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富坤
(揚州職業大學,江蘇 揚州 225009)
由于在貸款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以及債務人的誠信問題。債權人為了規避融資人的違約風險,通常會采取謹慎策略來控制貸款條件及規模,加上央行對市場流動性的收緊,企業貸款難的問題已經制約了我國企業借貸市場的健康發展,限制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合理分析企業貸款難的原因并提出解決方法,有利于降低企業債權融資成本,提高企業的融資效率。[1]
由于債權人與債務人的信息不對稱,風險意識較強的債權人會采取謹慎放貸策略。首先,企業債權融資的債權人與債務人對某些重要信息的掌控程度存在差異,而該重要信息對融資交易的效果會產生重要影響。在企業債權融資業務中,信息的不對稱主要表現在債權人和債務人對對方保密信息的不了解而限制了債權融資合同的達成。債權人很難掌握債務人的保密信息,因此債權人處于信息不對稱的弱勢地位。而債務人由于對自身信用水平較為清楚,所以是債權融資業務中的優勢方。在信息完全對稱這一條件難以滿足的情況下,債權人由于對債務人的經營風險難以掌握,因此常常采取謹慎策略,這樣有很多信譽較高的債務人也難以實現貸款的目標。其次,信息的不對稱導致債權人在開展對債務人放貸業務的過程中的信號傳遞效率降低。[2]因為在信息不對稱的情形下,交易一方由于無法確定另一方的資信水平,常常給予高資信水平和低資信水平的債務人以同等的條件。目前我國尚未形成全國性的征信體系平臺,債權人無法從權威渠道獲得債務人的真實資信水平。而債務人通常會向債權人發出這樣的信息,即它可以創造較高的預期收益率,從而獲得債權人的信任。
誠信風險是指由于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債務人有可能給債權人對它的監督設置障礙,從而損害債權人利益的風險。誠信風險中債務人的具體表現有:第一,債務人的資產專用性降低了債權人利用債務人的資產來償債的可能性。專用性資產難以改為其他用途,該資產一旦用于他途,會導致其經濟價值大幅下降,因此資產的專用性會降低債權人的資金安全水平。導致這一局面的原因是債務人在與債權人商談融資協議的過程中,有意隱瞞其資產的專用屬性,從而導致債權人在融資協議達成后進入這種兩難的境地。第二,債權人與債務人的有限理性是產生誠信風險的根本原因。債權人與債務人在追求各自經濟利益方面是一致的。它們在收集相關商業信息時,受到其對信息的理解和認知能力的制約,最終導致其行為也受到制約,交易雙方可能利用信息不對稱性采取機會主義,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誠信風險所導致的機會主義會增加融資交易雙方的交易成本,在使一方獲得短期利益的同時造成另一方的長期損失。
企業債權融資業務中的信息不對稱導致債權人作出逆向選擇。首先,由于債權人對債務人的經營風險缺乏足夠的了解,因此債權人通常會以更加謹慎的態度考慮債務人的融資方案,并且會對債務人的債權融資方案提出更多的附加條件,以有效降低自身的風險。債權人采取的降低風險的措施會提高債務人的融資成本。如果債務人的系統風險保持不變,那么債務人的融資方案的內涵風險越低,其預期投資回報率就會越高。這將導致債權人所采取的降低風險的措施失效,于是債權人被迫作出逆向選擇。其次,債權融資制度安排的內在不合理直接導致了債權人對債務人提出的融資方案的逆向選擇風險,該風險導致了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機制扭曲以及資源配置效率下降。在債權融資交易中,債權人之所以作出逆向選擇,根本原因在于債務人希望通過自身的信息優勢來損害債權人的利益,這迫使處于信息劣勢的債權人難以掌握有效的決策信息,于是形成了債權融資市場價格的扭曲。最后,債權人做出的逆向選擇直接導致債權融資風險低的優質企業被擠出債權融資市場。債權人為了規避由于身處信息劣勢而產生的風險,不斷增加信息處理的成本,通常的做法是增加低債權融資風險企業的申請成本,以此來補貼高債權融資風險企業。最終低債權融資風險企業會被迫離開債權融資市場,債權人的貸出資本風險因此上升,導致凈資產收益率下降。
債務人的信用水平直接影響債權人對于放貸業務風險水平的評估,從而決定了債權人的放貸決策。因此,債務人應該積極配合債權人建設信用信息管理體系,確保債權人在放貸活動中對債務人信息的充分了解,降低放貸風險,以便降低債務人融資活動的成本。首先,債權人應當建立債務人企業的基本信用信息數據庫,并使用互聯網來整合各地債務人企業的基本信用信息資源,從而有效控制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由于信息不對稱而產生的風險。債權人還應當將稅務、司法、金融、工商、房地產管理等相關部門所掌握的債務人的信用信息進行整合,以進一步提高債權人對債務人償債能力的評估有效性。其次,債權人應當加強對債務人失信行為的懲罰力度。有些信用水平低的債務人會利用各個債權人之間的信息不共享的弊端,向多個債權人企業融資并采取實質性逃廢債務的行為。這種逃廢債務的行為不僅讓債權人蒙受了損失,而且推高了債權人企業的債權融資業務運營成本,并進一步轉嫁給其他守法守信的債務人。
