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云
“整數除以分數”一課安排在蘇教版六年級上冊,在校內公開課上我連續兩年執教的本課。兩次教學整體思路都是通過猜想—驗證—得出結論,第一次教學過程是把教材中的例題的情景改編成聯系生活實際的3個生活場景,由學生提出猜想,亦步亦趨的進行驗證、再次驗證、得出結論,上一屆學生整體學習能力較強,課中通過探究、討論、交流,達成了預設的目標,整個教學過程雖然情景熟悉,銜接自然,但總覺得整個教學過程扶多放少,學生的思路不夠開闊,氣氛不夠活躍。今年我決定進一步改進教學設計,再次教學這一課。
本次教學設計情景簡潔,例題的教學就是教材中的4個橘子圖。課始通過一組口算練習導入新課。
學生提出猜想:分數除以整數用分數乘整數的倒數,那么我認為整數除以分數也可以用整數乘這個分數的倒數。
師隨即過渡:這只是我們的猜想,猜想需要經過驗證才能得出結論。接下來我們根據幾個問題來進行驗證好嗎?
教學例2:
學生通過獨立在例題圖中畫一畫,填一填得出當整數除以分子為1的分數時可以用整數乘分數的倒數,符合猜想。
這節課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課堂中學生享受著思考,享受著探究,享受著智慧火花的碰撞,學生的思維水平得以最大限度的提升,究其原因,我認為源于以下三點。
一、樸實的教學設計。
回顧自己的教學成長經歷,曾在各類教學比賽中獲過獎,也曾上過各類公開教學,在起初的教學設計時總是追求新課導入形式的新穎,課件制作的唯美,課堂氛圍的熱鬧,隨著閱歷的豐富及大量教學論著學習和名師課堂的觀摩,“大道至簡”的教學觀念越來越清晰,尤其是聽了著名特級教師吳正憲老師的《搭配》一課后,更加理清了自己課堂教學設計追求樸實、自然、智慧的思路,吳老師課上沒有課件,沒有音樂,只有一支粉筆,以她智慧的啟迪、藝術的語言使孩子們享受著數學學習的快樂。這節課的設計即遵循了這一理念,課始開門見山,揭示課題提出猜想,接著就交待本節課學習任務,整個新授環節的畫面就是4個橘子圖,沿著這一主線展開思考探究,學生的學習目的非常明確,沒有任何干擾思維的環節,隨著教學內容的深入和教師主導的引領,師生共享數學課堂的精美、智慧。
二、開放的思維空間。
開放的思維空間是教師建立在對學生思維能力充分信任及教學設計時的充分預設在教學形式上的開放。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和參與者,教師應提供給學生自主探究、思考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在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猜測、驗證等學習活動中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本節課教師主導的設計定位:教學環節的銜接、遞進,教學中參與學生的討論,認真傾聽學生的交流發言,適時地幫助梳理,及時給以恰當的鼓勵,發自內心的賞識。我做到了,孩子們也做到了,思維的層層深入,發言質量的逐步提升,尤其黃同學能夠從傾聽別人的發言后得到啟發,新知轉化為舊知,應用商不變的規律驗證,讓每位同學都很佩服,不約而同的報以熱烈的掌聲。“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教學活動也同樣,教師為學生提供多大思維空間,學生就有多高的能力提升。
三、和諧的課堂氛圍。
心理學研究表明,教學環境與學生學習有著必然的聯系,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能使學生的思維處于最佳的狀態。營造一個民主、和諧、融洽的師生共同成長的課堂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時刻充滿自信,讓課堂始終充滿樂趣,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我教學生活中不懈的追求。課上我習慣用平等的語言與學生交流,“我們該怎么辦?”“用你喜歡的方法思考”“你的發言讓我很佩服!”,始終充滿對學生的信任、鼓勵,自然地投入到學生的討論交流,認真傾聽及相互補充、提升,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不會擔心因說錯而受到老師批評和同學的嘲笑,因而敢想、敢說、敢于與老師辯論,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智慧當是自然而生。
莎士比亞曾說,簡潔是智慧的靈魂。如何引領學生享受數學知識原理、數學符號語言等蘊涵著簡潔之美,懷揣教育夢想的我,正走在追求樸實、自然、智慧的簡約教學之路。
(作者單位: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
“整數除以分數”一課安排在蘇教版六年級上冊,在校內公開課上我連續兩年執教的本課。兩次教學整體思路都是通過猜想—驗證—得出結論,第一次教學過程是把教材中的例題的情景改編成聯系生活實際的3個生活場景,由學生提出猜想,亦步亦趨的進行驗證、再次驗證、得出結論,上一屆學生整體學習能力較強,課中通過探究、討論、交流,達成了預設的目標,整個教學過程雖然情景熟悉,銜接自然,但總覺得整個教學過程扶多放少,學生的思路不夠開闊,氣氛不夠活躍。今年我決定進一步改進教學設計,再次教學這一課。
本次教學設計情景簡潔,例題的教學就是教材中的4個橘子圖。課始通過一組口算練習導入新課。
學生提出猜想:分數除以整數用分數乘整數的倒數,那么我認為整數除以分數也可以用整數乘這個分數的倒數。
師隨即過渡:這只是我們的猜想,猜想需要經過驗證才能得出結論。接下來我們根據幾個問題來進行驗證好嗎?
