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偉 ■海南省建筑工程研究院,海南 海口 520311
對于建筑工程項目而言,在施工全過程中開展技術管理期間,材料的檢測工作始終占據著相當關鍵的地位。作為施工技術管理的構成要素之一,通過高質量的材料檢測工作,能夠為建筑工程施工期間的質量管理與控制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時也是展開竣工驗收的重要保障之一。對于建筑工程而言,材料檢測最大的問題在于:絕大部分作用于建筑工程施工的材料都是由建筑單位以外的企業生產提供。再加上當前行業市場當中,存在有的大量的劣質品,材料性能標準不一,穩定性較差,直接作用于工程建設,在無形之中會為建筑工程的整體使用埋下一定的安全隱患。為了杜絕這一問題,確保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穩定,確保建筑施工作業穩定、有序開展,就需要重視對建筑工程的材料檢測工作。通過材料檢測的方式來反應所使用材料的性能特點,判斷材料是否能夠滿足施工需求,進而指導施工實踐作業的開展。由此可見,強化建筑工程材料檢測力度十分必要,意義重大。本文展開如下分析:
在建筑工程材料檢測作業開展期間,常見的檢測方法與技術手段主要包括如下幾種類型:其一為見證取樣方法,其二為平行檢驗方法。具體分析如下:
(1)從見證取樣方法的角度上來說:以建筑工程中使用最為普遍的鋼筋原料為例,檢測期間所遵循的主要檢測步驟為:第一步,對鋼筋原料的外觀質量進行檢查,對鋼筋原料提供廠家所出具檢驗報告的真實性以及相關數據進行核對,檢驗鋼筋數量,相關資格證明文件是否滿足施工要求,是否與施工合同記載項目相符合;第二步,對鋼筋表面質量進行檢測。在同一廠家、同一日期、同一批量、同一標號的前提下進行取樣,取樣后進行抗拉試驗,評估鋼筋原料的抗拉性能,并對檢測結果加以記錄。這一檢測方法的主要優勢在于:實施方便,誤差較小,數據精確可靠。
(2)從平行檢驗方法的角度上來說:本方法主要是指工程承包施工單位對自身工程項目材料所開展的檢測驗收工作,例如:在建筑砂漿的檢測中,施工單位自我檢驗后,檢測機構在對材料抽查檢驗,檢測砂漿的配比,對施工單位所攪拌的砌筑砂漿檢測用砂的粒徑、水泥用量等進行檢測驗收。所檢測結果與施工單位的自檢數據進行對照核對。
在材料進駐施工現場后,對建筑材料綜合性能進行的檢測是整個施工過程當中一種最直觀,同時也是最有效的檢測手段。在施工現場檢測材料是否與施工單位所申請材料一致,核對材料單再進行對材料的現場抽查,監管材料在施工時是否會出現質量事故,容易最先發現材料是否適用。與此同時,進駐施工現場檢測更方便了解材料的在建筑中的適用情況,可以及時查處違規材料的使用,但相比以上方法更具有監督能力。
對于本文所研究的建筑工程而言,所涉及到的主要檢測內容包括:其一,對鋼筋原材料的拉力檢測,冷彎檢測,收縮性檢測;其二對鋼筋焊接的抗拉檢測;其三對水泥細度、初凝時間、終凝時間、安定性、強度指標的檢測;其四,對碎石壓碎值、含泥量、級配標準、針片狀含量的檢測;其五,對砂礫級配標準、細度模數、以及含泥量的檢測。接下來例舉其中的關鍵指標,就材料檢測技術的實施要點進行分析:
(1)以水泥初凝時間的檢測為例:試樣取樣后,在濕氣養護箱內養護,加水后30.0min進行第一次測定。測定時,從養護箱內取出待檢測的試樣,將其放置于試針下放,使試針能夠直接與水泥凈漿表面接觸。擰緊螺絲后等待2.0s,突然放松,使試針能夠自由沉入水泥凈漿當中。觀察試針在停止下沉后釋放30.0s時間點上的讀數。每間隔5.0min時間進行一次測定,在試針下沉至距離底板3.0~5.0mm的情況下,認為試樣水泥達到初凝狀態。記錄自水泥加入水中直至達到初凝狀態的時間,即為該試樣水泥所對應的初凝時間指標(單位為min)。
(2)在以砂礫含泥量的檢測為例,試樣取樣后烘干稱取質量并記錄,放置于標準容器中,加入飲用水,加入標準為水面高出砂面15.0cm,浸泡靜置2.0h,水中淘洗試樣,將砂粒與淤泥、粘土、以及塵屑分離。將渾濁液導入套篩當中(1.25mm套篩布置于上方,0.08mm套篩布置于下方)。重復該步驟,在水清澈后停止。用水沖洗剩留在篩上的細粒。并將0.080mm篩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篩中砂粒的上表面)來回搖動,以充分洗除小于0.080mm的顆粒。然后將兩只篩上剩留的顆粒和筒中已經洗凈的試樣一并裝入淺盤,置于溫度為100.0~110.0℃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后自然冷卻達到室溫標準,稱重試樣重量。含泥量計算標準即為(試驗前烘干試樣質量-試驗后烘干試樣質量)*100/試驗后烘干試樣質量
