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卓霞
情感是音樂教學的靈魂,而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教學中的歌曲、樂曲等一切藝術作品都是藝術家的情感產物。音樂是最能直接地表現和激發情感的,最有力撥動人們心弦的。作為一名音樂教師,筆者深刻體會到將情感教育融入到教學中是多么的重要,結合音樂教學實踐,從以下三方面做了努力。
一、良好氛圍激發音樂情感
在音樂教學活動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助于學生發揮想像力、表現力和創造力。因此,教師采用多種形式創設平等、和諧、開放的氛圍,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合作交流,引導學生生動活潑地融入音樂之中,真正激發學生對音樂的情感。
1.創設情境,以境動人
創設教學情境是課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徑。情境設計讓學生從“境”中見到“形”,從“形”中感到“美”,從“美”中產生“情”,使課堂教學更接近現實生活,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加強感知,突出體驗。
案例1:教學《小螺號》一課:教師邊放音樂邊出示多媒體課件,大屏幕上立即出現了一望無際的海灘,連綿起伏的海浪時而低時而高,時而近時而遠;海灘上五顏六色的貝殼隨處可見,姿態各異的海螺滿目皆是,輕盈靈敏的海鷗翻飛盤旋。整個畫面很唯美,加上“嘩啦啦”的海浪聲、“嘀嘀嘀”的螺號聲,學生的情感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很快進入了音樂的情境。
適當地運用多媒體,營造出歌曲的意境,能大大提高效率。
2.積極參與,師生互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醒青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不斷引趣、啟發,讓學生調動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積極性,增強形象思維的發展。
案例2:在教《請你恰恰》這一課時,首先讓學生聆聽“星光恰恰恰”,讓學生感受體驗,隨音樂自己做律動,當學生都“玩”得不亦樂乎時,老師也加入他們的隊伍——走企鵝步“× × ×××”,結合小企鵝的各種姿態,緊緊圍繞恰恰舞由企鵝步演變而展開教學,創設了“我們最神氣、我們來恰恰、我們愛創新、我們不寂寞”四個環節。全班學生都跟著教師的節奏舞動了起來,開始有點亂,慢慢地就變整齊了,課堂秩序井然了。看同學們興趣越來越濃了,教師就有意加快了速度……這樣的一節課,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玩中學、學中玩的教學效果。針對課堂動態變化,教師即時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了學生對音樂的感悟和體驗。
二、多種方法體驗音樂情感
“情之所至,音之所生”,有情才能有聲,人為情所動、聲為情所發的道理。在教學中,情感體驗是一切音樂以及音樂能力發展的前提。對于小學生來說,要激發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就應采用多種方法讓他們走進音樂的天堂。
1.美化語言,達到“以言賞心”
語言在音樂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追求語言、聲態的溫和,直至“聲、神、形”合一,讓課堂變的輕松、愉悅,讓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興趣,情不自禁地參與到教學中來,達到以語激情、以情動情、以情感人、以情激思的地步。
案例3:《茨藜花》一課中“2 01 65|6-|”休止符的教學,師:滿山盛開著茨藜花,猶如朝霞一般,布依族人民屏住呼吸深深的吸了一口氣,簡潔明了的語言很自然的解決了休止符的演唱,同時也表達了布依族人民對茨藜花的喜愛之情。
2.體驗生活,達到“以情悅心”
音樂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都有音樂,因此,我們努力將音樂與生活實際相聯系,讓學生參與音樂,“走進”音樂,從而能更好地感受體驗音樂的情感。
案例4:《不在麻煩好媽媽》一課時,為了引導學生進入作品所描繪的意境中去,在課堂教學前,先讓學生欣賞課前準備的他們自己做家務勞動的視頻,讓大家從視覺和聽覺中熟悉歌曲。再設計了節奏接龍的小游戲,如:
“自 己 刷 刷┃牙 呀┃自 己 洗 洗┃臉 呀┃
自 己 擦 桌 子 呀┃自 己 掃 掃┃地 呀┃……”
在設計時,根據二年級的年齡特點,以學生喜歡的,感興趣的畫面(自己在家里的表現)作為音樂素材,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并采用了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
3.積極挖掘,達到“以情感心”
情感體驗是感知音樂的基礎。挖掘音樂情感,應當引導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節奏、旋律、和聲、曲式結構等音樂要素進行深入地探討。讓學生明白,音樂各種要素的表現,如:力度——強弱、速度——快慢、節奏——疏緊等等。
案例5:在欣賞《勞動號子》這一課時,根據力度、速度、節奏這些音樂要素的變化,通過老師的引導和孩子們對音樂的反復聆聽,讓他們感受音樂的情緒,然后很清晰自然的將歌曲分為起錨號子、見灘號子、上灘號子、拼命號子、下灘號子,讓學生理解歌曲的意境以及體會勞動人民在險惡的淺灘上勞動的場景。
三、審美創造表達音樂情感
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使音樂藝術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情智互補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發揮。音樂審美會給學生帶來審美享受,同時激發起他們的思維活動,我們要鼓勵學生勇于表現自己的審美體驗,讓學生的心靈自由綻放,使學生在音樂參與、體驗中享受到美。
1.誦,表達音樂作品的內容和情感
朗誦音樂作品中的歌詞。帶節奏朗誦歌詞,在一定程度上能解決節奏難點,還能表達音樂作品內容和情緒,更能高層次的讓學生表達欣賞音樂作品的感受。
2.演,用簡單的形體動作感受音樂
在演繹音樂作品時,用身體律動、姿態表達對音樂的感受;用肢體語言、舞蹈演繹表達對樂曲的內涵。
案例6:《法國號》,圓舞曲,也叫華爾茲,它的節奏特點像小船在蕩漾(邊說邊做動作)1、2、3有一種起伏蕩漾的感覺。師:讓我們用身體感受一下。請起立,跟老師一起來做一做!“雙手叉腰準備,先邁左腳,一二三、二二三、左右左、右左右、左二三、右二三、前二三、后二三……”
在課堂教學中,還可以通過童謠、游戲、即興演唱、即興吹奏等形式來演繹對音樂的理解,所有表現形式既可獨立進行,又可綜合運用。
音樂是情感藝術,它通過音樂特有的方式來表現,時而活潑、時而婉轉、時而莊重、時而凄涼……使人從中受到美的享受。讓音樂由情而發!讓情在樂中綻放!
(作者單位:浙江省新昌縣沙溪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