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瑤
真人秀節目是“介乎于新聞片、紀錄片、游戲節目以及戲劇節目之間的一種節目形態,是真實與虛構完美結合的共同體。”①它融合了紀錄片原生態的拍攝方式,游戲類節目的獎勵、淘汰制以及電視劇戲劇化和情節化敘事等多種元素。
由美國CBS電視臺制作推出的《臥底老板》是一檔記錄形態的電視真人秀節目。“在世界經濟不景氣的現在,美國部分企業為保自身不被淘汰,企業老板別出心裁,到自己公司的基層去做‘臥底’,他們要經過喬裝打扮,使用假的身份和化名,到自己公司的第一線去,而對外宣稱是為了配合某一真人秀節目拍攝一個關于體驗公司的初級崗位工作的測試。”②攝影師紀錄下各位老板在自己公司的基層勞動工作,與員工交流的真實狀況,通過老板的親身實踐來驗證現行政策是否合理、人性化,找出公司在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這檔節目一經推出便受到美國廣大觀眾的歡迎,隨著央視購買了該節目的播映權,在央視二套播出,引起了國內觀眾的熱議。其作為一檔優秀的真人秀節目,成功的創作經驗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臥底老板》共分為五個板塊,第一板塊簡單介紹節目的動機、基本內容并進行簡要概述。第二板塊介紹公司的基本情況、老板的家庭背景,以及老板告訴公司高層他的臥底行動,喬裝打扮,入住汽車旅館。第三板塊,也是節目的主體板塊,采用日記呈現的方式,跟蹤拍攝老板每一天的工作情況。第四板塊,總裁恢復身份,對一起工作過的同事公布真實身份,相應地解決他們的困難,給予獎勵。第五板塊,總裁向全公司分享臥底經驗。
這種板塊設置形式中每一板塊的時間長度基本固定,將大量的信息在有限的時間里呈現出來,使節目編排集中,節奏緊湊。通過各板塊相互關聯,將新聞、記錄、娛樂等多種元素融合在一起,例如,第一板塊和第二板塊帶有新聞性元素,第三板塊中是以記錄性質紀實拍攝手法為主要表現形式,第四板塊,老板還原身份,又帶有綜藝娛樂節目的元素,滿足廣大觀眾的獵奇、娛樂心態。呈現多元性、多向性特點,可以滿足多方面的受眾的需求。
真人秀節目中,最重要的就是“真”。這個“真”一方面是指節目參與者是真實的自己,在特定的情境和規則下自然地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實感、語言、行為和個性。另一方面則是指在真人秀節目中表現手法的紀實性。記錄元素的大量存在、紀錄片式的跟蹤拍攝是節目呈現的重要手段。
《臥底老板》同樣采用了紀實的表現手法,沒有主持人,沒有華麗的包裝,沒有人為的設置懸念或安排情節,盡量使觀眾忽視攝像機的存在,“以機跟人”展現節目的具體進程和真實性。節目的推進在不可預知的進程中,具有了探險性質,老板不知道自己將會從事什么樣的工作,碰見什么困難,發現什么問題。觀眾也正是在這種跟隨性拍攝的節目方式下,與節目中的老板保持了一致性,觀看節目變成了一種獵奇探險的心理體驗,在收視的過程中,保持這種未知狀態并享受其過程,也促使觀眾會守在電視機旁看完整個節目。
此外,節目以一周五個工作日為一期,運用日記的形式來完成主要內容的架構。在這五個工作日中,節目完整地拍攝記錄下臥底老板在不同地點、不同基層部門的工作,老板們對著鏡頭講述自己一天的工作感觸,在工作中發現了哪些問題,思索怎么改進。這種將紙版“日記”轉化為影像“日記”的表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實現了細節展現的真實性,例如,1-800-f lowers公司總經理克里斯在聽到謝爾樂描述他們地處豪華社區的新店生意清淡、沒人認可的情況后,臉上尷尬的表情;聽到寶林一直沒有得到公司培訓時臉上的驚訝和寶林無奈的表情等等。老板和員工的面部表情、肢體語言、情緒狀態等細節,都被記錄了下來,并未刪減地展現在電視屏幕上。這些手法的運用都增加了節目的可看性和真實性,模糊了生活與電視的界限,拉近了電視與觀眾的距離。
