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斐
【摘 要】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和學習壓力的增大,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漸突出,正確引導學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態已經成為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共識。學校在培養學生保持心理健康方面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雖然許多學校已經開設了心理健康課程,但面對因中學生心理疾病而層出不窮的社會問題,顯然還不足以應對,需要社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探尋和研究。本文正是以此為出發點,結合美術學科的特點,探尋美術對中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積極影響。
【關鍵詞】美術;中學生;心理健康;積極影響
近年的調查研究表明,我國小學生有1/4左右存在心理障礙,中學生有1/3左右存在心理障礙,兒童和青少年,尤其是正處在成長和發育過程中的中學生已經成為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許多學校已經意識到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以心理健康課或心理咨詢室等方式幫助學生應對心理問題,這無疑對青少年保持健康心理有積極作用,但如果僅僅依靠上幾堂心理講座就能解決中學生的心理問題,也未免不太實際,因此必須從各個方面對學生加以正確引導。為促進中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個性的發展,結合美術學科自身的教學特點,分析總結出美術教學對中學生保持健康心理的幾點積極影響。
一、美術內涵的探究
何為美術?美術是指占據一定平面或空間、具有可視形象以供欣賞的藝術。即凡是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創造出具有審美價值的,能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的一切具有創造性的產品或活動,都可列入美術的范圍。只有明確了這一點,才能全面認識美術課程的學科性質。以此為基礎,可以將美術的社會功能大致概括為6個方面:(1)審美教育的功能;(2)陶冶情操的功能;(3)認識社會和自我的功能;(4)交流的功能;(5)發展形象思維和空間智能,開發潛能的功能;(6)提高物質產品的審美價值和文化含量的功能。從上述社會功能來看,美術具有多種學科性質的特點。在以上多種學科性質中,從美術課程對于中學生心理影響的角度來講,中學美術課程的學科性質,應當突出它的人文性,正是由于其獨特的人文特征,使得美術對于引導中學生心理健康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美術增加對生活的美好感觸
心理不健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內心極度悲觀造成的,是負面情緒長久積壓對心理產生的影響,是缺少正面的、美好的、積極的情緒與之中和的結果。中學生學習壓力大,在面對不計其數的考試中難免會有因成績不理想而產生的挫敗感,學生的生活環境單一,這種挫敗感又很難通過外部環境的改變進行調節,只能自我消化,因此如何在生活中吸取正能量成為了中和負面情緒的主要方法。而美術教育具有這樣的價值功能,它能教會學生用美的角度去看待生活中的事物,讓學生體會愛的力量。美術既可以表現世俗情感,也可以表達人類普遍情感;既可喚起人的生活親切感,又能激發人克服困難的勇氣。它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創造,是一種可感知的、符號化了的人類情感形式。學生通過對美術作品的情感體驗,能領悟到一種符號語言無法企及的異常微妙、深幽、獨特和崇高的情感氛圍,進而凈化心靈,充滿希望。
三、美術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挫折
美術是最明顯的人類行為之一,人類活動最早的證據就是由視覺形式記錄的。創造和運用美術語言進行思想交流、表達感情、傳達心愿,是整個人類歷史中的基本行為。這種交流不僅包括美學層面的,還包括人生經歷、人生思考、人生感悟等哲學層面的,而這種思考往往是源自于對挫折的思考,對失敗的感觸,是一種心理自我修復的過程,然后以藝術的形態表現出來。正是因為這樣,才使得藝術更富有內涵,更充滿生機,更值得人們瞻仰。美術的學習是通過欣賞體會名人大家的作品和自我創作兩個環節構成的,而對作品的欣賞又必須了解創作的社會環境和作者的生活環境,這無疑是對別人生活的一種客觀解讀。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但能夠了解繪畫技巧,更重要的是能體會到每一件美術作品中蘊含的深刻人文內涵,這是一次客觀看待人生的過程,是重新審視挫折的過程,是尋找人生方向的過程。這種穿越古今的巨大感召力,會使學生更堅定克服困難的勇氣,從而消除負面情緒,樹立積極正確的人生觀。
四、美術增加美好生活的心理暗示
暗示可以發揮調節情緒的功效。通過老師在課堂上對美好事物的描繪和講解,培養了學生以美的角度觀察事物的能力,使得生活學習中看似平凡無趣的事物,都可能因為變換了觀察思考的角度而變得妙趣橫生,從而調節枯燥乏味的學習生活,從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消除消極叛逆的心理,有利于學生保持健康的心態。此外,美術本身就是一種讓人放松,心情愉快的藝術形式,通過給學生灌輸美的概念、展示美的畫面,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產生美好的感覺,從而實現積極方面的影響,起到心理暗示的作用。
五、美術使情感合理宣泄
學生在家聽父母的,在學校聽老師的,又要面對繁重的課業負擔,缺乏自我展示的按部就班的學習生活使得學生的情感無處宣泄,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這種情感的積壓都會成為一種心理負擔,日積月累就有可能演變成心理疾病,對中學生的成長十分不利。通過美術創作這一藝術形式,學生往往能從內在需要出發,以強烈的愛、憎等情感以作品的形式展現出來。在這一過程中,情感得以宣泄,正常和高尚的情感得到發展,學生不僅能夠感受美好的事物,使身心得到充分舒展,而且由于藝術并不拘泥于某一種形式,使學生有充分的自主性,可以享受主宰和駕馭事物的自由感和自豪感。所以,美術教育可以釋放精神壓力,有利于中學生的心理健康,這是不同于其他學科的。
六、總結
美術是人類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載體之一,運用美術形式傳達情感和思想是整個人類歷史中的一種重要的文化行為。它能以感人的形式和豐富的精神內涵打動學生的心靈,激發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強烈愿望,并以自我創作的方式幫助學生抒發內心情感,使學生在面對挫折與困難時保持良好的心態,在心理健康方面有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丁勝明.中學生心理障礙分析與矯治策略[J].教育與管理研究,2013,(460):154.
[2]王小民.暗示是影響學生心理的有效方法[J].考試周刊,2011,(80):213.
(作者單位:西安理工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