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
摘 要:莫里斯·拉威爾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音樂史上承前啟后的重要作曲家之一。他的早期作品接近印象主義風格,之后,在追尋法國更古老的音樂傳統、對民間音樂曲調的再創作,以及在古典、浪漫主義音樂法則的綜合把握中,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段靼嘌揽裣肭纷鳛槔栐缙诘某晒σ魳纷髌?,體現出拉威爾在創作初期便顯示出的成熟創作技巧與個性特征。
關鍵詞: 拉威爾;西班牙狂想曲;作品分析
1 莫里斯·拉威爾及作品簡介
莫里斯·拉威爾(Manrice Ravel1875~1937)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杰出的鋼琴家、作曲家、配器大師。他憑借對現代元素極其敏感的觸覺,將古典精神和現代因素完美結合,形成了獨特的“拉威爾式”的音樂風格,搭建起一座連接古典音樂與現代音樂的橋梁,為印象主義音樂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拉威爾在音樂上的成就涉及管弦樂、歌劇、藝術歌曲、室內樂、鋼琴等多個領域,其最大的成就在于管弦樂創作。
《西班牙狂想曲》是拉威爾于1907年創作的一部管弦樂作品,全曲由四個樂章組成:《夜的前奏曲》《馬拉加舞曲》《哈巴涅拉舞曲》《市集》。拉威爾將富有魅力的民間音樂融化在自己獨特的風格中,并在配器手法上大膽而成功地創造,以如畫般的手法描繪出濃郁的西班牙氣氛和西班牙精神,具有鮮明的西班牙情趣。這部作品是作曲家第一部成功的管弦樂作品,在作曲家的創作生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西班牙狂想曲》后來又被改編成雙鋼琴演奏形式。拉威爾一生寫過不少關于西班牙的音樂,之所以為西班牙民俗風格所吸引,與拉威爾母親的西班牙血統有關,加之作曲家本身也出生于西班牙巴斯克地區。而這首《西班牙狂想曲》,雖然取材于西班牙民俗風,但卻又加入了濃烈的法國風情,是極具拉威爾個人色彩的作品。
2 《西班牙狂想曲》作品分析
《西班牙狂想曲》四個樂章的曲式結構,分別為三段曲式、三部曲式、二段曲式、三部曲式,體現出拉威爾對古典主義傳統曲式的繼承。下面按樂章進行具體的分析。
(1)第一樂章《夜之前奏曲》分析。3/4拍,主調是A大調,是一個三段曲式,其曲式結構如下:
拉威爾在《夜之前奏曲》中描繪了一個炎熱、慵懶的夏夜。樂曲開始是一個13小節的引子,下行的四音音階“f1、e1、d1、#c1”貫穿全曲,這四個音既是《夜之前奏曲》的“主導動機”,也是整部《西班牙狂想曲》四個樂章的“主導動機”,貫穿始終,構成一副縈繞聽眾心際的畫面,使四首標題樂曲有了一個統一的背景。在這幅畫面之上,飄蕩著神秘的二度音程。A段從第14小節開始,B段為展開型中段,從28小節開始,運用A段的音樂材料進行展開。在B段中運用了調性疊置,產生了豐富的音響效果。之后出現一個華彩樂句,再現段從45小節開始,只有8小節,為減縮再現。尾聲分為兩個部分,53小節引用了華彩部分的音樂材料,54~61小節再現了引子,形成首尾呼應,也為下一個樂章的開始做好了準備。這首作品運用主題動機式的發展手法,全曲基本上采用傳統的作曲技法,大量采用Ⅳ—Ⅰ的和弦進行,在B段中運用了調性疊置(A大調和g小調、F大調和A大調),產生了新穎的音響效果。
(2)第二樂章《馬拉加舞曲》分析?!榜R拉加舞曲”原是西班牙南部安達盧西亞省馬拉加地區的民間歌舞曲,被多數西班牙作曲家使用,通常為3/8拍,速度為“適當中速”。拉威爾運用這一體裁寫成了這首篇幅短小、色彩艷麗、技術新穎的樂曲。他將這首舞曲一改通常所用的3/8拍,采用了3/4拍,使得音樂更加自由,而速度則要求適當輕快(Assez vif)。在整首作品中,這首樂曲充當著“諧謔曲”的角色,材料運用相當自由,這在通常以嚴謹自居的拉威爾作品中是不常見的,但其曲式結構還是比較規整的三部曲式,圖式如下:
樂曲開始12小節的引子在a小調上奏出,采用固定低音進行。A部分從13小節在A大調上進入,19小節在固定低音基礎上加入半音化進行。中部比較長大,是一個綜合性中部。第一主題節奏感強烈,在對力量快速大膽的炫耀中展開,表現出輕松愉快的風格;第二主題旋律則類似于前奏曲,速度較慢?!兑怪白嗲返南滦袆訖C在連接句中出現,緊接著從第83小節開始“減縮再現”,音樂結束在輕柔的琶音中。
(3)第三樂章《哈巴涅拉舞曲》分析。“哈巴涅拉”是起源于古巴哈瓦那的一種較慢的二拍子舞曲,19世紀中葉傳入西班牙,在西班牙有很大發展,而且廣泛流傳到歐洲各國,在法國也引起很多作曲家的興趣。此曲是最早寫出的一個樂章,作曲家在將其收入進《西班牙狂想曲》時,連一個音符也沒有改變,可見這首樂曲非常精致并富有濃郁的西班牙風格?!豆湍枨吩谶@里扮演了“行板”的角色,2/4拍,為二段曲式,曲式結構如下:
樂曲的引子用持續的八度音伴隨大量的分解和弦,營造出空靈幽靜的氛圍。這種持續音一直在全曲延續,三連音最后一個音同二八節奏型第一個音連貫起來,使整首樂曲節奏顯得松散卻又緊湊,給我們帶來搖曳、歡快和不斷前進的舞蹈感覺。A段的旋律節奏比較舒緩,B段的旋律稍顯活躍。在A和B段中音樂材料不變,但運用了大量的裝飾音,增加了樂曲的彈性,讓這首短小的舞曲更加精致。屬持續音是拉威爾這首作品中最明顯的特征之一,一直貫穿全曲,在不斷變化的和聲色彩中支撐調性。
(4)第四樂章《市集》分析。第四樂章《市集》是整首作品中最長的一個樂章,拉威爾在這個樂章里使用了大量變拍子,音樂語言非常豐富,采用了五條民間流行的音調,使這個樂章更像“嬉游曲”。這首樂曲為三部曲式,曲式結構如下:
26小節的引子中包含著第一條旋律:
譜例1(第一條旋律)
A段向我們呈示了風格鮮明的其余四條旋律。首先,是一條活躍的舞曲風格旋律(見譜例2),節拍點非常清晰,富有彈性。
譜例2
第三條旋律帶有濃郁的阿爾貝尼斯風格(見譜例3),
譜例3
第四條旋律(見譜例4)靈動優美。
譜例4
B段拉威爾用一個緩慢的間奏曲(第五條旋律)(見譜例5)打斷了這雄壯的樂隊全奏,舒緩的升f小調舞曲極具表現力,
譜例5(第5條旋律)
接著出現了《夜之前奏曲》中的幾個片段,使樂曲中的主題片段隨意地構成了對位。最后的再現段運用了大量轉調,高疊和弦,節奏也開始頻繁轉換,將呈示過的主題進行變化,在有力的重音、密集的重復音中結束了全曲,成功地塑造了最豪華的尾聲。
3 結語
拉威爾將傳統古典精神和現代作曲技術完美結合,作品一方面擁有較規整的曲式結構,但在某些方面又有創新,樂曲的材料雖然使用得非常自由,卻是精心組織在一起的。和聲既有穩定調性的傳統功能性和聲,也發展了印象主義的色彩性和聲,形成了以功能和聲為骨架,色彩和聲為填充,兩種和聲思維交織并存的個性和聲?!段靼嘌揽裣肭纷鳛槔栐缙诘某晒σ魳纷髌?,體現出拉威爾在創作的初期便顯示出的成熟創作技巧與個性特征,其音樂的結構特征一方面體現了對古典主義傳統曲式的繼承;另一方面又體現出印象主義乃至世紀音樂的結構特征。
參考文獻:
[1] 弗拉基米爾·揚科列維奇(法).拉威爾畫傳[M].巨春艷,馮壽農,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2] 約瑟夫·班諾維茲(美).鋼琴踏板法指導[M].朱雅芬,譯.上海音樂出版社,1992.
[3] Laurence Davies.BBC音樂導讀——拉威爾管弦樂[M].溫宏,譯.花山文藝出版社,1999.
[4] 田可文,陳永.西方音樂史[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