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談論書法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心態與書法間具有密切的關系和關聯度,通過學習,我們會產生對書法藝術的愛好、會產生興趣和榮譽感,并由此推動書法藝術的良性互動循環,在書法學習過程中,講求快樂,講究內涵,講求一下書法學習和文化學習的互補互動作用,從這個角度將,學習的心態就十分重要,因為任何事物都是一個心態的產生,都是一個性情的反饋,對于此,我們強調的是書法藝術創作的心態,本文正是從心理的角度來對書法心態進行研究,從而產生一種新的研究方式和方法,從書法心態中的“四凈”出發,達到書法藝術創作的“四境”。
關鍵詞:書法;心態;四凈;四境
古人云,書法養性,這個說法說明我們在書法創作過程中更加能夠融入心理層面,在心理層面我們可以說是十分重視養心的心態,這種心態說明心理方式方法都強調在創作的過程當中,盡管在創作過程中我們沒有直接使用養性這樣的詞語,但是實際上,古人提到的養性就是我們所謂的心態、心性。只有通過不斷地磨練心性,方能成就書法大境。同樣,我們也能夠通過對書法作品的分析來看到書法心性的問題,通過書法作品來研究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存在的想法、意蘊、不斷的探索書法的心態和意蘊,尤其是當時的心境,這樣的過程就是一個創作的過程,也是一個理解的過程,所以說這個過程中心態和作品本身都密不可分,都需要不斷加深二者的理解和閱讀。心境的形成不是與生俱來的過程,需要在作品創作中得到不斷的鍛煉和培養,通過書法的學習,培養出良好的心態,同時又展現出文化、素質和修養,達到一個新的境界。在這條路上,走過了很多的名人。例如,王羲之、顏真卿、蘇東坡、王鐸、康有為、于右任等等。這是一條現成的路,是一條從古代走到現代和走向未來的路。本文對書法心態的研究正是基于這樣一種目的和思考,從四凈的心態來解讀四境的內涵,不斷地挖掘和鍛煉人的思維和智慧,不斷的讓我們在發展過程中得到進步和鍛煉。由此,我們能夠更加真實地體會到書法藝術的魅力和狀態。
1 書法藝術中“凈”的心態的形成
書法藝術創作過程中我們能夠得到的理解在于書法藝術的魅力所在,漢字我們以方的形式存在,所謂方中得凈,在漢字固有的模式中,我們能夠根據漢字的變化不斷在找到心境的平和與平衡,因為漢字講求橫平豎直,漢字講究對稱的關系,更所謂是靜中有動、動中有靜,中國傳統文化中動靜相生的道理始終是支配著我們在書法藝術中的幾點具體要求,我們的重要作用在于,書法藝術“凈”的心態不斷形成需要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正是在創作中不斷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內容。我們認識到,要培養一個好的心態,需要以下幾個條件:認真、連續、持久。認真就是要在創作或者練習的過程中不斷的專心致志,不斷地提高對事務的認識程度,不斷的養成良好的創作習慣,不僅要培養做事的人更要培養做事的心態,做事習慣上要凈,更要靜,不斷地在訓練和練習當中推動訓練任務的不斷完成,充分做到準確和保質保量,更加要注重效果和實際應用過程中存在各種難點和順序,在書法藝術練習基本功的過程中要始終保持心態的靜,要用心去練習,不能把書法藝術的練習當成作業,不能把書法當成娛樂,要有一個凈的心態和靜的心情,要為了養氣凈心而練習,要認真地對待每一個筆畫和每一個字體,要把每一個字的練習過程都當作是一個作品,要精心訓練,用心練習,要求質量而不是要求作業,在出了問題的筆畫上要講究對策,要講究概念,不斷地調整錯誤,不斷的修正失誤,找出不滿意筆畫的原因,不盲目,不隨心,如果練習時不注重質量,反而會進一步的影響到質量。