從建筑工程領域上來說,材料檢測工作具有較強的技術性特征,涉及到了多個方面內容,需要與施工期間大量的相關專業相互配合,使用多類型的檢測設備與儀器,完成對材料性能的綜合評估工作。檢測的主要指標復雜多樣,根據其屬性的不同可以劃分為三個方面,其一為物理屬性,其二為力學屬性,其三為工藝屬性。相關指標所得出的檢測數據將直接關系到整個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為施工作業的開展提供數據支持,由此可見材料檢測的重要意義。在當前建筑工程建設領域中,強化材料檢測力度的必要性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建筑工程材料檢測力度的強化能夠使施工期間材料選擇方案的制定更加的合理、高效。在建筑工程項目建設作業的開展期間,往往會涉及到大量備選的材料方案。通過應用材料檢測技術的方式,能夠對不同材料方案下的性能特點、性價比進行分析,在量化的指標中,優先選擇能夠滿足工程項目建設要求,且綜合費用低廉,性能優劣的材料方案。在此基礎之上,配合對質量管理工作體系的應用,實現對合格建材的篩選工作,由此達到確保材料性能,保障工程項目整體質量穩定的目的。
例如:在某高層房屋建筑項目施工作業的開展期間,原本設計的填料采購方案為外地購入。施工期間由于發現本地存在填料集中堆放的場地,故通過應用材料檢測技術的方式,對本地填料的性能進行了評估。評估數據顯示:本地填料性能與原設計方案中的填料性能相差無幾,同樣可以滿足施工技術的應用要求。故而,基于對成本的控制考慮,將填料的獲取方案改為就近取材的方案,在優化材料選擇方案的同時,還起到了降低工作量,控制材料成本的目的。
(2)建筑工程材料檢測力度的強化能夠促進施工現場各種新工藝、設備、材料的全面推廣。通過及時開展建筑工程材料檢測工作的方式,能夠使施工現場各類材料的配合比設計得到進一步的優化,在多個試配方案中,根據檢測數據得出最合理的配合比方案,同時還有助于使配合比方案下的造價得到有效控制。例如,在滿足強度一定標準的情況下,施工人員可以選擇灰劑量相對較小的砼、基層配比,同時根據材料性能要求來判斷相關機械設備的使用方案是否合理,達到促進工藝、設備、材料科學應用的目的。
綜合以上分析認為:材料建筑是建筑工程項目施工作業開展過程當中,對施工質量進行全面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據材料檢測所得出的數據結論對整個建筑工程進行之狼研究,督促施工人員及時對相關環節進行優化與改善,從而確保建筑結構的整體性與安全性。由此可知:強化建筑工程材料檢測力度能夠使建筑工程施工質量得到進一步的提升,促進全員認識材料檢測的重要價值,與建筑工程的發展趨勢能夠良性融合。特別是當前我國建筑領域蓬勃發展的背景之下,積極開展材料檢測工作能夠為建筑工程的發展提供新的契機。在此基礎之上,通過進一步完善建筑施工領域材料檢測程序的方式,更能夠推動此項工作的規范化發展。本文即重點探討了與建筑工程材料檢測相關問題,希望能夠引起業內人士的關注與重視。
[1]張文.有關建筑工程材料檢測試驗與常見問題思考[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32).
[2]胡盈,張莉莉.基于組件技術的建筑工程材料檢測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中國科技投資,2014,(1):242 ~242.
[3]李建平.淺析建筑工程材料檢測過程中的問題和應對措施[J].建材與裝飾,2012,(1):8 ~9.
[4]周希才.市政工程材料的檢測及質量控制措施[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28).
[5]熊飛,張亞瑯.公路工程材料檢測方法及質量控制[J].建筑·建材·裝飾,2009,10(9):91 ~93.
[6]石晶.提高建筑工程材料質量檢測的措施[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