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建文
[摘要]目的探討臂間血壓差異(iter_arm blood pressure difference,IAD)在男女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中的差別。方法女性原發性高血壓患者152例(觀察組)與男性原發性高血壓患者151例(對照組)為調查對象,檢測雙側上臂間血壓差異的絕對值、異常IAD的檢出率和構成比。結果觀察組與對照組血壓差異的絕對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異常IAD的檢出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高舒張壓IAD(dIAD)的檢出率高于對照組,但高收縮壓IAD(sIAD)比例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女性高血壓患者異常IAD的檢出率、構成比與男性明顯不同。
[關鍵詞]女性;高血壓;臂間血壓差異
中圖分類號:R54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_816X(2014)03_0234_02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4.03.22女性由于生理的特殊性其血壓升高與男性有著不同的特點。臂間血壓差異(IAD)作為反映高血壓患者血管病變的一個指征是否也存在性別上的差異,目前僅見少量報告。本文分析異常IAD檢出率和構成比在兩性中的不同表現,為臨床正確認識和評估女性高血壓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以本院2011年5月至2012年8月期間門診及住院的女性原發性高血壓患者152例為觀察組,年齡40~83(59.06±11.12)歲,同時選取同期門診及住院的男性原發性高血壓151例為對照組,年齡39~82(59.71±11.60)歲。所有病例的診斷均按《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年修訂版》標準,并排除: (1)已知或懷疑繼發性高血壓;(2)心房顫動;(3)孕婦、嚴重貧血、甲狀腺機能亢進、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和柯氏音不消失;(4)正在口服避孕藥;(5)上臂外傷或瘢痕影響測量;(6)無外周血管病變史。兩組患者年齡及伴發疾病包括腦血管病、糖尿病、心臟疾病、腎臟疾病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患者取坐位,休息5min后采用兩臺歐姆龍7201型上臂式自動血壓計同時測量雙上肢血壓,間隔10min測量兩次,第二次測量時兩臺血壓計交換位置,取兩次測量的平均數作為結果,以右側數值減去對應的左側數值,得數取絕對值。如≥10mmHg為異常IAD,收縮壓臂間血壓差異(sIAD)和舒張壓臂間血壓差異(dIAD)一項達標即列入異常IAD范圍[1]。分別計算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血壓差異值、異常IAD、sIAD、dIAD、sIAD+dIAD的檢出率及其在兩組異常IAD中各自所占比例。兩組檢出的異常IAD者均進行上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
1.3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 17.0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雙側上臂間血壓差異值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IAD、dIAD的檢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異常IAD中觀察組sIAD比例為41.38%,明顯低于對照組sIAD比例(72.2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目前學術界還沒有明確統一的異常IAD診斷標準,一般以IAD≥10mmHg作為異常的標準[1]。本文觀察到40歲以后女性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雙側上臂sIAD絕對差值為(4.90±4.01) mmHg,dIAD絕對差值為(3.82±3.60)mmHg,與男性無明顯差異,與日本一組1090人數據接近[2],但異常IAD的檢出率卻明顯高于男性,也高于一般認為的10%[3],與40歲以前脈壓男性高于女性,55歲以后女性高于男性[4]的趨勢一致,提示女性高血壓較男性更易發生血管病變。
本文女性高血壓患者異常IAD以高dIAD為主,而男性則以高sIAD占多數,康秀芳[5]用動脈硬化檢測儀檢測健康體檢者11 693例發現女性的收縮壓、舒張壓、脈壓為右臂高于左臂,按年齡分組后,舒張壓在60歲以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在60歲以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推測與更年期體內激素有關,說明女性性激素改變對舒張壓的影響更明顯,可能與雌激素缺失導致纖維斷裂和破碎,膠原增加,動脈僵硬度增加有關,也可能與女性身材相對矮小,動脈樹短小有關。異常IAD病理基礎是上肢血管病變和/或主動脈縮窄。本文高臂間血壓差的病例經彩色多普勒血管超聲檢查發現上肢動脈病變5例,5例sIAD均接近或超過20mmHg,最高57mmHg,平均36mmHg,提示sIAD≥20mmHg是合并外周血病變的強烈指征。女性雖然IAD檢出率高,但合并外周血管病與男性比較占的比例很低,呈現量多病少的特點,值得關注。當然,本文因為例數較少,尚缺乏足夠的說服力,但仍可提示女性高血壓患者兩側上肢血流動力學差異比男性明顯。且本文未能將入選病例按是否處在更年期進一步分組進行比較分析是其不足之處,需在今后的研究中予以完善。
參考文獻
[1]蘇海,重視臂間血壓差異[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19(2):101-103.
[2]陳勝,蘇海.四肢血壓測量的臨床價值[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2,20(2):133-134.
[3]中國血壓測量工作組.中國血壓測量指南[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19(12):1101-1103.
[4]孫寧玲,趙連友,主編.高血壓診治新進展[M].第1版.北京:中華醫學電子影像出版社,2012:249.
[5]康秀芬.左右臂血壓差異的探討[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4):26-27.