連續的心態講求的是持之以恒,練習書法的過程實在是一個鍛煉心性的過程,因為書法藝術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間能夠完成的工作,需要不斷的練習,需要漫長的時間,在書法藝術中,天賦不是最主要的,關鍵還是在于書法的刻苦程度,只有刻苦練習書法,才能夠精益求精,才能夠取得良好的練習效果,這就需要我們保持一個不斷的連續性,不間斷地進行練習。例如,在書法的練習當中,我們不能三心二意、更不能分心,不僅要注意前后的對接和筆順,更要對文字的構造進行反復的研究,反復的拿捏作評,如果是長篇的練習,更是需要我們不間斷的提高字與字之間的連接,提高我們對作品與作品之間的保障,因為不僅僅是一個字的問題,更在于這是整個一個作品的存在,我們需要的是不斷的錘煉和打磨作品,不斷的推敲和研究字跡,只有這樣的持續性,才能夠最終成就我們的練習和藝術創作,絕對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更不能在中途放棄,要形成持久的習慣和持續的動力,這些都是我們培養心態的前提。最后一點就是心態的持久,持久心態的形成需要不斷的反復的進行,與連續性一樣,持久的心態需要不斷的、長時間的練習,只有經過反復認真的練習才會達到訓練的目的,只有不斷的持久反復才能夠使書法藝術臻于完美,我們說實際上書法藝術是一個技術工種,更加講求藝術,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夠更加良好的完成心態內涵。所以,我們認為書法是一個調節器和節拍器,能夠反映心態,同時也能夠改變心態。
2 書法心態中的四凈與四境
我們認為培養良好的書法心態,從個體內因角度講,須努力做到“四凈”,即通過凈心、凈目、凈耳、凈手,從而將內因有利因素發揮到最大限度,將外界不利因素控制在最小影響之中,使書法藝術得到健康發展。當代的書法人,幾乎都有同感,在初涉藝術跋涉之時,對藝術事業充滿童貞幻想,覺得書法藝術天地應該是一方成就或收容精神靈魂的凈土。但后來大家經常感到失望悲觀,原因是書壇充滿了功利欲望,多為名利而以書求榮者流,甚而喧囂浮躁的氛圍里,充斥之間滿是大是大非,學術風氣也撲朔迷離!每一個書法人,都如同藝術海洋里漂泊的一片浮葉,一個狂浪掀起,或許被推至浪尖,或許被大潮無情吞噬……面對如此社會現實,使任何一個書法人都對書法藝術產生懷疑、困惑,難以找回原初的書法自信,作為個體,失卻的是徹頭徹尾的藝術定力。書法人經常身不由己,跟風逐流……因此,書法人必須用“四凈”方式,找回真實的藝術自我。并最終達到“四境”的彼岸。那么什么是四境呢,四境也來源于四凈心態,從凈心狀態到人境,從凈目狀態達到天境、從凈耳狀態達到地境、從凈手狀態達到一個和境,正所謂天地人和,這是書法藝術最終追求并不斷努力完善和達到的境界,是我們練習書法心態的一個完美世界。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已經不斷地尋找并完善了境界的命題,不斷的追求和提煉了價值。書法人應該相當重視“凈心”。心不凈則意念紊亂,身心不一,就會終被功利物役所困擾。揚雄提出的“書,心畫也”的觀念,所謂“心畫”,即內心世界的表達。有什么樣的藝術心理素質狀態,就會對應著與之相適應的什么樣式的作品風格品味。我們在書法創作中嘗試不斷地保持心態,既不能循規蹈矩,也不能馬虎大意,要真正地達到心態與作品的統一和一致,要真正地促進作品不斷朝著更加完美的方向前進,這就使我們最為真實的書法藝術,這也恰恰就是書法藝術的真實寫照。
參考文獻:
[1] 周正康.書法心態的“四凈”[J].美術報,2008.
[2] 尚曉洲.從“大作”說開——看書法創作心態的今古差異[J].中國美術,2014.
[3] 張學冬.當代書法創作功利心態的利與弊[J].美術報,2008.
作者簡介:田敏(1992—),女,現就讀于哈爾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書法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