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整,鄒 猛,梁發星
(廣西武鳴栲膠廠,廣西 南寧 530001)
栲膠用于制革已有久遠的歷史,目前仍然被制革廠廣泛使用,國內制革工業用栲膠量每年約25 000 t。然而,由于栲膠原料緊缺而使我國栲膠的年產量逐漸下降,目前每年總產量不到10 000 t。為了解決栲膠原料緊缺的問題,開發性能優良的新品種栲膠。研究發現,馬占相思(Acaciamangium)樹皮中含縮合單寧達23%[1]。最近幾年,我國已有利用馬占相思樹皮制備栲膠的研究工作報道[2-3],梁發星等[4]對馬占相思栲膠的物理化學性質及應用特點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馬占相思栲膠的性質與進口的荊樹皮栲膠相似,收斂性中等,黏度低,鞣制過程中沉淀少,滲透速度快,成革顏色淺淡,可用于生產重革,也可用于輕革的復鞣。用其復鞣藍濕皮,革的豐滿性、柔軟性和粒面細致度等各項性能均優于余柑楊梅栲膠,接近荊樹皮栲膠,可以代替進口的荊樹皮栲膠。經過市場推廣應用,馬占相思栲膠得到市場的普遍認可。
栲膠是從富含單寧的植物原料提取制成的產品[5],生產的主要工序均屬于化工單元操作。本文作者研究了馬占相思栲膠濃膠的波美度(°Bé)與濃度(kg/L)的關系,研究了生產過程中的浸提和磺化兩個重要工序的工藝參數,以便為生產馬占相思栲膠提供準確可靠的數據。
常規分析栲膠原料及栲膠產品所用的藥品和儀器。
在廣西武鳴栲膠廠生產車間取約5 kg的氣干馬占相思樹皮,過篩除去粉塵雜質,然后砍碎成粒度為1~2 cm大小,混合均勻,裝入樣品袋,備分析實驗用。
1.3.1 樹皮總固物分析 按《栲膠原料分析試驗方法》(LY/T 1083—2008)進行分析。
1.3.2 栲膠溶液波美度(°Bé)與濃度的關系實驗 分別稱取水分為2%的未改性馬占相思栲膠20.4、 30.6、 40.8和51 g,配成質量濃度0.2、 0.3、 0.4和0.5 kg/L的栲膠溶液,用水浴鍋加熱,在20~85 ℃下測定栲膠溶液的波美度(°Bé)。根據實驗數據求解栲膠溶液波美度(°Bé)與質量濃度(kg/L)的關系。
1.3.3 樹皮吸水率測試 稱取200 g事先準備好的樹皮原料,倒入干凈的1000 mL錐形瓶中,加入 600 mL水,在水浴鍋上煮沸2 h。冷卻,用濾布過濾,收集全部浸體液,用量筒測量浸體液的毫升數。
1.3.4 浸提工藝實驗
1.3.4.1 浸提溫度實驗 稱取400 g事先準備好的樹皮原料,共稱取2份,倒入2個干凈的2000 mL錐形瓶中,頭步浸提溫度為90 ℃的編號記為No.1(簡稱頭步No.1,以下同),頭步浸提溫度為100 ℃的編號記為No.2(簡稱頭步No.2,以下同),往后每增加一步浸提就提高浸提溫度4 ℃(當浸提溫度超過 100 ℃時,將錐形瓶移到自制的可控溫的壓力罐內進行浸提);頭步加1 200 mL水,往后每步加800 mL水,共浸提8步,浸提時間為12 h,第4步加1.5%焦亞硫酸鈉。然后對浸提液進行蒸發干燥,測定制得栲膠的質量和單寧含量,以及測定浸提出來的單寧數量和栲膠得率。
1.3.4.2 浸提時間實驗 稱取400 g事先準備好的樹皮原料,共稱取3份,倒入3個干凈的2000 mL錐形瓶中,采用頭步No.2的浸提方法,頭步加1 200 mL水,往后每步加800 mL水,分別以每步浸提90、 105和120 min做對比,則共浸提時間有12、 14和16 h 3種,第4步加1.5%焦亞硫酸鈉。然后對浸提液進行蒸發干燥,測定制得栲膠的質量和單寧含量,以及測定浸提出來的單寧數量和栲膠得率。
1.3.4.3 添加焦亞硫酸鈉助浸實驗 稱取400 g事先準備好的樹皮原料,共稱取3份,倒入3個干凈的1000 mL錐形瓶中,采用頭步No.2的8步浸提方法,浸提時間為12 h,頭步加1 200 mL水,往后每步加800 mL,在第4步添加1.2%、 1.5%和1.8%的焦亞硫酸鈉。然后對浸提液進行蒸發干燥,測定制得栲膠的質量和單寧含量,以及測定浸提出來的單寧數量和栲膠得率。
1.3.5 磺化改性實驗 稱取含水分為2%的未改性馬占相思栲膠102 g 4份,倒入三頸燒瓶中,加入 200 mL水,攪拌溶解,在85 ℃下,添加栲膠絕干質量的5%、 6%、 7%和8%焦亞硫酸鈉,反應2 h,干燥,按常規分析磺化后栲膠的單寧含量。
氣干馬占相思樹皮水分11.6%,水提取物總固物33.3%,單寧20.4%,非單寧8%,不溶物 4.9%。馬占相思樹皮單寧含量較高,是符合工業生產要求的栲膠原料。

