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秀英
【摘 要】《荷葉·母親》是冰心老人寫于1922年的反映母愛的一首散文詩,雖然寫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現在讀來,仍令人耳目一新,諸多美點很值得人們慢慢地咀嚼,細細地品味。一是主題美,二是特寫美,三是情感美,四是語言美。
【關鍵詞】荷葉;母親;探美
《荷葉·母親》是冰心老人寫于1922年的反映母愛的一首散文詩,它與泰戈爾的散文詩——《金色花》合為一課,入選為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材,這首清麗典雅的散文詩蘊含著冰心老人“愛的哲學”思想,反映了“母愛、童真、自然”的主旋律,是一篇難得的美文。雖然寫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現在讀來,仍令人耳目一新,諸多美點很值得人們慢慢地咀嚼,細細地品味。
一、主題之美
古今中外,母愛都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唐代詩人孟郊的一首《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那是古人對母愛贊美的千古絕唱。“透過一堆廢墟的間隙,可以看到她雙膝跪地,整個上身向前匍匐著,雙手扶地支撐著身體。”這是紋川地震一位去世母親為救自己三四個月大的孩子死前的描述。母親還在手機上留言:“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這是現代對偉大母愛的最好詮釋。真可謂:母愛之情,驚動天地,感泣鬼神。
卓如在《論冰心的文學創作》中是這樣評價冰心的:“冰心十分注重散文內涵的美。她的散文立意新穎,構思靈巧。在看似平凡的題材中,創意出奇,構局善變。這是由她的思想造詣和生活環境凝聚而成的美的情思。冰心認為:只有真的、善的、才是美的。”冰心一出道就信奉“愛的哲學”。把“母愛、童真、自然”當作自己作品的主旋律。她認為母愛是孕育萬物的源泉,沒有母愛就沒有整個世界。
美學泰斗朱光潛指出:“常人的心靈好比頑石,受強烈震撼才生顫動;詩人的心靈好比蛛絲,微噓輕息就可以引起全體的波動。常人所忽視的毫厘差別對于詩人卻是奇思幻想的根源。”詩人冰心老人就憑那一朵紅蓮、一場大雨,一個大荷葉奇思妙想出一曲現代母愛的贊歌。風雨擊打得紅蓮左傾右斜,大荷葉傾側覆蓋著紅蓮,這不就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呵護著自己兒女的寫照嗎?
詩人在詩的結尾滿懷深情地告慰母親:“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以此來表達對母親的贊美之情,詩的主題也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二、特寫之美
詩人猶如一個泰斗級電影導演,給我們呈現了三個精彩的特寫鏡頭:
特寫一:一看紅蓮,初雨后的紅蓮,“昨夜還是菡萏的,今晨卻開滿了,亭亭地在綠葉中間立著。”亭亭玉立,猶如充滿青春活力的少女,給人以美的享受。
特寫二:二看紅蓮,“那朵紅蓮,被那繁密的雨點,打得左右欹斜。”想想:嬌嫩的紅蓮,在大雨中被擊打得“左右欹斜”,無依無靠,那讓人多揪心啊!
特寫三:三看紅蓮,“忽然看見紅蓮旁邊的一個大荷葉,慢慢地傾側了來,正覆蓋在紅蓮上面……”“雨勢并不減退,紅蓮卻不搖動了。雨點不住地打著,只能在那勇敢慈憐的荷葉上面,聚了些流轉無力的水珠。”大荷葉——傾側——覆蓋——不搖動——水珠。這一蒙太奇式的一幕是多么感人啊!透露出的是一種崇高的、感人之美。
三、情感之美
在情感方面,卓如是這樣評價冰心的散文的:“她滿蘊著真情,但又不是傾吐無余,而是言情含蓄,委婉盡致;言婉而情深,耐人尋味。”在《荷葉·母親》一文中,詩人的情感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把內在的深情和外物的觸發溶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詩人面對濃陰的天,心情是煩悶的;隨著雷聲轟鳴,大雨傾盆,紅蓮左右欹斜,無依無靠,詩人“不適意”,“無法可想”。而當紅蓮在荷葉的“蔭蔽”下,不再搖動時,“我不寧的心緒散盡了!”文章的結尾更是直抒胸臆,言婉而情深,耐人尋味。
四、語言之美
冰心獨創了“冰心體”語言。“冰心體”也被茅盾稱為“繁星格”“春水體”。《百度百科》解說:“冰心散文的語言“清麗”、“典雅”。她善于提煉口語,使之成為文學語言,她能把古典文學中的辭章、語匯吸收融化,注入到現代語言中去。廣大讀者對這種語言交口稱贊,以致把后來的既表現出白話文的流暢、明晰,又有文言文的洗煉、華美的語言,統稱之為“冰心體”語言。”《荷葉·母親》盡現了“冰心體”的語言風格。
1.“清麗”、“典雅”的風格。如對紅蓮的描寫:“亭亭地在綠葉中間立著。”對荷葉的描寫:“一個大荷葉,慢慢地傾側了來,正覆蓋在紅蓮上面……”真是“淡妝濃抹總相宜”。
2.比喻、對比、擬人、反問的綜合運用。如“那一朵白蓮已經謝了,白瓣小船般漂散在水里。梗上只留個小小的蓮蓬,和幾根淡黃的花須。那一朵紅蓮,昨夜還是菡萏的,今晨卻開滿了,亭亭地在綠葉中間立著。”這幾個句子綜合運用比喻、對比、擬人的修辭手法,把白瓣漂散的情景比作在水中漂散的小船,形象而又貼切。白蓮與紅蓮的對比,展示出白蓮與紅蓮的不同命運,也為下文荷葉護蓮做了很好的鋪墊。把紅蓮人格化,似少女亭亭玉立在綠葉中。又如“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這句話采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以花喻人,把母親比做荷葉,把自己比做紅蓮,生動形象的描繪出母愛的偉大,兒女的依靠,表達了詩人對母親的贊美和歌頌,同時又采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語氣強烈,感情深厚。
五、結語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還應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進學生和諧發展,使他們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語文教材中有不少美育素材,需要廣大語文教師去發現、去挖掘,將之運用到語文教學實踐中去,讓學生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受到愛與美的熏陶。
【參考文獻】
[1]卓如.《論冰心的文學創作》
[2]朱光潛.《朱光潛談美》.金城出版社.2006.9
[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
(作者單位:江西省信豐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