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巍
(北華大學師范分院,吉林 吉林市 132000)
藝術體操是一項具有較高藝術性要求的集舞蹈美、韻律美、形態美、音樂美于一身的體育運動項目,它是人體美、藝術美、體育美與器械美四者有機結合的具體體現。藝術體操是練習者在體育運動中對動態美、技巧美、時空美的貫通性表現,其以人作為美的物質承載主體,以人的運動作為美的藝術再現,通過人的律動式表演呈獻給讀者審美意象和藝術體育運動的神采和魅力。所以,藝術體操的美育是內在的,是對人的本質美的釋放,因而,藝術體操的教學過程就是一種挖掘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教育過程。通過培養學生對藝術體操的感受力、表現力,來增加對藝術體操的審美能力,有效發展學生的柔韌、力量、協調、靈巧等身體素質,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節奏感、優美感,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和表現力,可以使學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基礎上,樹立正確的審美觀。藝術體操教學可以通過形體訓練、動作學習、音樂欣賞、服飾展示、教師儀態影響等教學方式,達到增強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目標。
形體美是運動者靜態美和動態美統一和諧的整體美。靜態美包括人體的神態美、容妝美、身型美和服飾美;動態美包括人的舉止美、動作美、造型美。靜態美以個體美為基礎,通過動作美來體現。形體美要求從“站、坐、行”三個方面來訓練,學生的審美能力也可從“站、坐、行”三個方面的學習品味中來培養。一是要培養學生站有站相,在站得正、立得挺、姿態帥中增強審美能力。一個人的站姿美應具備挺拔、穩重、敏捷的形體面貌。優美的站姿以挺拔的脊背為關鍵,以向上伸展軀體為基本要領。挺拔的站立會給人一種從內到外的肢體健美、精力充沛之感。立腰是端正直立形象的體現,能夠給人精神振奮之感。比如,芭蕾舞的把桿練習就是對端莊姿態、動作舒展和高雅氣質的訓練。藝術體操教師可以通過音樂伴奏,訓練學生腰的姿態,在腰和身體其他部位動作協調并靈活的配合下,使學生的站姿、舞姿控制有素,均勻表現和發展,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二是在學生體會到站的藝術后,強調學生要學會“坐”。坐得端莊、坐得美觀是藝術體操審美的一個主要因素。在平時的生活中,嚴肅場合要正襟危坐,并保持端莊大方的儀態,輕松場合可坐得隨意些,但仍當挺起腰背,不能完全松懈,需要形成這樣良好的習慣。與人交談時,也當挺直腰背,并可將身子略向前傾,這樣不僅可以聽清對方言語,又可顯得恭順有禮;三是要求學生學會“行”。也即走的姿態要美觀。走路要步態瀟灑、穩健瀟灑,給人以灑脫的美感,不能拖泥帶水、疲疲塌塌,駝肩松胯,給人以頹像。走路的美感在于人的姿體動作形成協調、靈巧、矯健的律動之美,下肢移位時要與上體配合形成一種協調平衡的對稱關系,步伐應與自身高度和腿長相適應。教師在藝術體操的教學中,應對學生進行舞步的訓練,以增強學生對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促進學生內在美與外在美的和諧發展,從而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和培養學生的動作美,不能僅僅滿足于將所要向學生傳遞的信息和套路式動作傳授了,還要看學生對所學動作的美感受得怎樣,是否能夠在自己做出的動作中表現出來。學生對于藝術體操的審美能力需要教師的引領,教師不能僅僅滿足于教會學生“會做”,還要盡量教會學生“做好”。學生對藝術體操動作美的品味可以通過學習和感受舞蹈動作的美來體驗,讓學生通過學習舞蹈知識和掌握一定的舞蹈技巧的路徑來體會藝術體操中的動作美。可教學生學習和表演阿拉貝斯、阿提秋、巴塞轉體等舞姿,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師范和點評,讓學生從中品味這些舞蹈動作中美的內涵和美的表現,再將舞蹈性質的美與器械結合在一起,使得學生對于動作美的體驗多一些感受。進而使學生的動作美達到一個上升的進步的層次,使其從中感受到藝術體操動作美的享受與震撼,藝術體操的跳躍、轉體、平衡等基本難度動作都可以利用這些姿態去完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應以飽滿的精神面貌給學生進行完美示范,然后對要領做以簡練生動的講解,用準確清楚的節拍口令幫助學生練習并完成所要學習和掌握的動作,并及時提示和糾正學生的動作錯誤。教師在教學中向學生傳授的情感美、思想美和動作美,可激發學生的學習和練習興趣,使學生在展示動作和表情的同時得到美的教育和啟迪。事實上,學生要使自己的動作達到教學要求,達到感染觀眾的要求,就不能滿足于學會動作,更主要的是要使自己做出的動作具有美的感染力和沖擊力,需要在學生的內因上具有相應的審美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自我感知和自我品味動作美的要領,再通過體操的律動展示出來。