表1 溫度對栲膠溶液波美度的影響
在栲膠生產過程中,幾乎都進行栲膠的改性反應,最典型就是磺化反應。因此,栲膠溶液的質量濃度(kg/L)是栲膠生產過程中必需的一個計量關鍵參數,而生產中是即時測栲膠溶液的波美度(°Bé),必須求解栲膠溶液的波美度與濃度的關系式。從表1的數據,可以求解得20 ℃時的濃膠波美度與濃度的一元線性回歸方程[6]為:
y=1.2+40x
式中:y—20 ℃時的波美度,°Bé;x—質量濃度,kg/L。
同時也求解得不同溫度下,換算為20 ℃時的波美度與溫度的關系式為:
y=y′+(T-20)/15
式中:y′—實測不同溫度下的馬占相思栲膠溶液的波美度,°Bé;T—實測的溫度,℃。
例:在T=80 ℃時,實測得馬占相思栲膠溶液的波美度為y′=15 °Bé,代入公式y=15+(80-20)/15,則換算為20 ℃時的波美度y=19 °Bé,將19 °Bé代入公式y=1.2+40x,求得濃度為x=0.445 kg/L。馬占相思栲膠濃膠波美度與濃度換算關系見表2。

表2 馬占相思栲膠濃膠波美度與濃度換算關系表(20 ℃)
樹皮的吸水率是指氣干樹皮經過水浸泡充分吸水后,所吸收水的質量占樹皮質量的百分率。經過測試,200 g氣干馬占相思樹皮加入600 mL水并在水浴鍋上煮沸2 h后,冷卻,過濾得180 mL浸體液,則樹皮吸收了420 mL水,即馬占相思樹皮吸水率為420/200×100%=210%,吸水量為樹皮質量的2.1倍。樹皮的吸水率為實驗室浸提試驗頭步加水量提供了依據。本研究的浸提試驗是采用單罐浸提,與生產壓力連續浸提有較大差別,所以不進行浸提出液系數試驗。
栲膠得率是指被浸提出的含單寧的混合物質經蒸發、干燥制得的栲膠質量占原料含總固物質量的百分率;單寧得率是制得栲膠中含單寧占原料所含單寧的百分率。例如表3,栲膠得率=93.18/[400×(1-11.6%)]×33.3%×100=79.4%;單寧得率=93.18×69.2%/[400×(1-11.6%)]×20.4%×100=89.4%,以下同。
2.4.1 浸提溫度的影響 浸提溫度對實驗結果的影響見表3。采用較高的浸提溫度,以有利于將馬占相思樹皮的難溶和較不熱敏的單寧盡可能的浸提出來。在生產過程中,可以采用首罐溫度為100 ℃,出渣前的尾罐溫度為128 ℃,以達到較高的抽出率和單寧獲得率。

表3 浸提條件對浸提的影響(干基)