教學例2:
學生通過獨立在例題圖中畫一畫,填一填得出當整數除以分子為1的分數時可以用整數乘分數的倒數,符合猜想。
這節課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課堂中學生享受著思考,享受著探究,享受著智慧火花的碰撞,學生的思維水平得以最大限度的提升,究其原因,我認為源于以下三點。
一、樸實的教學設計。
回顧自己的教學成長經歷,曾在各類教學比賽中獲過獎,也曾上過各類公開教學,在起初的教學設計時總是追求新課導入形式的新穎,課件制作的唯美,課堂氛圍的熱鬧,隨著閱歷的豐富及大量教學論著學習和名師課堂的觀摩,“大道至簡”的教學觀念越來越清晰,尤其是聽了著名特級教師吳正憲老師的《搭配》一課后,更加理清了自己課堂教學設計追求樸實、自然、智慧的思路,吳老師課上沒有課件,沒有音樂,只有一支粉筆,以她智慧的啟迪、藝術的語言使孩子們享受著數學學習的快樂。這節課的設計即遵循了這一理念,課始開門見山,揭示課題提出猜想,接著就交待本節課學習任務,整個新授環節的畫面就是4個橘子圖,沿著這一主線展開思考探究,學生的學習目的非常明確,沒有任何干擾思維的環節,隨著教學內容的深入和教師主導的引領,師生共享數學課堂的精美、智慧。
二、開放的思維空間。
開放的思維空間是教師建立在對學生思維能力充分信任及教學設計時的充分預設在教學形式上的開放。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和參與者,教師應提供給學生自主探究、思考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在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猜測、驗證等學習活動中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本節課教師主導的設計定位:教學環節的銜接、遞進,教學中參與學生的討論,認真傾聽學生的交流發言,適時地幫助梳理,及時給以恰當的鼓勵,發自內心的賞識。我做到了,孩子們也做到了,思維的層層深入,發言質量的逐步提升,尤其黃同學能夠從傾聽別人的發言后得到啟發,新知轉化為舊知,應用商不變的規律驗證,讓每位同學都很佩服,不約而同的報以熱烈的掌聲。“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教學活動也同樣,教師為學生提供多大思維空間,學生就有多高的能力提升。
三、和諧的課堂氛圍。
心理學研究表明,教學環境與學生學習有著必然的聯系,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能使學生的思維處于最佳的狀態。營造一個民主、和諧、融洽的師生共同成長的課堂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時刻充滿自信,讓課堂始終充滿樂趣,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我教學生活中不懈的追求。課上我習慣用平等的語言與學生交流,“我們該怎么辦?”“用你喜歡的方法思考”“你的發言讓我很佩服!”,始終充滿對學生的信任、鼓勵,自然地投入到學生的討論交流,認真傾聽及相互補充、提升,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不會擔心因說錯而受到老師批評和同學的嘲笑,因而敢想、敢說、敢于與老師辯論,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智慧當是自然而生。
莎士比亞曾說,簡潔是智慧的靈魂。如何引領學生享受數學知識原理、數學符號語言等蘊涵著簡潔之美,懷揣教育夢想的我,正走在追求樸實、自然、智慧的簡約教學之路。
(作者單位: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
“整數除以分數”一課安排在蘇教版六年級上冊,在校內公開課上我連續兩年執教的本課。兩次教學整體思路都是通過猜想—驗證—得出結論,第一次教學過程是把教材中的例題的情景改編成聯系生活實際的3個生活場景,由學生提出猜想,亦步亦趨的進行驗證、再次驗證、得出結論,上一屆學生整體學習能力較強,課中通過探究、討論、交流,達成了預設的目標,整個教學過程雖然情景熟悉,銜接自然,但總覺得整個教學過程扶多放少,學生的思路不夠開闊,氣氛不夠活躍。今年我決定進一步改進教學設計,再次教學這一課。
本次教學設計情景簡潔,例題的教學就是教材中的4個橘子圖。課始通過一組口算練習導入新課。
學生提出猜想:分數除以整數用分數乘整數的倒數,那么我認為整數除以分數也可以用整數乘這個分數的倒數。
師隨即過渡:這只是我們的猜想,猜想需要經過驗證才能得出結論。接下來我們根據幾個問題來進行驗證好嗎?