(收稿日期:2013_12_31)
[摘要]目的探討臂間血壓差異(iter_arm blood pressure difference,IAD)在男女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中的差別。方法女性原發性高血壓患者152例(觀察組)與男性原發性高血壓患者151例(對照組)為調查對象,檢測雙側上臂間血壓差異的絕對值、異常IAD的檢出率和構成比。結果觀察組與對照組血壓差異的絕對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異常IAD的檢出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高舒張壓IAD(dIAD)的檢出率高于對照組,但高收縮壓IAD(sIAD)比例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女性高血壓患者異常IAD的檢出率、構成比與男性明顯不同。
[關鍵詞]女性;高血壓;臂間血壓差異
中圖分類號:R54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_816X(2014)03_0234_02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4.03.22女性由于生理的特殊性其血壓升高與男性有著不同的特點。臂間血壓差異(IAD)作為反映高血壓患者血管病變的一個指征是否也存在性別上的差異,目前僅見少量報告。本文分析異常IAD檢出率和構成比在兩性中的不同表現,為臨床正確認識和評估女性高血壓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以本院2011年5月至2012年8月期間門診及住院的女性原發性高血壓患者152例為觀察組,年齡40~83(59.06±11.12)歲,同時選取同期門診及住院的男性原發性高血壓151例為對照組,年齡39~82(59.71±11.60)歲。所有病例的診斷均按《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年修訂版》標準,并排除: (1)已知或懷疑繼發性高血壓;(2)心房顫動;(3)孕婦、嚴重貧血、甲狀腺機能亢進、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和柯氏音不消失;(4)正在口服避孕藥;(5)上臂外傷或瘢痕影響測量;(6)無外周血管病變史。兩組患者年齡及伴發疾病包括腦血管病、糖尿病、心臟疾病、腎臟疾病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患者取坐位,休息5min后采用兩臺歐姆龍7201型上臂式自動血壓計同時測量雙上肢血壓,間隔10min測量兩次,第二次測量時兩臺血壓計交換位置,取兩次測量的平均數作為結果,以右側數值減去對應的左側數值,得數取絕對值。如≥10mmHg為異常IAD,收縮壓臂間血壓差異(sIAD)和舒張壓臂間血壓差異(dIAD)一項達標即列入異常IAD范圍[1]。分別計算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血壓差異值、異常IAD、sIAD、dIAD、sIAD+dIAD的檢出率及其在兩組異常IAD中各自所占比例。兩組檢出的異常IAD者均進行上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
1.3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 17.0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雙側上臂間血壓差異值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IAD、dIAD的檢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異常IAD中觀察組sIAD比例為41.38%,明顯低于對照組sIAD比例(72.2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目前學術界還沒有明確統一的異常IAD診斷標準,一般以IAD≥10mmHg作為異常的標準[1]。本文觀察到40歲以后女性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雙側上臂sIAD絕對差值為(4.90±4.01) mmHg,dIAD絕對差值為(3.82±3.60)mmHg,與男性無明顯差異,與日本一組1090人數據接近[2],但異常IAD的檢出率卻明顯高于男性,也高于一般認為的10%[3],與40歲以前脈壓男性高于女性,55歲以后女性高于男性[4]的趨勢一致,提示女性高血壓較男性更易發生血管病變。
本文女性高血壓患者異常IAD以高dIAD為主,而男性則以高sIAD占多數,康秀芳[5]用動脈硬化檢測儀檢測健康體檢者11 693例發現女性的收縮壓、舒張壓、脈壓為右臂高于左臂,按年齡分組后,舒張壓在60歲以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在60歲以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推測與更年期體內激素有關,說明女性性激素改變對舒張壓的影響更明顯,可能與雌激素缺失導致纖維斷裂和破碎,膠原增加,動脈僵硬度增加有關,也可能與女性身材相對矮小,動脈樹短小有關。異常IAD病理基礎是上肢血管病變和/或主動脈縮窄。本文高臂間血壓差的病例經彩色多普勒血管超聲檢查發現上肢動脈病變5例,5例sIAD均接近或超過20mmHg,最高57mmHg,平均36mmHg,提示sIAD≥20mmHg是合并外周血病變的強烈指征。女性雖然IAD檢出率高,但合并外周血管病與男性比較占的比例很低,呈現量多病少的特點,值得關注。當然,本文因為例數較少,尚缺乏足夠的說服力,但仍可提示女性高血壓患者兩側上肢血流動力學差異比男性明顯。且本文未能將入選病例按是否處在更年期進一步分組進行比較分析是其不足之處,需在今后的研究中予以完善。
參考文獻
[1]蘇海,重視臂間血壓差異[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19(2):101-103.
[2]陳勝,蘇海.四肢血壓測量的臨床價值[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2,20(2):133-134.
[3]中國血壓測量工作組.中國血壓測量指南[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19(12):1101-1103.
[4]孫寧玲,趙連友,主編.高血壓診治新進展[M].第1版.北京:中華醫學電子影像出版社,2012:249.
[5]康秀芬.左右臂血壓差異的探討[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4):26-27.
