤興物流園和3 個新社區設立了就業和社保窗口,跟進各項服務。三是優化業務流程。調整優化就業、醫保、社保業務辦理流程,實行流水作業、一站式辦結,變群眾跑路為內部循環。四是加強信息化建設。按照業務向下延伸、數據向上管理的要求,進一步加強金保網建設,實現就業、社保、醫保信息資源共享。
楊志
崇州市人社局在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針對群眾反映的服務窗口存在“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等問題,積極采取行動,著力精簡辦事環節,縮短辦結期限,轉變工作作風,推出了一系列惠民、利民、便民措施,得到了群眾的認可和贊許。在醫保服務大廳,開通“綠色通道”,為老年人、殘疾人和其他特殊人群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營造出溫馨環境,實行“三個一”人性化服務,從細微處入手,點滴之間彰顯貼心關愛。采取定崗、定人、定責、定時“四定”管理辦法,窗口設置AB 崗位制,確保不缺崗、不空崗,保證服務質量。近日,80 歲的廖明信大娘拿到當天就補辦好的醫療卡后高興地說:“沒想到這么快就領到了卡,服務好、效率快,真是時時處處為群眾著想啊!”
本刊通訊員
2013年渠縣就業局勇于探索,改革創新,確保了重點人群就業創業工作邁上新臺階。一是全年常態化開展“送崗位、送政策、送技能、送援助”活動,在渠江鎮、臨巴鎮、土溪鎮等舉辦專場現場招聘會13 場,邀請135 家用工企業進場招聘,提供空崗11500 個,現場發放宣傳資料10萬余份,求職成功1666人,為6189 名重點人群舉辦職業技能培訓。二是建立見習基地6 個,吸納未就業高校畢業生21人;創建高校畢業生孵化基地1 個,帶動大學生就業創業67人,援助26 名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補貼資金26萬元。三是結合全縣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將全縣60 個鄉鎮的環境衛生保潔崗位列為公益性崗位開發,及時幫助就業困難重點人群實現就業605人。2013年底,及時為實現靈活就業的560名就業困難人員送去社會保險補貼134萬元。四是為重點人群就業創業,提供小額擔保貸款,截至2013年底,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024萬元,帶動就業創業670人。五是主動與成都竟成公司加強勞務合作,邀請該公司入駐渠縣就業局服務大廳,設立3G 遠程視頻職業介紹中介機構,求職人員足不出戶在家就能找到理想工作,為用工和求職搭建起就業“金橋”。六是加大失業保險擴面征繳力度,確保失業保險金按時足額發放。截至2013年,失業保險參保人數2.3萬人,為5100 名失業人員發放失業保險金2997萬元。
本刊通訊員
梓潼縣團縣委、縣人社局最近共同召開青年創業就業座談會。30 名參加座談的年輕創業者代表中,有大學生村官、退伍軍人、剛畢業的大學生、在外務工人員,他們講述了自己的創業經歷與奮斗歷程,分享了敢于拼搏、不怕辛苦,把技術與先進理念結合打造品牌的成功經驗。出席座談會的縣委常委馬理慧對青年創業者敢想敢為,自立自強給予充分肯定,并希望大家加強學習,放平心態,不怕失敗,努力奮斗,把企業做實做強。團縣委和人社部門表示將進一步發揮各自職責與優勢,為青年創業者服務,提供YBC 項目支持與創業培訓支持,提高創業成功率。鼓勵青年創業者學會底線思維,不僅要有創業激情,更要腳踏實地干出實效。
王金龍
今年,萬源市結合實際對設立的472 個公益性崗位,嚴把“崗位申請、上崗流程、監督檢查”三道關口,確保幫助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援助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實處。一是嚴把崗位申請關。審核就業困難人員申請公益性崗位的信息真實可靠,避免盲目申報或違規申報。二是嚴把上崗流程關。用人單位按照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通過雙向選擇錄用公益性崗位人員。三是嚴把監督檢查關。由市人社局、市財政局、市就業局聯合成立公益性崗位監督檢查小組,加強明查暗訪,暢通舉報渠道,開通熱線電話和網絡平臺,及時受理群眾舉報。對用人單位弄虛作假、冒名頂替騙取崗位補貼等行為以及人崗分離、有崗無人等現象,一經查實,嚴肅懲處,讓真正困難需要幫助的群眾得到實惠。
本刊通訊員
敘永縣醫保局堅持群教活動同業務工作緊密結合,深入鄉鎮、社區、企業開展調研,與服務對象面對面交流征求意見,多渠道查找群眾反映強烈的切身利益和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切實做到邊學邊查,立行立改。針對新農合參合人員反映異地就醫手工報銷醫藥費時間過長的問題,縣醫保局認真分析待遇支付流程后,主動商請財政、民政等部門,改變醫療費支付方式,切實優化經辦流程,為群眾提供優質服務。從今年5月1日起該縣參合人員報銷醫療費,由縣醫保局按程序審核、報批后,通過農村商業銀行直接支付。此舉,減少了周轉環節,有效縮短了群眾墊付醫療費的時間。
嚴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