教學例2:
學生通過獨立在例題圖中畫一畫,填一填得出當整數除以分子為1的分數時可以用整數乘分數的倒數,符合猜想。
這節課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課堂中學生享受著思考,享受著探究,享受著智慧火花的碰撞,學生的思維水平得以最大限度的提升,究其原因,我認為源于以下三點。
一、樸實的教學設計。
回顧自己的教學成長經歷,曾在各類教學比賽中獲過獎,也曾上過各類公開教學,在起初的教學設計時總是追求新課導入形式的新穎,課件制作的唯美,課堂氛圍的熱鬧,隨著閱歷的豐富及大量教學論著學習和名師課堂的觀摩,“大道至簡”的教學觀念越來越清晰,尤其是聽了著名特級教師吳正憲老師的《搭配》一課后,更加理清了自己課堂教學設計追求樸實、自然、智慧的思路,吳老師課上沒有課件,沒有音樂,只有一支粉筆,以她智慧的啟迪、藝術的語言使孩子們享受著數學學習的快樂。這節課的設計即遵循了這一理念,課始開門見山,揭示課題提出猜想,接著就交待本節課學習任務,整個新授環節的畫面就是4個橘子圖,沿著這一主線展開思考探究,學生的學習目的非常明確,沒有任何干擾思維的環節,隨著教學內容的深入和教師主導的引領,師生共享數學課堂的精美、智慧。
二、開放的思維空間。
開放的思維空間是教師建立在對學生思維能力充分信任及教學設計時的充分預設在教學形式上的開放。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和參與者,教師應提供給學生自主探究、思考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在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猜測、驗證等學習活動中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本節課教師主導的設計定位:教學環節的銜接、遞進,教學中參與學生的討論,認真傾聽學生的交流發言,適時地幫助梳理,及時給以恰當的鼓勵,發自內心的賞識。我做到了,孩子們也做到了,思維的層層深入,發言質量的逐步提升,尤其黃同學能夠從傾聽別人的發言后得到啟發,新知轉化為舊知,應用商不變的規律驗證,讓每位同學都很佩服,不約而同的報以熱烈的掌聲。“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教學活動也同樣,教師為學生提供多大思維空間,學生就有多高的能力提升。
三、和諧的課堂氛圍。
心理學研究表明,教學環境與學生學習有著必然的聯系,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能使學生的思維處于最佳的狀態。營造一個民主、和諧、融洽的師生共同成長的課堂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時刻充滿自信,讓課堂始終充滿樂趣,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我教學生活中不懈的追求。課上我習慣用平等的語言與學生交流,“我們該怎么辦?”“用你喜歡的方法思考”“你的發言讓我很佩服!”,始終充滿對學生的信任、鼓勵,自然地投入到學生的討論交流,認真傾聽及相互補充、提升,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不會擔心因說錯而受到老師批評和同學的嘲笑,因而敢想、敢說、敢于與老師辯論,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智慧當是自然而生。
莎士比亞曾說,簡潔是智慧的靈魂。如何引領學生享受數學知識原理、數學符號語言等蘊涵著簡潔之美,懷揣教育夢想的我,正走在追求樸實、自然、智慧的簡約教學之路。
(作者單位: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