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亞莉
摘 要:高校大學生就業問題已成為學校和社會共同關注的焦點,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有著重要意義,是高等教育發展的迫切需求,同時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文章深入分析了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一系列有針對的對策,以期為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能力;問題;對策
1.前言: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深入,大學生就業問題已成為社會廣泛關注和迫切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不僅關系到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同時也關系到教育體制改革目標的實現及高校的健康發展,還關系到大學生自身的發展和人生價值的實現。影響大學生就業有很多因素,既包括主觀因素,又包含客觀因素;有學校、家庭及社會因素,也有大學生自身因素。大學生的就業能力是其能夠成功獲得和保持工作所具有的能力,即與職業相關能力的組合,是通過在校期間通過知識的學習及綜合素質的挖掘而獲得,切實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是解決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最為有效的途徑之一。如何有效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幫助其順利就業,已成為學術界研究的熱點,作為工作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一線的高校輔導員,應該以人文本,提高認識,開拓創新,改變傳統的就業指導模式,并在就業指導的理論和方法等問題上深入研究,以此來推動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日益完善。
2.認識就業能力
2.1內涵:就業能力(employability)這一概念出現在20世紀初的英國,由Beveridge在1909年首先提出。就業能力指的是大學畢業生在學校期間通過知識的學習及綜合素質的開發所獲得的實現就業理想,滿足社會需要,并在社會生活中實現自身價值的本領。
2.2內容:就業能力具體包括三部分內容:基礎性能力、專業性能力及個性化能力。(1)基礎能力,即人際交往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等,是高校畢業生成功就業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也是用人單位招聘的首要條件;(2)專業能力,即專業知識、實踐技能和崗位所需的特殊技能等,作為大學生成功就業的核心競爭力,是用人單位招聘的關鍵所在;(3)個性化能力,即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等,是大學生成功就業的有效補充。
2.3意義:對大學生自己而言,良好的就業能力能夠應對勞動力市場的不確定性,進而擁有滿意的工作;對用人單位而言,員工良好的就業能力可以有助于組織更加適應環境變化,有效提高組織彈性;對國家而言,國民的就業能力代表著國家的競爭力。
3.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3.1政府管理錯位:(1)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脫節,致使人才培養效率低下;(2)學籍管理不夠靈活;(3)教育部門和勞動部門等對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協調不夠,降低政策的效用水平,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體系建設滯后,致使許多大學生就業時成為弱勢群體。
3.2人才培養模式發展滯后:目前,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并非簡單的數量問題,而是結構性問題。首先,學科專業結構不夠合理。高等教育并沒有走向市場,而畢業生就業已市場化,高等教育與勞動力市場脫節,致使供需信息失真;其次,高等教育的層次結構不夠合理。高校一味追求升級,卻忽視對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致使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開拓意識普遍較差。
3.3高校管理和服務水平有待提高:首先,高校普遍存在重理論輕能力情況,即教學設計通常以理論學習為主,而對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重視不足;其次,對大學生的管理方式、方法相對滯后,不利于大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再次,專業課教師對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方面缺乏足夠重視,忽視所授內容與大學生就業的關系,缺乏實用性;最后,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普遍沒有得到應有重視,就業指導體系不夠健全。
3.4大學生職業目標不明確:雖然絕大多數高校都設立了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但由于就業指導人員專業化程度不高,就業指導工作大多不夠深入,難以根據大學生實際情況提供專業化、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服務,導致很多大學生不夠重視職業生涯規劃,其職業方向與目標不夠明確,直接影響大學生的職業選擇。
4.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對策
4.1政府需加大指導力度,健全就業服務體系:政府需出臺就業政策,培育開放、有序的大學生就業市場,充分發揮指導、監督和調控職能,進一步完善教育市場的中介組織,切實為大學生職前培訓服務,同時需健全法規體系,健全大學生就業指導體系,規范用人單位的招聘行為,維護市場信譽。
4.2注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通過就業指導課程幫助大學生思考和規劃其職業生涯,明確自身職業發展方向,使大學生深刻的剖析自己并發掘自我潛能,有目的、有計劃地構建知識和能力結構,切實提升就業本領,有效增強競爭力,從而為將來的職業生涯打下良好基礎。
4.3轉變就業觀念,積極倡導自我創業:加強對大學生道德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指導工作,幫助高校畢業生能夠認清當前就業形勢,客觀地評價自己,轉變擇業觀,從而使自己的職業意向與社會需求相吻合。而自主創業作為一項富有挑戰性的社會活動,是對創業者智慧和氣魄的一種全方位考驗,新時期要積極引導大學生自主創業,鼓勵他們在創業中實現自我價值,可通過“挑戰杯”、“創業大賽”等課外科技競賽活動,將其中一些優秀成果直接推向市場,以此來激發大學生參與創業激情,同時在創業實踐中接受創業教育,為其今后的自我創業打下堅實基礎,這就要求各高校在資金及輔導方面為大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與支持。
4.4開設就業指導課程,加大就業指導力度:就業指導課程是高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必修課列入教學計劃,此外,各高校應切實加強招生指導工作,幫助學生對學校及其專業有充分的認識,根據自身特長愛好選擇學校及專業,并根據社會需求為學生提供職業生涯咨詢服務,這既有利于學生自身發展,也可以充分發揮高等教育對社會發展的作用。
4.5注重心理素質培養:大學生面對日益緊張的學習、生活和人際關系,尤其是來自就業方面的壓力,憤怒、厭惡和恐懼等負面情緒嚴重,所以,各高校需建立健全心理輔導機構,為大學生提供心理疏導途徑,為大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提供咨詢支持,也可為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提供保障。
4.6強化誠信教育,提高應聘技能:各高校在就業指導工作中需切實加強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并將誠信教育貫穿大學生活始終,同時要加強對大學生應聘能力的培養,積極創造應聘模擬環境,幫助他們熟悉應聘過程,掌握應聘技巧,使他們能夠在應聘實戰中充分的展現自己。
4.7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已被各高校廣泛接受,特別在新時期、新形勢之下,各高校需進一步對社會實踐活動進行創新,通過社會實踐活動來培養大學生的專業素質、職業素質、協作能力和溝通能力等等。
5.結束語
提高高校大學生的就業能力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各高校應面向市場積極轉變教育觀念,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不斷深化并拓展教學內容與方法,提升其應用性和實效性,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作者單位:寶雞文理學院)
參考文獻:
[1] 王慶林.淺析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策略[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13(2).
[2] 王偉.大學生就業能力特點及提高策略研究[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
[3] 王海霞,李哲.加強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的探討[J].出國與就業,2010.
[4] 張龍.增強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探討[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9
[5] 黎曉娜,何兆東,彭明權.加強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J].衛生職業教育,2009.
[6] 巖磊,孫英梅.關于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的幾點思考[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9.
[7] 郭開宇,馬俊紅.試論大學生就業能力提高與社會實踐教育[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