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美權
最近筆者聽到一位同行講述了這樣一件事情:某報社一名被譽為“老黃牛”的老記者,因瑣事與領導打架,許多人聞之頗感意外。在作檢討時,這名老記者說“最近總感覺工作壓力大,心里很孤獨,領導極少找我談心,不了解我平時一些困惑。”這一事件給我們媒體的領導干部敲響了警鐘:談心切莫忽視“放心編輯記者”。
在實際工作中,有些領導片面地認為談心是做有思想問題的人的工作,平時與那些說老實話、做老實事,看上去順心、用起來放心的人長期缺少談心交流,甚至不聞不問。這不僅不公平,而且也太片面。每個人都渴望被人關注和認同,都希望自己的快樂有人分享,憂愁有人分擔,苦惱有人傾聽。眾所周知,在新形勢下,作為當代中國社會生活的見證者和記錄者,媒體人所肩負的責任之重,壓力之大,是很多行業都沒有的。我們的編輯記者每天早起晚睡,疲于奔波。每月既要完成規定的新聞數量,又要爭取采寫到獨家新聞和好稿……置身這樣一個關注別人而較少關注自己的行業,即使是一些思想素質過硬、平時表現優秀的編輯記者也容易產生一些思想波動。媒體的領導如若長期忽略了其他“放心編輯記者”,不但會讓他們受到“冷落”,而且還會像前面講到的那位“老黃牛”一樣,使他們發生逆轉,成為有思想問題的人。
領導找干部“談心”,不只是為了了解他們的工作、學習、生活情況,也是為了深入了解他們內心所思所想所盼,從而予以正確引導。這種“談心”,既是對干部的愛護、關心和負責,也是對領導自己負責,對黨和人民事業負責。
樹木只有常剪枝才能成為參天大樹。對“放心編輯記者”其實也應加以更多的關愛。說幾句肯定和激勵的話,也許會使他們心里熱乎乎,使之更讓人放心。媒體行業的領導應做有心人,不能等有了問題才“救急”。而應抓住各種時機,三言兩語不嫌少,十句百句不嫌多,經常溝通,及時提醒,做到放心不放松,放心不“離心”,如此或許可以避免“想不到”的遺憾和“嚇一跳”的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