表4 8步浸提的浸提液濃度
1)第4步加焦亞硫酸鈉,所以浸提液濃度突然增加 added sodium pyrosulfite at fourth step, so the extract concentrations increase.
2.4.2 浸提時間的影響 從表3和表4可以看出,浸提的前4步,可提取物容易抽出,且約占可提取量的60 %以上,說明采用較短的浸提時間,可以達到較高的生產率。浸提時間為12 h較為有利,再延長浸提時間已沒有效果。
2.4.3 添加焦亞硫酸鈉助浸的影響 馬占相思單寧屬于縮合類單寧,生產此類栲膠時,在浸提過程中都添加亞硫酸鹽助浸,最常用的亞硫酸鹽就是焦亞硫酸鈉,以提高單寧的得率,有效利用原料,提高浸提液質量。從表3看出,添加1.8%焦亞硫酸鈉助浸可以達到較高的栲膠得率和單寧得率,分別達到81.9%和90.6%。
目前,國內外普遍應用于栲膠生產的改性技術仍然是1897年南非學者發明的亞硫酸化改性法[7],即磺化改性。因此,可以說市場上銷售的栲膠大部分是磺化栲膠。栲膠經過磺化后,由于引入了親水性的磺酸基,使得既存在親水性基團又含有疏水性基團,使栲膠溶液更具有大分子的表面活性性質,膠團的組成和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8]。磺化的作用能減少沉淀物和不溶物,增加溶解性,淺化顏色,防止氧化和發霉,加快滲透,降低黏度。但磺化也有一些不利作用,如單寧受到破壞,純度降低,結合力減少。因此,磺化時焦亞硫酸鈉的用量要適當。從表5得知,馬占相思栲膠磺化時焦亞硫酸鈉用量為栲膠絕干質量的6%較為合適,磺化2 h后得到栲膠產品的單寧含量為67.8%,不溶物為3.2%,pH值為4.5,總色度為9.6。值得指出的是,改變磺化條件可以得到性能不同的改性栲膠產品[9-11],以滿足不同的用途要求。

表5 磺化改性實驗結果(干基)
3.1 馬占相思栲膠濃膠在20 ℃時的波美度(y,°Bé)與濃度(x,kg/L)的關系式為:y=1.2+40x。不同溫度(T,℃)下的波美度(y′, °Bé)換算為20 ℃時的波美度(y,°Bé)與溫度(℃)的關系式為:y=y′+(T-20)/15。
3.2 馬占相思栲膠的浸提工藝:400 g馬占相思樹皮,吸水率為210%,頭步加水 1 200 mL,以后每步加水800 mL,浸提首罐溫度為100 ℃,尾罐溫度為128 ℃,浸提時間為12 h,添加焦亞硫酸鈉助浸,加入量為氣干原料質量的1.8%,栲膠得率為81.9%,單寧得率為90.6%。
3.3 馬占相思栲膠的磺化改性工藝:在85 ℃下,添加焦亞硫酸鈉(Na2S2O5)量為栲膠絕干質量的6%,反應時間為2 h,磺化后的栲膠產品含單寧67.8%,不溶物3.2%,pH值4.5,總色度9.6。其他工藝同楊梅栲膠生產工藝。
參考文獻:
[1]林秀蘭.栲膠新原料——馬占相思樹皮[J].福建林學院學報,1990,10(3):283-287.
[2]陳叢瑾.馬占相思樹皮試制栲膠試驗[J].廣西科學院學報,2001,17(3):100-103.
[3]趙紹文,梁偉克,秦武明,等.栲膠原料新品種——馬占相思樹皮利用研究[J].經濟林研究,2001,19(4):38-40.
[4]梁發星,顏秀珍,譚曉勉,等.馬占相思栲膠的性質及應用研究[J].皮革科學與工程,2005,15(4):11-15.
[5]南京林產工業學院.栲膠生產工藝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3.
[6]賈紹義.化工原理及實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石碧,狄瑩.植物單寧在制革工業中的應用原理[J].皮革科學與工程,1998,8(3):5-29,244.
[8]陳繼平,龔英,陳武勇.動態光散射和電泳對栲膠溶液的電化學行為研究[J].中國皮革,2006,35(23):11-14.
[9]宋立江,狄瑩,石碧.落葉松栲膠高度亞硫酸化改性及其產物應用性質的研究[J].林產化學與工業,1999,19(4):1-6.
[10]陳武勇,陳發奮,田金平.毛楊梅栲膠重度亞硫酸化改性與應用研究[J].林產化學與工業,2002,22(4):55-58.
[11]梁發星,羅揚,何有節.低溫鞣制用栲膠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J].皮革科學與工程,2005,15(1):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