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會
(江蘇淮陰水利建設有限公司,江蘇 淮安 223001)
企業文化是當前企業發展到高級階段的產物,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一個企業能否建設好自己的文化已經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因素。因為企業文化能凝聚企業人員的向心力,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保證企業平穩發展。水利施工企業有著與其他企業不同的個性與特點,主要集中表現在勞動力密集,從業人員文化素質低下,施工現場的工作條件差、勞動強度大,工程項目流動分散,多位于偏遠地區,施工過程需要不同工序、工種協同合作等。凡此種種,更加需要在水利施工企業中推廣與建設企業文化。加強水利施工企業文化建設不僅是企業發展的一種趨勢,更是當今充滿競爭力的市場經濟時代的總體要求。
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在長期的生產和經營過程中形成的自身優勢。它包括管理方式、模式、理論以及企業全體管理者和員工的行為規范。
從英國發軔近現代資本主義開始,對企業的管理就是企業所有者不斷關注和強化的重要工作。早期的資本主義企業對人性是踐踏的,工人勞動時間長,環境惡劣,收入低,從總體上看這時的工人不過是一個有部分自由權的工奴而已,只是一個為資本家生產剩余利潤的機器。企業職工不但無從談起文化,就連自身的最低保障也無從談起。因此,這時的資本家在企業中對工人的管理就是一個機械式的管理,是一種榨取式的管理,是一種耗盡員工最后一滴血汗的管理。二次世界大戰后,隨著二個陣營的崛起,隨著工人階級對自己權利的新的認識,資本家過去那種對工人的剛性管理已經不能達到增加生產、提高競爭力的目的了。因此,西方的企業開始重新認識人性,在企業管理中導入符合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導致了資本主義經濟新的繁榮。二次大戰的結束為企業文化的推廣開拓了一個新的時代。
我國在解放后,全面采納和推廣蘇聯的計劃經濟體制。在這一過程中,我國的經濟雖然取得了不少的發展,但是在企業管理中也產生了大量的問題。如在對員工的管理中游玩形式主義和機械主義,不是按照工人的實際才能和實際需要來安排員工的工作,而是采取固化的方法將工人固定在一個工作崗位上,對于工人的培訓、家庭、個人需求很少考慮,員工作為一顆螺絲釘對企業的發展也無從置喙,企業發展的好壞與自己并無太大的關系。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引進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技術,同時也引進西方國家的先進的管理理論和經驗,在企業管理中植入文化內涵,使我國的企業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現在的我國企業非常重視文化建設,把文化建設作為推動企業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措施。
水利施工企業是我國企業隊伍中一支比較特殊的企業。這是一個常年在野外工作的企業,只要有任務,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基本是以改變自然面貌為主、以室外工作為主,且常常分散在多處偏避地點執行任務。因此,工作性質注定這些企業的干部、員工常年不能與家人團聚,常年以風沙為餐,以天地為床,工作的艱苦非常人所想像。同時,這種企業又是很有技術含量的企業,他們施工的堤埧、橋梁、道路、河渠等要經得起國家的檢驗、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在施工過程中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麻痹和大意。因此,工作的艱巨性、分散性和技術性,要求水利施工企業必須重視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加強企業的文化建設。只有加強文化建設,水利施工企業才能正確解決野外生活與家庭團聚之間的矛盾,解決環境險惡與技術要求較高的矛盾,解決一團散沙與團結發展之間的矛盾。通過這些矛盾的解決,使企業能持續發展,提高質量,做好工程,增強核心競爭力。
水利施工企業的企業特點決定企業文化建設要走一條不同于其他企業的全新的道路,這需要水利施工企業予以高度重視,并投入更大的人力和物力。
“以人為本”是企業文化建設的根本要求和終極目標。企業作為社會發展的主要推進力,其根本目的是實現社會效益,是為了改進人類的精神和物質生活。通過不斷地創造財富,企業就能促使整個社會不斷前進。因此,企業文化建設說到底就是為了塑造、培育、提升人的文化水平和精神物質追求。從這個角度而言,企業應把“以人為本”作為文化建設的根本目標。“以人為本”就是在企業的日常工作中要從員工的角度出發,為員工量身度造適合的工作崗位,激發員工的創造熱情,使員工從最低層的生活需要達到最高層的精神追求,實現馬斯洛的追求金字塔。從水利施工企業而言,在日常工作中更要采取多種形式,依據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人員的各自特點,理解他們不同的期望和需求,正確對待他們的不同愛好和習性,不斷提升他們工作的激情和能力。用真情打動他們。著力于塑造人、培養人,發揮他們的才能,使企業的全體職工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念,提高職工的使命感、責任感和對企業的歸屬感,形成向心力和企業團體意識,凝聚成一個強有力的集體,為企業的發展做貢獻,使水利施工企業的員工真正體會到“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這種接地氣的企業文化建設,不是一種空中樓閣式的空談,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為員工謀福祉的企業行為,必將促使員工更好地回哺企業。
企業品牌建設是企業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一個企業之所以成為這個企業就在于它與別的企業具有不同的文化品牌。因此,企業品牌建設是宣揚企業文化的載體,它彰顯了企業的形象。企業如何品牌建設來擴大自己的知名度和信譽度呢?首先要認真對待每一項工程,通過高標準、高起點、高要求使每一項工程成為精品工程。作為水利施工企業,堅持一流服務,要有把每個工程都打造成優質工程、精品工程的良好愿景。而良好的品牌和企業形象是贏得競爭優勢,贏得市場,從而獲得廣闊生存發展空間的關鍵。其次要堅持質量標準,就是要從百年大計出發,嚴把工程質量關。水利施工企業不但要有良好地愿景更要有做好工程的技術和能力。因此,要從建設企業文化的角度出發,鼓勵每位員工做好每一道工序,讓每位員工成為工程質量的把關人和驗收者,把隱患解決在苗頭狀態。
水利施工企業具有施工分布“廣、散、偏”的特點,應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開展多式多樣的宣傳方式,豐富員工的日常生活。首先要加強學習。這種學習包括政治學習和技能學習。政治學習就是要學習黨的各項方針政策、當前國內外的形勢,進行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教育。技能學習包括技術培訓、合作意識的培養、技能比賽、節能技巧等。其次要舉辦各類文體活動,這些活動包括:運動會、球賽、棋賽、聯歡會等。通過這些活動減少員工遠離家庭產生的內心的孤獨感,增加員工大家庭意識,凝聚人心,增強團結友好的氛圍。其三要美化生活和工作環境。由于在野外工作和生活,水利施工企業的工地總是一遍簡陋,廢水到處流淌,塵土到處飛揚,衛生狀況不盡人意。因此,要從企業文化建設的角度搞好工地環境建設,提供醫療衛生保障,改善員工生活和工作環境,讓員工有充沛的精力投入生產建設中去。
根據以上分析,水利施工企業文化建設是一個艱巨的過程,它需要全體員工樹立信心,經過一個很長時間的建設才能達到目的。在這期間,會碰到很多困難和問題,只有面對這些困難和問題,才能妥善進行文化建設。水利施工企業文化建設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在建設中要遇到很多的矛盾,解決矛盾的過程就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通過一個個矛盾的解決最終建設成良好的文化氛圍。水利施工企業文化建設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企業文化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長期努力,不能畢其功于一役,需要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調整和完善。水利施工企業文化建設更是一個需要上上下下共同關注的過程,只有上下同心,一齊努力,才能建成企業文化,建成后才能保持企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