音樂是感動人的心靈的藝術,藝術體操與音樂理應是契合的,貫穿于藝術體操教學和藝術體操比賽始終。確切的說,唯美的藝術體操表演是舞和樂的完美組合,舞者是在樂曲的節奏和意境中奔放感情,將美的表現呈獻給觀眾,在感動自己的同時感動觀眾。沒有了音樂的相伴,藝術體操將失去其固有的魅力。因而,教師需要通過音樂伴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高學生的韻律感,增強學生的動作表現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學生所要學習的體操內容的需要,選好伴奏曲目,不要因為僅僅是在講授動作,讓學生學會動作后,再通過音樂伴奏來表現。要引導學生在音樂節奏美的旋律中,學習和表現各部位肌肉的伸拉。并使學生注意身體肌肉的變化,感受肌肉的收縮與放松,體會如何進行正確控制的規律。學生在長期的音樂感染下,可以輕松且協調地調整各部位肌肉,自然而然地完成具有動感美的韻律感極強的動作。另外,教師應當在訓練學生的音樂節奏和樂感美的同時,幫助學生理解音樂語言,使學生逐步做到動作與音樂的默契配合并最終融為一體。通過音樂伴奏進行藝術體操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對美的情感的感受能力,進入表現自我,塑造美的形象和動作的境界,達到音樂美感與動作美感的完美統一,繼而使學生體會到身體和心靈上美的交融,完成審美能力的提高。
服飾是一個人美的外在裝飾物質,藝術體操的審美離不開運動員的著裝,所以,藝術體操的運動服有著其獨具的美的特質。在看到國際藝術體操賽事時,常常會對各個國家運動員的著裝進行評論,因為運動服的裝扮和對這個運動員的表現美是緊緊聯系在一起的,也是能夠“給分”的。從一個人的日常穿衣打扮看也是這樣,不同的衣著打扮會有不同的氣質效果,所以會有“量衣看人”的說法。再從各行各業的職業裝說來,也都體現著行業特點,是表達職業特點的符號。同樣,藝術體操也有其專用的運動服,從面料、款式、顏色、造型等方面都具有個性特征,所以,在藝術體操的審美中,服飾美是當然的元素,也是具有藝術體操神韻美的元素,美的服飾是美的體操形式和內容的襯托,正如紅花需要綠葉所襯托的道理。在藝術體操的學習訓練中,教師應安排學生統一穿著藝術體操運動服裝,讓學生從感性上感受到青春美、線條美、體形美,感受到藝術體操的學習和表現于日常生活不同,需要美的表現和創造,以服飾美來增強學生感知藝術體操美的魅力,激發學習熱情的目的。
在所有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的形象都是學生的一面鏡子。在藝術體操教學中,教師的儀態美同樣是學生感受和效仿的必然對象,對于體操的審美會通過教師的儀態美去建立認識。所以,教師要培養和增強學生對藝術體操美“愛”的情感,這種情感的培養和積累與教師的身體力行直接相關,教師的言傳無疑是重要的,但是,教師的身教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師對于藝術體操的演示必須規范,尤其是要達到表現美的程度。教師切不可有僅僅是給學生傳授一門課程的知識而已的片面認識,要充分認識學生絕不僅僅是在了解一門知識,還是在熏陶一種感知藝術體操美的情感。教師儀態美會在學生心目中打下烙印,感受到藝術體操對一個人修養氣質美的作用,對于學生學習和品味藝術體操的美產生良好的持久影響。事實上,判斷一個人美不美,容貌并不是完全的評價標準,而儀態、舉止、氣質和風度恰恰是十分重要的評價因素,教師的儀態美表現于藝術體操教學中,需要教師將藝術體操美的神韻通過自己這個媒介導向給學生,那么教師首先必須是傳播藝術體操美的使者,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來影響學生對藝術體操的審美能力,更好地引領學生進入審美境界,達到良好的審美教學效果。
藝術體操以人的自身為對象,人即是表現美和創造美的主體,也是感受美和發掘美的審美主體,當然,從觀賞者的角度說來,體操表演者就是審美對象。教師在藝術體操教學中,應當注意調動學生的審美積極性,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觀察、表現和創造美。比如:可以引導學生在藝術體操練習的過程中,一邊觀察自己在鏡中的形象,一邊練習動作技術,并自我欣賞優美的動作,自我發現不規范的動作。在學生間開展互幫互助活動,學生在主動探究藝術體操內在美的情感基礎上,在律動、婉轉、悠揚的音樂伴隨下,將舒展多變的姿態和動作技術融為一體,構成美的旋律與美的造型,不僅能夠喚起學生內心美的體驗與享受,還能使學生對自我美的表現予以肯定。教師還可以通過提問、相互觀摩、評議及編排動作等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講解、示范、觀察分析、糾正錯誤及編排簡單動作組合的能力,使學生不僅能夠理解自身的動作,而且能夠懂得如何去表現,才能達到賞心悅目的怡神境界,從而提高學生美的創造力。
[1]胡效芳.論藝術體操美的表現形態和審美特征[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3).
[2]熊鷹,陳進慧.論藝術體操個人項目的編排程序[J].體育科技,2003,(3).
[3]李衛東.優秀藝術體操運動員技術風格特征及形成的主導因素[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3,(2).
[4]馬勤.藝術體操專修課情境教學模式的構建與運用[D].武漢體育學院,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