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云 ■江西省武寧縣水利局楊洲鄉水務站,江西 武寧 332300
在98年經歷過一場洪水之后,首先,我國對水域防洪施工以及大中水庫的加固力度有很大程度的加強,因為部分重點的水利工程的施工和大部分的生態保護相關工程項目的持續開展,我國的大部分水利設施的防洪以及抗旱的能力逐漸的完善起來,確保我國的經濟保持連續、快速的穩定增長,同時,也是我國經濟達到上述要求的一個基礎。
現代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方面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施工設備十分陳舊,和現代水利需求不相匹配。大部分的水利工程幾乎都是在二十世紀當中建立的,相關的工程標準十分落后,只能發揮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的功能。造成大量的排澇不足的現象存在,我國的農田會受到河地方洪的壓力,農田方面沒有辦法將積水排除,也不可以開展提灌的工作。由于投資比較少,所以就會導致相關的管理人員十分匱乏,設施十分落后,導致部分功能出現喪失的現象,最終導致附近的農田經常會有災難的現象出現,給我國農業方面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很大的阻礙影響,同時也給農村現代化的發展造成很大的障礙。
小型的水利工程一直都沒有被重視,對其投資的比例很低,部分區域水利過程建設投資只有百分之一,嚴重的話,只有千分之一;沒有經過水利正規的部門進行統一的規劃、調度,一部分企業對工程的投資力度十分大,但是,卻很難得到讓人滿意的實效。新型的農村政策的不斷實施解放現代生產力,也給公益事業的施工帶來了很大的問題,實行家庭聯產的承包責任制度,把農民生產的積極性極大的調動起來,但是,由于我國農村家庭都是一戶一戶開展生產的,生產規模很小,這樣使我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方面的問題凸現出來。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我國的農民經營土地面積大部分都很小,不是那種十分龐大的規模式生產,因此改善農田水利設施的能力也十分有限。第二,我國農民的文化程度以及綜合素質都很低,因此,我國的鄉鎮以及村級都沒有辦法很好的改善小型水利設施。此外,因為我國農民都是小規模經營,收入增長十分緩慢,因此,我國的農民沒有剩余的資金把小型水利工程的相關措施改善。第三,我國農民沒有意識到對農田水利建設是一項公益的事業,也沒有擔負起應有的義務。對農村的稅費改革很大程度上將農民的負擔降低,但是“兩工”取消之后,由于我國政府的投資能力有限,地方政府部門也沒有足夠的資金去投入,這樣就很難將小型的水利工程施工很難實現。
提升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就是需要對其增加資金的投入,在我國的農業方面,對農田水利等相關的設施重點靠攏。確保我國農村的相關剩余資金可以充分的利用到對水利設施建設方面。地方政府部門要合理的安排主要的項目,將農業生產的設施條件很好的改善。目前我國對農村的糧食補貼政策,很大程度上把農民工作的積極性提高,糧倉已經我國重點保護的項目,所以,國債方面的資金也要著重的提供給糧食的主要產區的水利工程,有關部門也要為小型水利過程的開展提供便利的條件。
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設缺乏管理,不斷的將水利樞紐的管理強化,能夠確保我國小型的農田水利項目順利的發展。因為農村的稅費改革正在逐漸的將“兩工”替代,部分群眾十分片面的認為在稅改之后,不需要農民去承擔水利工程項目的建設任務,因此,我國農民也沒有義務去開展水利工程項目的建設施工,這對我國的小型水利工程的發展造成很大的阻礙作用。所以,要對新時代下的水利基本建設的新機制以及新措施努力的探索,對農民負擔以及農民民意投入勞動進行重點的區分。不斷的宣傳自力更生的優良傳統,尊重農民的個人意見,嚴格的按照相關的標準規范,對農民做好指引方面的工作,做好水利方面施工建設。針對經濟十分落后的村落,可以經過村委會開展會議,通過“一事一議”的方式將部分資金用在對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設方面。
我國最近幾年一直在對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體制建設,將“農業灌溉用水者協會”推行成為主要的管理方式,將工程產權明確,逐漸的完善各個工程管理方面的制度。加快對水價的相關改革,水費是每個管水單位主要的收入來源,要將管水單位自主經營方面的能力很好的提升,要不斷的從水費的制度方面進行改革,這項工作的核心就是對水價不斷的改革。灌溉供水在很長時間以來都被當做一項公益的事業來進行的,有關領導、干部以及農民群眾關于水的價值、商品觀念等幾個方面還認識不到。所以,對水價進行改革,首先就是要對相關人員思想觀念方面逐漸的進行轉變,讓用戶對供水價值方面的認識很好的樹立起來,促進相關人員可以節水、珍惜水。要積極的推行定額管理的用水制度,實行“超出定額的累計加價”以及“基本的水價以及計量水價”的兩部制的水價制度,對管水單位要加強其自身的管理,不斷的提高相關單位的服務質量,有效的降低了供水的成本,持續推行新型的節水技術,將水資源的利用效率有效的提高。此外,要采取行政間接指導管理,將傳統的通過行政指令供水做法逐漸地改變,將計劃用水以及合同供水方法有效的推行,通過上述工作達到對水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調度和利用。由于我國的小型水利工程基本是建在20世紀的50到60年代,是國家和地方政府投資、農民投入勞動將其建成的,建成之后,由國家或者是集體來對其進行管理,屬于國家或者集體對其所有。由于這樣建成的水利工程產權十分模糊,所以,群眾在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方面缺乏積極性,認為對這些設施的管理是國家或者是有關集體的義務,因此,想要很好的對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進行改革,關鍵就是要對其產權相關的制度不斷的改革,使其權責分明、科學的現代化制度,把所有權以及經營權的互相分離很落實到實處,最終讓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成為現代化市場經濟的主體。加強對相關人員的上崗培訓,不斷的將其專業技術能力和相關的專業水平,不斷的提升其施工的質量,最終為我國經濟建設帶來很大的發展。
水利工程對我國的農業來說是十分關鍵的,小型水利工程作為我國的基礎設施,為我國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帶來很大的促進作用。與此同時,小型水利工程作為我國農田經濟發展的基礎,是對我國農田的水旱災害起到很好的抗御和保障的作用,對灌溉水資源的供給帶來很大的改善。不斷的分析我國小型水利工程當中存在的問題,對我國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糧食產量的不斷提高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有效的提高了我國農民的生活水平及收入水平。
[1]劉于其.淺析我國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J];水利施工,2013.
[2]楊旭.淺析我國小型水利工程建設的經濟型作用[J];中國水利,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