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 言 劉繁榮
(廣西百色學院,廣西 百色 533000)
一個執政黨能否長期執政,能否保持長久不衰的生命力,關鍵在于執政黨的自身建設。保持黨的純潔性和反腐敗都是我國執政黨自身建設的主要手段。腐敗會危害黨和國家的形象,會削弱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度,進而威脅政府存在的合法性。反腐敗是我國執政黨當前面臨的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縱觀這些年我國反腐的成效,廉政建設是一大有效手段。廉政文化是廉政建設的核心,因此有必要弄清廉政文化的概念及腐敗成因。
“廉政”一詞最早出現在《明史·劉大夏傳》中,景公問晏子曰:“廉政而長久,其行何也?”“廉政”一詞即指廉潔為政。“文化”一詞較早見之于戰國末年儒生編輯的《易·賁卦·象傳》: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西漢后“文化”一詞作為一整體顯現于《說苑·指武》:“文化內輯,武功外悠?!痹诠糯拔幕币辉~意思多指以文教化。2004年中共中央紀委四次全會提出“要大力推進廉政文化建設,積極倡導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社會風尚。”“廉政文化”一詞正式出現并在學界達成共識,即指人們關于廉政的知識、信仰、規范和與之相適應的生活方式及社會評價的總和,是廉潔從政行為在文化和觀念上的反映。從這個定義我們可以得知,廉政文化應該包含三層要義,即認知層面、價值觀層面、實踐層面的內容。
關于“腐敗”的定義,自由經濟學家哈耶克認為:“腐敗乃是那種強迫我們的意志服從于其他人的意志的權力,亦即利用我們對抗我們自己的意志以實現其他人的目的的權力。”塞繆爾·亨廷頓在《變化中的政治秩序》一書中認為:“腐化是公職人員為實現私利而違反公認規范的行為,基本形式是政治權力與財富的交換?!盵1]國內學者則認為,腐敗是公共權力的非公共運用;或指為謀取私利而侵犯公眾利益,腐蝕、破壞某種現存社會關系的行為。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把腐敗定義為指占據權力的公職人員運用手中的權力非法的謀取私利的行為。滋生腐敗的條件相當復雜,就目前我國而言大致歸納如下:
所謂特權是指占有權力者擁有超于該職務、法律規章、制度等規定外的權力,常表現為搞特殊化。特權的行為體包含兩部分:一是指權力占有人;二是指受該權利所支配而奉承權威的人,這種人在權威面前通常會千方百計的給其領導者創造行使特權的權力,千方百計的奉承和服務領導。這種特權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例如領導打招呼的事,無論多難也要辦到。正是由于特權思想存在于掌權者和被權力支配的人心中,才使得掌權者的欲望能得到滿足。因此,放縱其私欲、大搞特殊化必然會催生腐敗。
所謂“一把手”是指在各級國家機關、黨政機關、社會團體及企事業單位中擁有最高權力的領導者。“一把手”主要的標志是在該單位中擁有實際上的財政權、人事權、薪資調整權及最終決定權。“一把手”掌握諸多重權,又是一人獨斷,面對誘惑如果不慎重,必然會走向腐敗的深淵。2012年京華時報報道稱“近日,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在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所作的報告中披露,審計署共向有關部門移送重大違法違規問題和經濟犯罪案件112起,涉及300多人,其中涉及司局級及以上官員22人。分析這些經濟犯罪案件的特點,一把手利用職權牟取私利、參與作案的職務腐敗問題較為突出。”[2]
人是一個有欲望的存在體,也是一個有目的性的存在體。一個人如果過于追求物化的生活方式,必然會精神貧乏而私欲增強。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物質產品的極大豐富,容易使人們束縛于物化的生活方式,盲目的追逐豪宅、豪車等。商業背后隱藏的巨大物質利益誘惑與掌權者私欲膨漲的結合導致權錢交易成為可能。一旦放松警惕,權力掌握者極易逐波隨流,這就無可避免的會滋生腐敗。
諸如官本位思想導致官員萌生特權想法;宗派思想導致人事任免中任人唯親之風盛行;人情世故思想導致官員升遷不謀政績靠拉關系走后門;中庸思想導致官員不思進取,怕得罪人,處理問題力求“圓滑”等。這些舊式殘余思想是滋生權力腐敗的溫床。此外,一些社會舊習根深蒂固的存在于民俗民風中,如攀親認根、逢年過節送禮等,也變相助長了官員受賄的腐敗之風。
除上述原因外,監督機制及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完善也極易導致腐敗現象的滋生。
西方學界普遍認同“文化是制度之母”,這句話值得我們反思。文化是一種擁有強大的價值導向作用的力量。制度上的設計必須依托文化,而且文化具有解放人本身的功能,具有使人擺脫異化、認清自我的功能。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指出“文化上的每一個進步,都是邁向自由的一步。”[3]制度建設是廉政文化建設的載體,推進廉政文化建設還需要發揮它自身的理論優勢和價值觀的導向作用。為此,推進廉政文化建設應從認知層面、價值觀層面、實踐層面展開。具體如下:
廉政文化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古人對腐敗的理解及對廉政實踐方式的探索都值得我們深挖掘。而廉政文化觀與社會主義價值觀之間的關系、廉政文化與政治文化之間的關系、廉政文化與我國當前文化建設之間的關系等都需要我們花大力氣去研究。廉政文化本身的理論構建、核心內涵、實踐方式等都需要理論研究者去不斷補充和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是經濟工作和一切工作的生命線。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優秀的傳統文化及歷史等知識,讓廣大黨員干部深化理論素養、樹立崇高信仰、牢記黨的宗旨,肩負歷史與國家的使命,為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此外思想政治教育還必須讓廣大黨員干部認清腐敗的危害,知榮辱、辨是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強化公仆意識,把“為民、務實、清廉”為核心的廉政文化價值觀在工作上落到實處。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提升自身理論水平,特別是要努力創新教育方式,借助新媒體技術抓好反腐倡廉的教育工作。
前總理溫家寶在《求是》雜志上發文指出:“只有在廣泛有效的監督之下,政府才不會懈怠,才能有效遏制濫用權力和以權謀私?!焙嗤㈩D在《變化中的政治秩序》一書中談到“判斷腐化與否,首先需要基本承認公職和私權之間的基本區別”[5]換句話說,要監督權力是否濫用,首先要區分什么是公權,什么是私權,或者區分出什么是腐敗,腐敗的標準及其表現是什么。這就要求我們要大力完善規章制度和法律法規,詳細說明腐敗的構成條件,及標注清楚公權、私權的范圍。權力的限制必須靠有效的監督和法律制度的約束,這就要求我們要擴大政治參與,培育民眾的監督意識。為此,首先要在黨內和群眾間大力普及法律法規知識,讓大家了解什么是監督權,怎樣行使監督權。其次,鼓勵民眾對權力進行監督。再次,要千方百計的創造條件讓民眾參與政治管理,參與對權力的監督。
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提綱》里曾指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盵6]人是社會上的人,人的行為與思想受社會的影響和制約。社會風氣必然或多或少的影響到社會中的個人。社會上的舊風俗如過年過節送禮;社會上殘留的舊思想、舊觀念如特權思想、宗派思想、人治大于法制思想等,對廉政文化建設危害極大,要著力破除。為此,要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新風尚,大力宣傳好社會主義的榮辱觀、職業道德觀、廉政觀、法制觀及科學發展觀,用社會主義的民主思想、監督意識、法制意識、廉政思想消除社會舊風俗、舊觀念。只有營造好社會的新風尚,才能有力推動廉政文化建設,才能有效遏制腐敗文化。
康德曾在《純粹理性批判》一書中說,“這個世界上唯有兩件東西能讓我們的心靈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頂上的燦爛星空,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钡赖率且环N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共同生活及其行為準則與規范。自古以來,我國歷代都重視以德治國,特別是注重考核官員的德行,“古代對官吏的道德要求,主要體現在公、善、慎、廉上?!彼^官德就是指官員恪守職業道德、做人的道德及保持政治操。學者夏學鑾分析認為“官德”包括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做人道德,這是底線。第二個層面是社會公德,對官員在這方面的要求要比普通人高。第三個層面則是職業倫理,也就是公務員的職業道德,例如忠誠、服從、公仆意識等。所以官德評價可以從以上三個方面展開,并且對考核項目加以細化。官德是考核官員自身內省的主要標準,官德的考核內容除上述外還應該包括公務員體系內的考核內容和社會民眾的評價。此外要加大榜樣宣傳,樹立典型,大力宣傳廉政官員形象,形成一股廉潔之風。
毛澤東在1945年的《論聯合政府》報告中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7]毛澤東對“人民群眾”的了解是很深、很全面的,在工作中他要求“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在戰略上他提出“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8]黨與群眾的血肉聯系就是黨走群眾路線的偉大結晶,是黨提出的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真實寫照。歷史經驗證明,任何脫離人民的實踐,終究是要失敗的。廉政文化的建設必須堅持走群眾路線,把廉政文化建設工作建立在依靠群眾、深入群眾的基礎上,激發群眾的創造性,讓群眾參與其中。為此,廉政文化建設必須考慮到群眾的實際,貼近群眾的生活,讓廉政文化通俗易懂,積極推動廉政文化進社區、學校、家庭、企業和農村。此外,要鼓勵群眾對廉政文化建設進行理論創新、宣傳方式的創新等等。
[1][5][美]塞繆爾·P·亨廷頓.《變化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華,劉為,等,譯.上海:上海世紀出版社,2008.45-46.
[2]岳中云.《一把手職務腐敗應從制度上根治》[N].京華時報,2012-06-29.
[3][德]恩格斯.反杜林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58.
[4]溫家寶.《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J].《求是》,2012,(8).
[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7]《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
[8]《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