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世國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是一項綜合性的任務,它包括社會主義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國的方針得到基本落實;城鄉差距逐步縮小,收入分配格局更加合理、更加有效,人民財產普遍增加,生活更加富足;就業更加充分,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人民的思想文化素質、道德素質明顯提高等方面的內容。而在這諸多內容之中,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提高人民的民主、法律意識是最為基礎和關鍵的。
健全民主法治的途徑有很多,新聞媒體的法制新聞報道是其中之一。隨著科技的發展,電視、網絡影響力的擴大,新聞媒體在這方面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因此,加大對于法制新聞報道的重視,對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來說,意義很大。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要求在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正面能量,以及各種積極因素的基礎上,努力減少社會矛盾,解決社會糾紛,使得人民的物質生活以及精神生活水平都得到大幅度提高。而法制新聞的報道可以提高人民的法律意識,使得社會法律體系更加健全,社會矛盾以及糾紛逐步減少,這也是實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的關鍵途徑。
具體來說,法制新聞報道與和諧社會構建之間的關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實現民主法治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之一。所謂民主法治,顧名思義主要包括民主與法治兩方面的內容,民主主要是指要最大程度地發揚人民的民主權利,而法治則是要落實依法治國的基本方針,通過各方面因素的調動,使得社會矛盾以及沖突得到最大限度的減少或降低,使得社會矛盾都可以通過法律途徑得到有效解決,從而最終實現社會的穩定以及和諧。
隨著科技的進步,電視、網絡等信息媒介影響力的擴大,法制新聞報道作為一個可以普及法律、宣傳法律、提高民眾法律素養、解決眾多法律問題平臺的作用已經越來越大。加強法制新聞的報道,可以有效地加快民主法治的實現步伐。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包括多方面的內容,公平正義的實現是其中之一。所謂公平正義,就是要努力協調好社會方方面面的利益,正確地處理、解決好各種社會矛盾以及人民內部的諸種矛盾。法制新聞的報道可以通過法律知識的宣傳,使得人民群眾懂得在處理各種矛盾時,自覺兼顧各種利益,從而可以正確處理好各種復雜的利益關系,使得社會的權利分配、機會分配等更加公平。據此,我們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社會的公平與正義。
因此,法制新聞的報道與社會公平正義之間是緊密相關、密不可分的。
法制新聞報道,通過法律知識的宣傳、具體案件的剖析,可以使得全體人民的法律自覺意識、守法意識、法律水平明顯提高,從而整個社會就可以做到知法、守法,隨之社會氛圍也會更加誠信、更加友愛。
所謂良好的社會秩序,主要包括社會管理體系更加完善、社會更加安定團結、社會組織機構更為健全等方面的內容。法制新聞報道,可以借助法律知識的宣傳,使得每一個公民的法律水平以及意識得到提升,從而可以更加自覺地去遵守法律,依法去管理每一項社會事務。每一個公民都遵守法律、每一項社會事務都在法律規定的范圍之內完成,我們的社會秩序就會變得更加有序、更加穩定。
當今社會,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生態問題已經成為重要的社會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變得尤為重要,也成為和諧社會構建的重要內容之一。具體來說,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主要包括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三個方面的內容。而法制新聞報道,依靠其強大的社會影響力,以及輿論監督功能,可以強有力地提高人民的環保意識,從而對于促進生產的發展、生活的富裕、生態的良好,實現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和諧意義重大。
法制新聞報道可以有效地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民主法治,使得社會更加穩定有序,社會氛圍更加良好,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因此,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離不開法制新聞報道的推動,尤其是在科技日益發達的今天,這種推動意義更加重大。
法治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最為重要的保障之一,法治的意義不僅僅在于依靠打擊、懲處違法犯罪來減少社會矛盾,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通過各種途徑有效緩解社會人員之間的沖突,減少社會的不安定、不和諧因素,實現社會的和諧穩定。當今社會,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特征就在于社會各階層成員之間的矛盾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公平合理的解決,權利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只有社會的公正得到了實現,社會的和諧才會到來。
