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旗 ■陜西華帆交通工程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068
公路建設水平直接決定著交通運行能力,關乎國家經濟發展,截止2013年年底,我國公路總里程達435萬公里。作為公路工程的前提,路線設計必須合理精確,否則易引起交通堵塞,或出現路程過長增加油耗的現象。建設范圍在擴大,偏遠地區越來越受重視,地形地勢愈發復雜。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解決了手工設計中的許多問題,但路線是三維實體,須實現平、橫、縱一體化。若將其分開設計,必然會破壞路線的完整性,使得設計質量有所降低。因此在設計公路路線時,需加強對一體化的重視。
路線一體化設計需在專門平臺上開展,所以首先應建立一個相應的一體化設計平臺。在計算機上可同時打開多個窗口,將同一路線的平面、橫斷面和縱斷面進行視圖顯示。設計人員能夠根據需要切換窗口,并對窗口進行縮放、移動,這幾個窗口相對獨立但又緊密相連。即是說每一個窗口內的繪圖區域、圖像比例是獨立的,在操作另一個窗口時不會對其產生影響。而聯系是說彼此間的相互響應,如在平面視窗內對路線的位置做了調整,系統會自動調整縱斷面視窗內容,生成與平面視窗相應的地面線;而調整縱斷面視窗內的縱坡時,橫斷面視窗也會生成新的橫斷面。
主要包括3個功能:(1)交替設計。可實現視窗的任意切換,進行所需要的操作。如在平面窗口內設計時,可隨時切換至縱斷面窗口開展拉坡設計。這一功能是在公路路線設計中極為重要,因為路線設計需經過多次修改才能最終確定,而一旦一方面發生改變,另外兩方面也必然要有相應的變動;(2)關聯設計。即幾個視窗之間彼此相連,在設計某一方面時必須兼顧其他兩方面。如調整平面視窗內的線位,則會引起縱斷面視窗內地面線的變化;(3)信息查詢。各個窗口內涵蓋了大量與圖形相關的信息,可隨時搜索查詢,如土石方工程量、樁號的橫斷面等,輔助判定每次交互操作的合理性,以便有針對性地對方案加以調整。
具體來說,平面設計視窗能夠調整交點和線元,并對半徑、A值等參數進行修改;縱斷面設計視窗包括地面線點繪制、交互式拉破、調整坡長坡度和坡點;橫斷面設計視窗包括橫斷面的自動設計、交互設計等功能。在開發這些功能時,需逐個進行,先設計各個方面的獨立功能,然后將這幾個方面加以連接,實現平、縱、橫一體化。主要應用了兩種技術:一是響應器,用以監測路線設計時可能出現的事件;二是通知技術,創建實體的同時可在其內部安裝相應器,記錄有另一實體的對象ID號,負責兩個實體之間的關聯。一旦設計人員對實體有所改動,響應器變化自動發出相應的響應,通過讀出所依附實體的對象ID號,將實體打開,按照設計思路實現相關操作。如創建平面線元實體,安裝響應器便可與縱斷面窗口內的地面線相連,若修改前者的線元,響應器會自動引發后者對應地面線的重新操作。
公路建設引進計算機技術已有很長時間,但在一體化技術方面的研究不多。數字地面模型是一種集三維數字、數據采集、路線設計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技術,因為公路多呈不規則的帶狀,所以必須利用三維技術加以設計。數字地面模型利用數字對地形的起伏變化進行表述,先采集地形表面的數據,然后以x、y、z的方式分別表示路面的平、縱、橫坐標。模型的數據結構與工程進度、檢索效率密切相關,必須加強重視。
(1)在三維立體的地面數字模型中選擇合理的路線。通過該模型的收集和分析,能夠將所有路線都顯示出來,給設計人員提供多種方案。根據工程要求,設計人員在對比后可選擇最佳方案;利用CAD技術獲取路線平面的逐樁坐標,然后利用數字地面模型求出路線相對應的縱斷面與橫斷面的地面線,在此基礎上生成路線的縱斷面圖和橫斷面圖;最后將設計好的路線與數字地形的三維模型進行疊加處理并消影,然后經過渲染和動畫處理,以得到整個路線的三維真實模型。
(2)在以往計算土石方數量時,多是根據斷面加以計算,缺乏科學性且計算結果精確度較低。使用數字地面模型計算,因采用了三維技術,理論上更加嚴密,可提高計算效率和精準度。
(3)將實際勘測結果和數字地面模型測量出的結果相比較,從中不難發現,數模已經可以滿足任何道路最初期階段設計精度的要求,在各種地形中都較為適用。隨著地形越來越惡劣,對技術要求也更高,而且可能會用到加密、特征線處理等技術。
從前面分析可知,公路路線設計的三維場景較為復雜,若只采用一種流形的曲面進行描述,難以一次性地將整個模型描述清楚。所以有必要通過分割-歸并的方法將三維實體分成現狀景物實體和虛擬的景物實體兩類,對其進行可視化描述。而一體化和可視化的聯合應用也是今后的主要趨勢。所謂現狀的景物實體,指的是地形、地貌等已經客觀存在的實體;而虛擬的景物實體指的是在規劃設計中還未真正施工建立的實體,包括隧道、橋梁、路基等結構。然后根據各個子實體的特點,對其三維實體造型依次進行探究。最后將多個子實體組成一個整體,形成一個可視實體。大致程序如下:
(1)計算拼合交線。連接道路橫斷面的前后坡腳點,在路線、橋隧的起終斷面處進行封閉,形成若干閉合環。
(2)嵌入拼合交線。利用約束的Delaunay三角化算法將拼合交線嵌入數字地面模型。
(3)裁剪地形。在拼合交線圍成的區域內植入一個可將區域內三角形吞噬的程序。
(4)拼合模型。將建立的道路模型與裁剪后的地形進行拼接,形成整體模型。
為提高公路路線設計水平,必須積極引進一體化、可視化等先進技術。通過平、縱、橫的相連,可提高路線勘察設計時的效率,以確保工程高質、快速地完成。
[1]代龍平,王昶,暢奔.可視化與一體化在公路路線設計中的應用[J].科技與企業,2013,22(15):109 -110.
[2]黃和川.淺議公路勘測設計一體化技術[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3,20(3):118 -120.
[3]卓鑫,林建軍.淺析基于RTK技術的公路勘測一體化的實現[J].今日科苑,2009,22(10):125 -127.
[4]蒲浩,宋占峰,詹振炎.公路路線設計的一體化與可視化[J].中南大學學報,2004,35(5):151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