真人秀節目雖大量運用紀實性的表現手法,融入紀錄片的元素,但真人秀并不同于紀錄片,其關鍵的一點還在于,真人秀節目中有“秀”的元素。作為娛樂節目的一種,真人秀節目的內容形式要新穎,要有吸引觀眾的“亮點”,才會有收視率。節目多元素的融合、“混搭”,使其在真實的基礎上創作了戲劇性的成分。
首先,這種“秀”的戲劇性體現在真人秀節目中存在的互逆現象。為了呈現節目的戲劇性,常常會把普通人變成明星,把明星變成普通人,使明星“祛魅”,普通人“增魅”,讓參加節目的人逸出生活常態,被拋到一個完全沒有經歷過的新環境中。正是由于節目參與者和廣大觀眾對未知環境的不可到達性,人們對陌生環境會產生緊張、好奇、興奮等不同的心理反應,從而增加節目的可看性。比如在《臥底老板》的一集中WM公司老板Larry在第四天的臥底行動中,需要體驗的工作崗位是沖洗廁所,當他聽到自己需要完成的這個任務時,臉上的表情直接僵化。這正刺激了觀眾的觀看欲望,看看高高在上的公司老總如何做這種基層工作,如何犯錯出丑。而老板在節目體驗過程中,笑料百出,本身就使節目具備了戲劇性效果,恰恰迎合了美國上班一族這個中產階級想一吐怨氣的心態。
其次,戲劇性還體現在人物的選擇上。節目組導演都會事先了解,然后挑選合適的節目人選以增強節目的可看性。《臥底老板》中,和老板一起工作的5個員工不是隨意挑選的,“他們分別擔當著不同的角色:好的員工、不好的員工、公司里的無名英雄。”③幾乎每一期中都會看到這幾類人的代表:好的員工一般都是盡職盡責,積極樂觀,辦事極有效率,為公司著想。這種人一般在老板恢復身份后會給予其升職或對應的獎勵。不好的員工一般是工作態度不認真,不積極,在推行公司政策中沒有進行人性關懷等。一般在老板恢復身份后,會被重新安排職業培訓。無名英雄,是一個擔負家庭生計大任但依然勤懇工作,積極樂觀的人。一般在老板恢復身份后,會得到老板的幫助,緩解家庭困難。
選擇這些有故事有特性的人,節目才會有戲劇性效果,并且節目中通過一種純樸的拉家常的方式將默默無聞的員工塑造出不平凡的形象,雖沒有進行深入了解,但卻真實而不做作,不僅感動了老板,更感動千萬觀眾,雖不至煽情落淚,但卻深得民心,同時提升了公司內部的向心力和美譽度。
《臥底老板》這檔真人秀節目能夠如此成功的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其節目的宣傳理念的準確性,十分契合美國中產階級的價值觀。在美國,電視節目的主要受眾是中產階級,節目要想有高收視率,就一定要能吸引住他們。在美國中產階級中,家庭觀念是最重要的,節目抓住這一點,在每一期節目中必定會潛移默化地融入家庭觀念,在老板和下屬聊天中將員工的家庭狀況呈現出來。同時老板被設定為是一個對情感和生命及員工個體感受都十分重視的形象。老板們遵循的是“以人為本”的理念,他們關心員工,努力促使公司效益與員工的利益不沖突,在恢復身份后必定對有困難的家庭予以幫助,這種包含著美國中產階級價值觀念的節目創辦立意和理念都是目前美國人所需要看到的。《臥底老板》將人們的價值觀念與電視節目的娛樂性做到了完美的融合。
一檔優秀的電視節目有“三有”,即有用、有趣、有情。《臥底老板》通過巧妙的板塊設置,準確的節目宣傳理念,抓住真人秀節目“亦真亦秀”的特點,同時做到了“有趣”、“有情”。觀眾在觀看的過程中既能享受“有趣”帶來的快樂,又在“有情”中體會到了家庭親情和社會溫情。要做到“有情”,就要學會將人們的價值觀念融入到節目中,我國的電視節目缺乏的正是這種共通的價值觀念的體現。只有有思想深度的電視節目才能做得長久,如何將電視節目與中國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念相融合,利用國外優秀節目的經驗、模式發展我國電視業,這正是需要我們繼續探索的。
注釋
①劉利群、傅寧:《美國電視節目形態》[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8:129。
②張紹剛:《全球金牌電視節目解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86。
③張紹剛:《全球金牌電視節目解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