然而,司法公正又是解決上述這些問題的主要基點。刑法中的很多原則,比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法定等原則的制訂就是基于司法公平。司法公正的主要目的就是確保在法律的實施過程之中,不會出現司法腐敗等類似問題。一般來說,如果在法律的執行過程中出現司法不公正的現象,極易引起人們的反感,甚至引發群眾的信任危機,后果十分嚴重。因此,實現司法的公正是我國實現依法治國的重要一步。若干實踐已經表明,法制新聞的報道對于實現司法的公正來說至關重要。很多重要的案件正是因為新聞媒體的關注和介入,才得到了曝光,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從而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得到公正圓滿的解決。
因此,在法律案件的處理過程中,法制新聞報道發揮的積極作用是不可被低估的。讓更多的媒體介入進來,讓社會輿論真正發揮監督作用,對于社會法制建設以及社會和諧意義重大。
在現階段,由于我國實行依法行政的時間不長,法制又十分不健全,加之部分政府公務人員法律意識十分淡薄,導致我國政府工作中有法不依、違法不究、執法不嚴的現象十分嚴重。加大法律體系建設,提高政府人員的法律意識,使國家公務人員真正地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新聞媒體作為一種重要的監督形式,可以通過對于這些現象的揭露、批評,大大改善政府行政過程中的不良狀況,使政府能夠更好地為人民服務。法制新聞報道,作為以法律內容為主的節目,在促進政府依法行政上更是發揮著別的節目所不具備的作用,是實現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關系著每一個人民群眾的自身利益,需要每一個人積極參與。而公民只有在懂法、且懂得如何守法的基礎上才可以有效地參與到其中。因此,如何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增強其法治觀念就成為國家相關部門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
法制新聞報道作為一個以宣傳、普及法律知識為主要內容的節目,因其廣大的影響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公民法律意識,完善法制教育,使得公民具備參與和諧社會構建的資格。
法制新聞報道可以有效地進行輿論引導,具體來說新聞媒體在進行輿論引導時,主要發揮下列幾個作用:首先,增強全社會的凝聚力,鼓舞公民的士氣,促使公民在和諧社會的構建過程中形成強而有力的合力。這就要求法制新聞報道在開展節目時,要努力營造一種人人有責、共同參與、社會成果人人分享的氛圍,促使社會公民不僅在思想上,而且在行為上達成一致,以有力地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其次,為了從思想的角度打實和諧社會的基礎,一定要積極倡導和諧社會的理念。因為和諧社會的構建不僅僅需要科學上的合理,更重要的是要得到社會層面的廣泛認同。最后,積極緩解各種沖突,解決種種矛盾,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此時,新聞媒體必須發揮正確的輿論導向,使群眾正確地看待矛盾,從而解決矛盾。通過正確的宣傳及引導,整個社會都會形成一種積極的、向上的氛圍,在這種氛圍的感染、推動下,和諧社會的構建將會更加順暢。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全黨、全國人民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法制新聞工作者于其中必須明確自己的責任、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以促進和諧社會更好、更快地實現。
總而言之,法制新聞報道作為重要的輿論監督工具之一,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之中,可以有效地推動政府依法行政的實現,有力地保障司法公正。與此同時,通過強而有力的法律宣傳,公民的法律意識亦會得到相應的提高,社會氛圍隨之也會變得更加誠信、更加友愛。由此,和諧社會的建設也會更快地實現。因此,在此過程中,作為法制新聞工作者必須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以加快和諧社會構建的步伐。
1.曹天懷:《淺談加強法制宣傳對社會和諧的重要性》[J],《中國對外貿易》,2010(24)。
2.韓光、梁曉杰:《加強法制宣傳對社會和諧的促進作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35)。
3.何紅霞:《加強法制宣傳教育促進社會和諧發展》[J],《大學時代》,2006(10)。
4.趙敬春:《法制新聞宣傳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J],《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7)。
5.譚吉貴:《談司法腐敗防治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6.慕明春:《“媒介審判”的機理與對策》[J],《現代傳播》,2005(01)。
7.魏永征:《中國新聞傳播法綱要》[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9。
8.侯健:《輿論監督與名譽權問題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