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影響會議新聞攝影效果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光線、攝影器材和專業的攝影技術等,只有處理這些因素之間的關系,才能創造出精彩的攝影作品,為會議的召開創造更大的價值。本文對會議新聞攝影進行簡要分析,為會議新聞攝影的發展提供建議。
關鍵詞:會議;新聞;攝影
0 前言
攝影包括新聞紀實攝影和藝術攝影等,會議新聞攝影便是新聞紀實攝影的一種。會議新聞攝影主要包括室外攝影和室內攝影以及人物攝影,其被攝影對象必須具有新聞價值。攝影所帶來的新聞價值主要體現在它的時效性和顯著性,并且應該具有趣味性和可接近性才能吸引讀者。想要拍攝出出色的會議新聞攝影作品,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很多,具體討論如下。
1 準備工作
攝影是一門藝術,它可以用來反映現實生活,展示人們對生活的感受和見解,還可以抒發人們的思想感情,使人們通過攝影作品欣賞到世界上美麗的事物。攝影藝術發展至今,其市場已經十分成熟,越來越多的人發現攝影的魅力。充分的準備是成功的一半,想要拍攝出優秀的作品,準備工作必不可少。[1]首先,應該準備好各種攝影器材,將照相機調試至合理的焦距狀態,檢查相關機器是否良好,根據現場情況決定是否需要攜帶三腳支架和閃光燈等。準備好需要的攝影工具后,工作人員應提前去會議攝影地點進行踩點工作。正常的會議場所主要是在封閉的場所,如會場和劇場等,但是有一些會議會安排在開放的場合,例如廣場、運動場等。不同場合的開會場地決定著拍攝人員在拍攝過程當中是否會因為光線問題受影響。[2]因此,工作人員在采點工作的時候應該做到心中有數,對光線和具體的構圖要有一定的預測能力,為后面的拍攝工作做好鋪墊。在巡視完會場之后,拍攝人員要了解會議的主要流程,只有熟悉了會議的整體流程才能做到拍攝的時候有條不紊。相關工作人員可以制訂一個簡單的拍攝流程,兼顧會議的主要人員和其他人員,做到統籌兼顧,拍攝出最好的作品。
2 調節光線
光線是攝影的靈魂所在,拍攝的過程中沒有光就無法形成影像。[3]光是攝影藝術的本質,沒有光便形成不了真正的藝術形象。光線對于攝影家來說相當于畫家手中的畫筆,沒有了光線則一切攝影工作無法進行。因此,光線在攝影中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在會議新聞攝影中,包括現場的光線和人工制造的光線。現場的光線主要是指會議室內的光線,包括太陽光和室內的燈光。拍攝過程需要適當的借助室內的現場光,室內的現場光線較室外的自然光更加復雜,其特點主要表現在不穩定,反差大等,容易影響拍攝效果。攝影師在拍攝近景的人物時,通常采用順光和側光。采用順光的方法的時候,主體亮而背景暗,主體形象顯著,能夠細致地表現出會議主要人物臉部的表情和神態。而側光主要營造一種立體感,將發言人的輪廓表現得淋漓盡致,層次明顯,達到最佳的拍攝效果。
人工光線主要是指拍攝人員認為制造的光線,例如閃光燈。在室內拍攝的時候,根據現場室內的燈光基礎,適當地添加閃光燈進行渲染,使得攝影師在進行人物特寫的時候達到最佳的拍攝狀態。當會議室出現一面有自然光一面相對較暗的情況下,攝影師應該使攝像機向暗的方向移動,有自然光的一面以閃光燈為光源,獲得更好的拍攝效果。當會議室內整體較暗的時候,攝像人員要將閃光燈作為主光源,調整好閃光燈的指數和拍攝距離,在符合拍攝現場基本因素的前提下進行拍攝。攝像工作人員在進行人物特寫拍攝的時候,假如現場燈光較暗,可以借助閃光燈的作用從各個角度進行人物特寫拍攝。在封閉的室內會議室進行拍攝的時候,如果現場光線暗淡便只能依靠閃光燈等設備進行燈光調試,才能拍攝出理想的效果。
3 選擇角度
