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明,李翠哲 ■開封市路明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河南 開封 475000
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帶動下,我國的道路交通工程得到了極大的進步,路橋工程的數量不斷增加,而在這種背景下,路橋工程施工中的合同糾紛也在逐年增加,這種問題嚴重影響了工程的施工進度和施工質量,同時也是比較復雜、難以處理的,因此,相關部門要充分重視起來,依據相關的法律法規,處理好此類合同糾紛,以維護我國建筑市場的穩定。
合同糾紛,是指因合同的生效、解釋、履行、變更、終止等行為而引起的合同當事人的所有爭議。合同糾紛的內容,主要表現在爭議主體對于導致合同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法律事實以及法律關系的內容持有不同的觀點和看法,合同糾紛的范圍覆蓋了合同從成立到終止的整個過程。路橋工程的施工合同作為建筑工程合同的一種,依據我國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269條規定,“建筑工程合同是指由承包人進行工程建設,發包人支付價款的合同,通常包括建筑工程勘察、設計、施工合同”。在民法中,建筑施工合同屬于承攬合同的一種,合同的外延包含在建筑工程合同中,同時也包含在承攬合同中。一旦建筑工程施工中出現合同糾紛問題,而在現實中又缺少法理依據時,承攬合同中的權利義務理論同樣具有指引作用。
路橋工程施工合同的糾紛,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特征:
(1)案件訴訟標的大。路橋工程的施工屬于大宗不動產,工程直接關系到國計民生,一個施工標段涉及的資金可能就會高達數千萬甚至數億,由此產生糾紛的訴訟標的與傳統的民商事案件要大得多。(2)案件涉及的法律關系復雜。路橋工程施工中的合同糾紛主體是十分復雜的,包括施工單位、建設單位、分包人等,主體數量龐大,給合同糾紛案件中法律關系的梳理以及不同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區分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案件適用的法律法規包括《合同法》、《民法通則》、《建筑法》、《招投標法》等法律法規,還包括各種部門規章、相關產業政策和技術性規范等,這些都給審判人員在法律使用上帶來了困難。(3)案件審理困難。此類案件的爭議內容錯綜復雜、證據數量大、內容專業龐雜,同時涉及大量的數據信息,如現場簽證、工程內業、監理通知單等文件,不僅案件審理的專業性較強,而且相比于其他民事案件,審理周期更長,對于案件審理人員有著更高的要求。一般來說,由于上述原因,加上現行法律法規中的漏洞,涉及到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糾紛的案件一般需要1-2年,較普通民商事案件要長2-4倍。
路橋工程施工中的合同糾紛問題,涉及發包人、承包人、轉包人以及施工人員等多個主體,因此,在個案中,必須根據案件的實際情況,結合《關于適用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合同法》等的相關規定,明確合同糾紛的訴訟主體。一般來說,在合同糾紛案件中,訴訟主體難以把握的情況包括以下幾種:(1)發生合同糾紛時,施工方為了索要工程款,只針對承包人提出訴訟。針對這種情況,結合合同的相對性原理,一般會允許訴訟,而且并不會將發包人作為糾紛事件的當事人。但是,如果工程承包方提出要求,明確將發包人當做第三人,而發包人對于承包人又負有相應義務的,則將發包人列為第三人。同時,如果是為了對合同糾紛進行審查,法院方也可以主動追加發包人為第三人。(2)承包人經發包人同意將工程轉包的,屬于合同轉讓。合同轉讓后,實際上承包人已經退出了合同關系,由承讓人繼承其法律地位,因此施工方在索要工程款時,應該將發包人作為起訴對象。而如果因工程質量問題,發包人提出訴訟,則應該將施工人作為起訴對象。(3)通常情況下,在路橋工程中,企業法人都會設置相應的工程項目經理部,對工程的建設施工進行管理,作為一個臨時性的組織,項目經理部與企業法人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其本身也不存在獨立的財產。所以,工程項目經理部實際上并不屬于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的“其他組織”,因此,項目經理部并不能成為相應的訴訟主體。當發生合同糾紛案件時,應該以設立項目經理部的法人為訴訟主體。
路橋工程直接影響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我國關于路橋工程建設的相關法律法規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屬于強制性規范,而實際上,并非所有的強制性規范,都能夠對合同的效力進行有效認定。一般來說,強制性規范又可以分為管理性規范和效力性規范,而只有效力性規范才能對合同效力進行認定,判定合同是否有效。在對合同糾紛進行審查時,需要尤其重視以下幾類工程合同的效力。
(1)非法轉包合同
轉包是指承包人在承包建設工程后,又將承包的工程項目轉讓給第三方進行建設,這種行為是建筑法第二十八條明令禁止的非法行為。在對非法轉包行為進行判定時,要對其與合同轉讓的區別進行區分。非法轉包與合同轉讓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主體不同。合同轉讓后,主體已經由原合同一方的當事人,變為承受原合同義務的第三人,而轉包后,原合同主體并沒有發生變化,只是一方當事人就合同的內動與第三發重新簽訂了新的合同;其二,產生的法律后果不同。合同轉讓后,原合同因新合同的成立而終止,而轉包情況喜愛,原合同和新合同同時生效,實際上形成了兩個合同關系。因此,對于非法轉包,要判定合同無效,同時依法收繳非法所得。
(2)存在掛靠關系的合同
掛靠經營是當前建筑市場中常用的一種經營方式,同時也暴露了我國建筑市場的不規范操作問題。掛靠主要是沒有相應資質的單位或個人,為了規避法律的禁止性規定,通過各種形式,借用有相應建筑資質的建筑企業法人的名義,從事工程建設的行為。一般來說,在對合同糾紛進行審判時,要從四個方面對存在掛靠關系進行認定:其一,掛靠者沒有從事建筑活動主體的資格;其二,被掛靠者的目的是收取相應的管理費用,掛靠者則是為了謀求高額利潤;其三,掛靠者以被掛靠者的分支機構或者項目經理部等為名義開展活動;其四,掛靠者自籌資金、自主經營,被掛靠者不參與工程建設,不承擔技術、質量、經濟責任。按照我國建筑法第二十六條的禁止性規定,存在掛靠關系的施工合同屬于無效合同,不存在法律效力。
總而言之,在當前的市場經濟環境中,路橋工程施工合同的糾紛問題直接影響著工程項目的建設進度和施工質量。因此,相關管理部門要充分重視起來,對施工中合同糾紛的法律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對合同糾紛問題進行合理有效的處理,以確保工程項目建設的順利進行。
[1]王小莉.淺析建設工程“黑白合同”的相關法律問題[J],仲裁研究,2012,(2):75-81.
[2]朱麗霞.路橋工程合同管理的必要性及加強措施[J],現代商業,2011,(11):144.
[3]李霞.建筑施工合同糾紛問題分析[D],黑龍江大學,2013.
[4]陳少湧.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糾紛的處理及合同管理[J],法制與社會,2011,(2):14-16.
[5]趙立芝.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的產生及預防[J],科學之友(B版),2009,(9):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