債權人應該強化其放貸業務的審批與稽核,有效控制其運營風險,提升放貸業務的運行能力。首先,債權人應當對債務人企業的融資結構作出分析,對債務人融資業務中隱含的風險因素作出有效處理。債權人應該建立債權融資業務風險評估模型,對債務人企業的融資風險作出系統的結構化分析,并以此作為融資業務審批與稽核的依據。由于債務人出于自利的立場,采取各種違規措施來隱匿其債權融資風險,從而加大債權人的融資業務結構性風險。[3]使用融資業務風險評估模型對債務人的風險結構進行分析,從中提煉出最易導致融資風險的若干風險因素,并進一步采取結構化分析將風險因素分解為若干可控的風險管理模塊,幫助債權人有效控制放貸風險。其次,債權人應該按照可比性原則來強化對債務人融資業務的審批與稽核。在對債務人的風險水平進行衡量時,不應該使用絕對指標,而應該使用相對指標來進行測算,從中選擇相對優異的債務人作為債權融資業務的合作伙伴。最后,債權人應當明確定義關鍵風險控制項目,并將其作為對債務人進行融資業務審批的重點。關鍵風險控制項目是指那些當債權人忽視其風險因素后,將直接影響債權人作出正確風險識別與控制決策的影響因素。債權人對風險進行控制的資源是有限的,因此債權人企業應當將有限的風控資源集中于關鍵風險控制項目之上,以便有效識別對債權融資項目影響較大的風險因素并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其風險擴散。
債權人控制放貸業務風險的最好方法是努力降低債務人的財務風險。首先,債權人應該加強對債務人的資本結構的控制。債務人的融資能力受制于其資本結構。當債務人提高權益資本比例時,債權人企業的風險隨之降低。債權人應當對債務人企業的資本結構進行分析,計算債務人企業的各種融資方案的資本結構對企業整體的每股盈余水平的影響,并使用每股盈余無差異點做風險決策,以確保債務人企業以最優的資本結構滿足債權人的風險收益最優化目標。其次,債權人應該加強對債務人的財務風險管理,幫助債務人選擇適當的融資模式和融資方案,促進債務人企業降低其資金占用成本、生產周期以及存貨周轉期;縮短應收賬款周轉期,從而提升其資本利用效率。債權人對債務人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結果有助于降低債務人的債權融資成本,并降低債權人的放貸風險,實現債權人與債務人的雙贏。最后,債權人應當充分利用財務杠桿原理來降低債務人的債權融資業務風險。[4]債權人應當對債務人的財務杠桿系數做實時監控,有效控制其債務利息與其償債能力的比率水平。債權人可以考核債務人的息稅前利潤的變動趨勢,以此來協調債務人的財務杠桿系數,進而將債務人的債權融資風險控制在債權人可以接受的范圍內。
在歐債危機頻發的大背景下,我國金融行業也更加重視對金融專業人才的培養與挖掘。就債權人企業而言,金融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第一,債權人應該重視對跨專業金融實戰型人才的培養。債權人在進行放貸業務時,并未對債務人的經營范圍做區別對待。但從風險角度分析,債務人的業務類型不同,其所帶來的債權人資產的風險也不一樣。因此,債權人應該擁有一些跨專業的金融人才以應對不同債務人的不同業務類型,并從產業狀況和金融風險兩個層面考核債務人的債權融資風險。第二,債權人也可以采用業務外包的方式,利用外部專業人才為本企業服務。可以將放貸業務的風險控制外包給風控方面的專業機構,這樣,債權人就可以將有限的資源集中到放貸業務的核心領域。從而提升債權人在債權融資風險控制領域的知識水平,保證債權人在債權融資業務領域的可持續競爭。
[1]梅龍生.保證債權效力的應然分析[J].商業時代,2010,(25):100-101.
[2]吳婭玲.會計穩健性對公司債權融資效率的影響[J].經濟管理,2012,(10):139-147.
[3]薛永基,李健.初創科技型企業債權融資與治理機制研究[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10,(1):118-122.
[4]蘇新龍,張海燕,徐棟良.債權融資結構與公司業績實證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0,(8):83-8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