同一個拍攝對象,攝影人員的拍攝角度給予這個事物不同的靈魂。在會議新聞攝影中,有時候因為攝影師選取的角度不好,導致其不能表達會議主題,沒有相應的新聞價值,成為失敗的作品。而有的時候,因為攝影師選取的角度奇特,并且能夠在表達相關會議精神的前提下,賦予會議新的活力,拍攝出絕佳的作品。會議新聞要獲得創新,必須善于抓拍,捕捉會議發言人的瞬間神態和動作,給人以全新的視覺沖擊。在抓拍過程中還應該掌握攝影環境,以會議新聞來說它具備了一定的官方性并且較為正式,因此在采用鏡頭捕捉的過程中則需要進行嚴格的控制讓最后的照片給人帶來一種正式以及莊重感。
會議新聞現場的拍攝角度具有變動性和靈活性,對于攝影角度的選擇,在新聞攝影界一般有一定的規律。首先,攝影角度的選擇應該能夠表達會議的主題思想和客觀事實;其次,攝影角度的選擇應該能夠凸顯會議主要人物的良好形象;再次,能夠營造很好的光線效果,從而表現不同的質感,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最后,要呼應整體會議新聞的氛圍,配合好前景和背景等因素,拍攝出成功的作品。在選擇拍攝角度的時候一定不能隨大流,這樣不僅使得拍攝作品沒有獨有的特色,而且缺乏欣賞價值,難以取得成功。從拍攝作品的角度可以直接看出拍攝人員對生活的態度,生活經驗豐富的人拍攝出的作品蘊含著其獨有的對人生真諦的見解,展現其生活的樂趣。
4 照片處理
照片的后期處理是會議新聞攝影的重要一環。在會議現場拍攝之后,相關專業人員應對照片進行數字化處理。所謂的數字化處理主要是使用計算機相關的軟件對照片進行適當的修飾和創作,例如對色調的調整和尺寸的裁剪等,或者是將零碎的照片進行拼接技術、柔化、將照片背景馬賽克等,調整照片的整體效果,使得其達到最佳效果。以裁剪和拼接為例,主要是為了調整照片結構的不足之處,通過裁剪來突出主題,突出表現會議發言人的形象,去除無關景象。在突出人物形象方面一般會采取背景虛化的方式來進行操控,將景象的存在感降低從而讓人物形象更為突出飽滿來達到突出主題的目的。虛化還可以將周圍景象當中部分“不和諧”的元素讓照片看上去更為自然、舒服。拼接是為了彌補個別照片過于單調的缺點,將一些照片拼接起來能夠使得原本十分簡單的照片變得充實,更體現會議主旨,更具看點。總而言之,對照片的后期處理是對前期攝像的不足之處進行彌補,以使得拍攝作品更加完美。
5 結語
攝影的價值在于留住稍縱即逝的映像,會議新聞攝影的價值在于記錄會議的主體和精彩部分,反映會議主旨。本文簡要介紹了會議新聞攝影的主要流程以及注意事項,指出影響會議新聞攝影效果的因素有前期的準備工作、光線的調節、角度的選擇以及拍攝過后照片的處理,認為只要充分做好拍攝的這些關鍵步驟,加上拍攝者自身的創意,可以拍攝出絕佳的作品。攝影工作不是只要按部就班的做完一些環節就可以完美完成,更多地需要拍攝人員別具一格的拍攝角度和創意,在突出表現會議精神的前提下,構思出新的亮點,給人一種全新的感覺,才能達到更高的境界。本文對會議新聞攝影進行了分析,對相關方面的拍攝工作有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曉暉,王振.略論圖片故事選題與表現——以連云港日報,“新視覺”攝影專版為例[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20).
[2] 王江.史鑒新聞攝影平面構圖理論與技巧淺探[J].黑龍江史志,2014(01).
[3] 楊書全.論新聞攝影的“語-圖”互文——基于熱奈特跨文本理論[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4(01).
作者簡介:秦英菲(1987—),女,山東煙臺人,攝影師,北京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