(收稿日期:2013_12_31)
[摘要]目的探討臂間血壓差異(iter_arm blood pressure difference,IAD)在男女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中的差別。方法女性原發性高血壓患者152例(觀察組)與男性原發性高血壓患者151例(對照組)為調查對象,檢測雙側上臂間血壓差異的絕對值、異常IAD的檢出率和構成比。結果觀察組與對照組血壓差異的絕對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異常IAD的檢出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高舒張壓IAD(dIAD)的檢出率高于對照組,但高收縮壓IAD(sIAD)比例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女性高血壓患者異常IAD的檢出率、構成比與男性明顯不同。
[關鍵詞]女性;高血壓;臂間血壓差異
中圖分類號:R54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_816X(2014)03_0234_02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4.03.22女性由于生理的特殊性其血壓升高與男性有著不同的特點。臂間血壓差異(IAD)作為反映高血壓患者血管病變的一個指征是否也存在性別上的差異,目前僅見少量報告。本文分析異常IAD檢出率和構成比在兩性中的不同表現,為臨床正確認識和評估女性高血壓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以本院2011年5月至2012年8月期間門診及住院的女性原發性高血壓患者152例為觀察組,年齡40~83(59.06±11.12)歲,同時選取同期門診及住院的男性原發性高血壓151例為對照組,年齡39~82(59.71±11.60)歲。所有病例的診斷均按《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年修訂版》標準,并排除: (1)已知或懷疑繼發性高血壓;(2)心房顫動;(3)孕婦、嚴重貧血、甲狀腺機能亢進、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和柯氏音不消失;(4)正在口服避孕藥;(5)上臂外傷或瘢痕影響測量;(6)無外周血管病變史。兩組患者年齡及伴發疾病包括腦血管病、糖尿病、心臟疾病、腎臟疾病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患者取坐位,休息5min后采用兩臺歐姆龍7201型上臂式自動血壓計同時測量雙上肢血壓,間隔10min測量兩次,第二次測量時兩臺血壓計交換位置,取兩次測量的平均數作為結果,以右側數值減去對應的左側數值,得數取絕對值。如≥10mmHg為異常IAD,收縮壓臂間血壓差異(sIAD)和舒張壓臂間血壓差異(dIAD)一項達標即列入異常IAD范圍[1]。分別計算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血壓差異值、異常IAD、sIAD、dIAD、sIAD+dIAD的檢出率及其在兩組異常IAD中各自所占比例。兩組檢出的異常IAD者均進行上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
1.3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 17.0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雙側上臂間血壓差異值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IAD、dIAD的檢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異常IAD中觀察組sIAD比例為41.38%,明顯低于對照組sIAD比例(72.2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目前學術界還沒有明確統一的異常IAD診斷標準,一般以IAD≥10mmHg作為異常的標準[1]。本文觀察到40歲以后女性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雙側上臂sIAD絕對差值為(4.90±4.01) mmHg,dIAD絕對差值為(3.82±3.60)mmHg,與男性無明顯差異,與日本一組1090人數據接近[2],但異常IAD的檢出率卻明顯高于男性,也高于一般認為的10%[3],與40歲以前脈壓男性高于女性,55歲以后女性高于男性[4]的趨勢一致,提示女性高血壓較男性更易發生血管病變。
本文女性高血壓患者異常IAD以高dIAD為主,而男性則以高sIAD占多數,康秀芳[5]用動脈硬化檢測儀檢測健康體檢者11 693例發現女性的收縮壓、舒張壓、脈壓為右臂高于左臂,按年齡分組后,舒張壓在60歲以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在60歲以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推測與更年期體內激素有關,說明女性性激素改變對舒張壓的影響更明顯,可能與雌激素缺失導致纖維斷裂和破碎,膠原增加,動脈僵硬度增加有關,也可能與女性身材相對矮小,動脈樹短小有關。異常IAD病理基礎是上肢血管病變和/或主動脈縮窄。本文高臂間血壓差的病例經彩色多普勒血管超聲檢查發現上肢動脈病變5例,5例sIAD均接近或超過20mmHg,最高57mmHg,平均36mmHg,提示sIAD≥20mmHg是合并外周血病變的強烈指征。女性雖然IAD檢出率高,但合并外周血管病與男性比較占的比例很低,呈現量多病少的特點,值得關注。當然,本文因為例數較少,尚缺乏足夠的說服力,但仍可提示女性高血壓患者兩側上肢血流動力學差異比男性明顯。且本文未能將入選病例按是否處在更年期進一步分組進行比較分析是其不足之處,需在今后的研究中予以完善。
參考文獻
[1]蘇海,重視臂間血壓差異[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19(2):101-103.
[2]陳勝,蘇海.四肢血壓測量的臨床價值[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2,20(2):133-134.
[3]中國血壓測量工作組.中國血壓測量指南[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19(12):1101-1103.
[4]孫寧玲,趙連友,主編.高血壓診治新進展[M].第1版.北京:中華醫學電子影像出版社,2012:249.
[5]康秀芬.左右臂血壓差異的探討[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4):26-27.
(收稿日期:2013_12_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