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非平
(太原社會科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2)
人口老齡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日趨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必然會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產生重大的影響,這是一個具有典型意義的重大課題。
《山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近幾年來山西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老年人口比重迅速上升。從2003年開始,山西65歲及以上老年人占總人口的比例為7.1%,這表明山西已經步入了老齡化社會。從第五次人口普查到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十年,山西總人口的年均增長速度為0.96%。而同期60歲及以上、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年均增速分別達到2.97%、2.79%,老年人口年均增速遠高于總人口年均增速,這突出地表明了山西的老齡化進程在逐漸加快。
據測算,山西省60歲及以上人口將于2020年突破600萬,2032年突破900萬,2046年突破1000萬,整個21世紀前半葉始終保持增長勢頭;同時,老年人口比例也將持續攀升,2025年將超過20%,2047年將超過30%的重度老齡化警戒線,平均3人中就有1名老年人。在老年人中,高齡老人將越來越多。目前山西省80歲以上老年人為43萬人,到2050年將達186萬人,近1/5的老人將是高齡老人。
人口老齡化是一個嚴峻的客觀現實。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對山西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不僅將是持續的,同時也將是全方位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根據人口學的基本規律,老齡化使進入勞動年齡的人口比重下降,勞動力年齡的老化導致勞動力供給縮減,勞動生產率下降。一般來說,老年勞動力的反應相對遲鈍,不能適應快節奏的生產活動,特別是在勞動密集型的生產中,不利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山西省的工業化水平還不高,勞動密集型的行業偏多。在這些行業,勞動年齡人口老齡化必然會影響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由于人口年齡結構變化的影響具有一定的滯后性,現階段并沒有明顯感受到老齡化對勞動力供給的影響。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影響必然會顯現出來。
消費結構是影響經濟結構的決定性因素之一,消費需求影響著生產調整。隨著老年人口所占比例的不斷上升,社會對老年消費品的需求將越來越大,大量資金轉向老年人消費,將直接導致從事生產方面的投資相對下降,經濟增長的速度比將放慢。未來老年人口迅速增長,在社會總需求中,老年人需求市場將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老齡產業也將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老年人口絕對量的增加,導致老年撫養系數提高,社會用于退休金、養老保障、醫療保障以及相應的社會福利事業的負擔也相應加重。養老金繳費者和領取者的比例不斷惡化,醫療保障制度也將受到沖擊;家庭養老的實際能力明顯下降,養老負擔將越來越多地依賴于社會,能否解決好老年人的養老問題關系到整個社會的發展與穩定。而山西省目前老齡服務機構、設施和人員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公共養老服務面臨嚴峻的形勢。
人口老齡化對醫療基金支出的影響表現在人口老齡化的加快不僅從人數增多上而且從疾病轉型上,都將會擴大醫療費用的支出。老齡化加速帶來的醫療費用支出將成為社會的一大負擔。同時,人口老齡化對醫療保險基金的安全運行問題也不容忽視。人口老齡化加快直接導致參保人員的結構老化,進而引起參保人員收入、繳納費用等的變化,將會造成醫療保險籌資與支出的矛盾加劇,并可能成為導致醫療保險基金出現險情的重要因素。
人口老齡化是重大的社會民生問題,涉及到社會的各個方面,解決得如何對穩定與發展至關重要。因此,必須用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眼光來對待人口老齡化問題,采取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積極應對。
1.開發老年人力資源,彌補勞動力供給不足
健康壽命延長意味著工作年限的延長將成為可能,總的勞動力生產成本會下降,從而兩種現象的出現不可避免:一是退休人口大量隱性就業;二是退休時工齡越長養老待遇往往也就越優。后一現象也就意味著求學時間越長退休時比同齡人的養老金會更低,這既不公平也不合理。因此,應充分有效合理開發老年人力資源,變隱性就業為顯性就業,實現提高勞動年齡人口就業率目標向提高總人口就業率目標的過渡,有利于完善勞動力市場,開拓新的就業渠道,在實現了老年人自身價值,增加了他們收入的同時,也有效地彌補了勞動力供給不足的缺口,促進了經濟的增長。
2.完善就業政策,實現勞動力資源的優化配置
首先,應針對山西省人口老齡化的地區差異,盡快建立統一的勞動力市場體系,老年型地區可以為年輕型和成年型地區提供老年智力人才和解決老齡問題的經驗,年輕型和成年型地區可以為老年型地區輸送勞動力以填補其“年輕人赤字”,以實現勞動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其次,應重視勞動力人口年齡結構變化的趨勢,為不同年齡層次的人口提供針對性的教育機會,特別是加強對年長勞動力的培訓,加快其知識更新,提高就業競爭力,為老年人口提供公平的就業機會和就業環境。
3.發展老齡產業,構建老齡產業體系基本框架
國際經驗表明,解決老齡化問題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經濟發展。山西省的人口老齡化是在經濟尚不發達的情況下出現的,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更需要保持較快而穩定的經濟發展速度。政府應發揮推動老齡產業發展的主導作用,以養老設施、生活照料、疾病護理、文化教育、體育健身、旅游觀光、老年用品、老年食品等方面為突破口,構建老齡產業體系基本框架,初步形成具有明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老齡產業板塊,將該產業作為今后社會消費的熱點和國民經濟一個新的增長點來開發和扶持。
4.提倡家庭養老與社區養老相結合,加快建立健全養老服務體系
就山西省而言,由于人口老齡化的到來與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滯后的“時間差”的影響,不可能短時期內像發達國家那樣建立起適應老齡化發展需要的全方位的社會供養體系,因此,應充分發揮家庭在養老中的作用,繼續提倡家庭子女供養老人。同時,應加快建立健全養老服務體系,以居家養老服務為重點,大力發展社區服務中心,加快構建制度規范、服務完善、管理科學、運行有力的養老服務體系,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個性化、高質量的服務,逐步實現老齡公共服務普惠化、均等化。
5.加強老年事業發展預警機制建設
應重視老年事業發展預警機制建設,以保障有效抵御和提前化解人口老齡化可能造成的社會風險,促進社會和諧發展。首先,應根據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研究制定與之相應的人口老齡化指標監測體系。其次,應建立科學、合理、有效的評價反饋機制,及時做出法律或政策方面的調整,為老年事業健康、和諧發展提供可資借鑒的決策依據。
[1]山西省統計局.山西統計年鑒2012[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2.
[2]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12[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2.
[3]王金營,楊 磊.中國人口轉變、人口紅利與經濟增長的實證[J].人口學刊,2010,(5):15-19.
[4]張桂蓮,王永蓮.中國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分析[J].人口學刊,2010,(5):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